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到政府的各项工作之中
2019-04-12青连斌
青连斌
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在回顾和总结过去一年政府各方面工作以及取得的巨大成就的同时,非常客观地指出,“在教育、医疗、养老、住房、食品药品安全、收入分配等方面,群众还有不少不满意的地方”,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切实保障基本民生,推动解决重点民生问题,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政府工作报告对今年的政府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通读整个政府工作报告,我们会领会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一根主线,贯穿在政府工作的几乎所有领域、方面和具体工作部署之中。
明确提出保障基本民生的预期目标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回顾了刚刚过去的一年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的各项工作,及其取得的重大成果。概括起来,最主要的有几个方面。
一是针对外部环境变化给就业带来的影响,及时出台稳就業举措。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61万人,比上年增加10万人。年末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4.9%,比上年末下降0.1个百分点;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下降0.1个百分点。在一个近14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实现比较充分就业至关重要,也实属不容易。
二是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精准脱贫有力推进。按照每人每年2300元(2010年不变价)的农村贫困标准计算,年末农村贫困人口下降到1660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386万人;贫困发生率已经下降为1.7%,比上年下降1.4个百分点。全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371元,比上年增长10.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仍然高达8.3%,远远高于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也高于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
三是多措并举增加居民收入。一方面,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到5000元/月,设立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6项专项附加扣除;另一方面,加大基本养老、基本医疗等保障力度,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提高优抚、低保标准,提高居民基本医保补助标准和大病保险报销比例,把17种抗癌药大幅降价并纳入国家医保目录。通过这些实实在在的举措,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有了新提高。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8228元,比上年增长8.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5%。
在充分肯定过去一年我们在保障民生各方面工作及其成就的基础上,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中,提出了惠民生,稳就业,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保障和改善基本民生的三大主要预期目标,即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000万以上;保持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实现这些目标,需要付出艰苦努力。
首次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
就业是民生之本、财富之源。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就业总量压力不减、结构性矛盾凸显,新的影响因素还在增加,必须把就业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稳增长首要是为保就业。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强调要强化各方面重视就业、支持就业的导向。
一是实施更大规模减税来稳就业。着眼“放水养鱼”、增强发展后劲并考虑财政可持续,重点降低制造业和小微企业税收负担。在复杂严峻的国际经济环境和国内经济下行背景下,必须切实减轻企业税收负担,避免和减少企业因税收负担过重、效益下滑而出现过多裁员的现象。
二是明显降低企业社保缴费负担来稳就业。社保缴费负担过重,是我国企业面临的一个普遍性问题,也是影响企业效益,进而影响稳定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各地可降至16%,各地在征收体制改革过程中不得采取增加小微企业实际缴费负担的做法,不得自行对历史欠费进行集中清缴,继续执行阶段性降低失业和工伤保险费率政策。
今年务必使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社保缴费负担有实质性下降。全年减轻企业税收和社保缴费负担近2万亿元。
三是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加强对城镇各类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帮扶。
为此,对招用农村贫困人口、城镇登记失业半年以上人员的各类企业,三年内给予定额税费减免。
四是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一方面,从失业保险基金结余中拿出1000亿元,用于1500万人次以上的职工技能提升和转岗转业培训。另一方面,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浓墨重彩地阐述了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重大思路、重大举措,强调我们要以现代职业教育的大改革大发展,加快培养国家发展急需的各类技术技能人才。
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一老一少”两大民生难题
“一老”难题,就是养老服务难问题。截至2018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约2.5亿,占总人口的17.9%,其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67亿,占总人口的11.9%。随着人口老龄化、生育率下降和家庭小型化,传统的家庭养老保障功能越来越弱化,人们对社会化养老保险及相关的服务需求不断上升,养老后顾之忧日益加重。在此背景下,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十八大和十九大再次强调要实现全体人民“老有所养”的目标。截至2018年底,我国有养老服务机构3.0万个,养老服务床位746.3万张。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大力发展养老特别是社区养老服务业,对在社区提供日间照料、康复护理、助餐助行等服务的机构给予税费减免、资金支持、水电气热价格优惠等扶持,新建居住区应配套建设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改革完善医养结合政策,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让老年人拥有幸福的晚年,后来人就有可期的未来。
“一少”难题,则是婴幼儿的照护服务难问题。婴幼儿照护事关千家万户。党的十九大报告把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目标从“五有”拓展为“七有”,其中第一个“有”即“幼有所育”。“幼有所育”首先应解决的是学前儿童入园难问题。入园难入园贵,是许多育龄夫妇不愿生、不敢生第二个孩子,甚至一个小孩也不愿生、不敢生的重要原因。因为托幼服务发展滞后和供给不足,许多女性因为担心看护婴儿不得不放弃工作,或者无法全身心投入工作,将影响到自己的职业发展,而选择放弃生育。因此,要针对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后的新情况,加快发展多种形式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托育服务机构,加强儿童安全保障。政府应鼓励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社区利用闲置场地举办托育机构,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托育服务领域,对托育服务提供货币补贴和政策扶持。
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到2020年,实现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是党的十九大确定的精準扶贫精准脱贫三大目标。按照每人每年2300元(2010年不变价格)的贫困标准,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已经从2014年的7017万人逐年下降,2015年5575万人,2016年4335万人,2017年3046万人,2018年1660万人,每年减少1000万以上贫困人口。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精准脱贫要坚持现行标准,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加大攻坚力度,提高脱贫质量,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今年农村贫困人口再减少1000万人以上。精准脱贫要重点解决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面临的突出问题,加大“三区三州”(西藏、新疆南疆四地州、四省藏区,甘肃临夏州、四川凉山州、云南怒江州)等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力度,落实对特殊贫困人口的保障措施。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政策举措。
一是产业支撑,要大力扶持贫困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
二是开展贫困地区控辍保学专项行动、明显降低辍学率,继续增加重点高校专项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人数,用好教育这个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
三是基本完成“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建设任务,加强后续扶持。
四是对摘帽县和脱贫人口的扶持政策要保持一段时间,巩固脱贫成果。
今年是脱贫攻坚的关键年。李克强总理强调,越是到脱贫攻坚的关键阶段,越要抓实抓细各项工作,确保脱贫有实效、可持续、经得起历史检验。
解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民生难题
截至2018年底,我国城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9.58%,但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仍然只有43.37%,两者相差16.21%。非户籍的城镇常住人口,主要是以进城务工的农民工为主体的流动人口。2018年我国流动人口规模达2.41亿人。进城务工的农民工为所在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建设等各个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以农民工为主体的城镇非户籍常住人口很少甚至基本上享受不到城镇户籍人口平等的基本公共服务。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新型城镇化要处处体现以人为核心,提高柔性化治理、精细化服务水平,让城市更加宜居,更具包容和人文关怀。为此,他特别强调了在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中要加强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抓好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推动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常住人口;二是更好解决群众住房问题,继续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城镇棚户区改造,保障困难群体基本居住需求。同时,要大力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提升,更新水电路气等配套设施,支持加装电梯,健全便民市场、便利店、步行街、停车场、无障碍通道等生活服务设施。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
社会事业是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最重要领域。李克强总理在对2019年政府工作的部署中,专门单列一个部分部署加快发展社会事业的各项工作。他强调,今年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加大,但基本民生投入确保只增不减。要支持社会力量增加非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
在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方面,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学前教育问题是当前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今年财力虽然很紧张,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继续保持在4%以上,中央财政教育支出安排超过1万亿元。一方面,要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加快改善乡村学校办学条件,抓紧解决城镇学校“大班额”问题,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发展“互联网+教育”,促进优质资源共享;另一方面,要多渠道扩大学前教育供给,无论是公办还是民办幼儿园,只要符合安全标准、收费合理、家长放心,政府都要支持。
在保障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方面,大病医疗和癌症是困扰城乡居民家庭的两大突出问题。当然,从某种意义上讲,前者包含了后者。今年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增加的30元,要一半用于大病保险,降低并统一大病保险起付线,报销比例由50%提高到60%,进一步减轻大病患者、困难群众医疗负担。要实施癌症防治行动,推进预防筛查、早诊早治和科研攻关,着力缓解民生的痛点。
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政策方面,李克强总理强调,我们要尽力为群众救急解困、雪中送炭,基本民生的底线要坚决兜牢。2005年至2018年,连续14年调高退休人员养老金,全国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提高了约3倍以上。今年将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将是第15年“连涨”,几千万退休人员受益。与此同时,要落实退役军人待遇保障,适当提高城乡低保、专项救助等标准,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加大城镇困难职工脱困力度,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