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题式学习形成性评价体系在跨学科综合实验开放的应用研究

2019-04-12潘荣斌计云飞肖海峰汤运刘帅刘升长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9年5期

潘荣斌 计云飞 肖海峰 汤运 刘帅 刘升长

摘 要 [目的] 在“基础医学跨学科综合实验开放”教学中构建一套主题式学习形成性评价体系,并应用于教学实践,以推进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改革。[方法] 以跨学科综合性实验—“中药罗汉果多糖对大肠杆菌生物学性状影响”为例,引入主题式学习形成性评价体系干预教学过程。[结果] 实验班实验报告,平时成绩,技能考核各项平均成绩高于对照班。[结论] 技能类课程教学应用主题式学习形成性评价方式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 主题式自主学习 跨学科综合实验 形成性评价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639 文献标识码:A

实验室开放活动是一种提倡以学生为主体自主性学习,教师引导,从而达到传授知识目的的开放式教育。这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 “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相吻合。创新型国家建设离不开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高校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是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江西中医药大学做为一所省属中医药院校,以中药学与西医基础学科内在联系为基础,遵循中药学与基础医学实验的基本规律和特点为总体思路,将相关学科知识融合,开设跨学科综合实验课程是我校医学教学的优良传统,也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目前开设有《基础医学综合实验技能选修课》,《中药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综合实验》,《中药材发酵与微生物代谢分离》等开放性实验课程。但一直以来我校跨学科综合性实验教学以终结性评价为主,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其缺点是自主学习培养不够重视,评价过于单一,且缺乏反馈过程。

形成性评价最早由哈佛大学教授斯克里芬于1967年提出,此后美国教育家布卢姆将形成性评价引入教育学领域,80年代中期传入我国,并在教学管理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为完善技能型教学评价方法,推动高校实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现以跨学科综合性实验“中药罗汉果多糖对大肠杆菌生物学性状影响”为例,就跨学科综合实验教学主题式学习形成性评价构建和实施,信息反馈,教学效果进行总结报道如下。

1主題式学习形成性评价体系构建理论基础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霍华德·加德纳教授在1983年提出。其认为每个人都具备语言、逻辑、视觉空间、身体运动、音乐、人际交往、自然观察等九种智能,所不同的是这几种智能之间的排列组合有别。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己积极主动的去培养自己的优势智能,同时扩大评价主体,使评价主体多元化,通过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对学生做出全面客观的评价。

建构主义理论提倡者皮亚杰认为,知识的学习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已有的经验主动建构而学得的,教师应该创造积极、主动、愉悦的学习情境,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更注重考查学生是否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习态度、认真投入以及是否具备积极解决困难的能力。

2跨学科综合实验实验室开放主题式学习形成性评价的构建

2.1跨学科综合实验内容设计

跨学科综合实验开放项目名称为《中药罗汉果多糖对大肠杆菌生物学性状影响》,教学总学时25为学时,分五次课进行,每次课为5学时。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见表1)。

表1:跨学科综合实验内容及教学目标

2.2主题式学习形成性评价体系构建

主题式学习形成性评价体系框架贯穿跨学科综合实验学习全过程,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主题任务由若干个子任务组成,每一个子任务完成后进行形成性评价,并将结果反馈于学习者。另一方面是在完成各项子任务后,通常主题式任务进行一次终结性评价,对主题任务进行一次全面的综合评价(见表2)。评价要素主要包括教师评价,互评以及自我评价,学生对教师、主题活动形式以及问题等方面 (见表3)。

3对象与实施方法

3.1教学对象

笔者于2017年9月至2018年11月担任兼职班主任期间进行了“跨学科综合性实验开放主题式学习形成性评价体系”探索与实践。按随机原则,以生命科学学院2017级生物工程班新生78人为对照组,2018级生物工程班74人为实验组,两组年龄19~21岁,使用的教材、授课内容、授课教师、教学方法均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2形成性评价实施细则

(1)对照组按传统考核方法进行教学评价,评价包括平时成绩(50%)和终结性考核成绩(50%),其中平时成绩由实验出勤率、平时表现、实验报告构成。(2)实验组成绩由主题式学习形成性评价成绩和终结性考核成绩组成,形成性评价分值50%,技能考核占总成绩的50%。其中形成性评价内容包括教师评价(30%),学生自评互评(20%),学生对教学内容、主题活动及教师教学评价不计分值,供教师参考改进教学方法,评价细则(见表4)。每一个主题式学习任务完成后根据主题式学习形成性评价表进行阶段性评价,最后将所有子任务评价值叠加求平均值。

表4:跨学科综合性实验开放主题式学习形成性评价模块与评分方式

4主题式学习形成性评价体系应用信息反馈

为了更好地评价跨学科综合实验开放主题式学习形成性评价体系,完善主题式学习形成性评价体系,推进实验教学改革,活动结束后对实验班学生发放问卷74份、匿名填写,当场收回问卷74份,问卷回收率100%。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以主题式学习形成性评价体系设计,跨学科综合实验内容的设置,教师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满意度,参加本次活动对提高知识整合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进行评价。信息反馈见表5,表6,其实践结果见表7。

表5:实验班对主题式学习形成性评价模块设计和分值设计的反馈调查[n(%)]

表6:实验班对主题式学习形成性评价促进学习效果的反馈结果[n(%)]

表7:实验班与对照班级成绩对比

注:利用SPSS22.0 进行统计,其中分数利用了独立样本的T 检验;其它项运用卡方检验,* 表示与对照班比较P<0.05

5分析与小结

从实施问卷调查反馈结果可以看出,跨学科综合性实验开放主题式学习以子任务分阶段对学习者进行评价,并及时反馈于学习者,从诊断开始,不断地矫正、调节和强化技能的评价方式,实践证明,实验班93.2%对实验内容表示掌握;为帮助学生加强自我管理和学习合作能力激发学习兴趣而增设的自评与互评模块,实验班学生完全赞同;88%以上实验班学生认为主题式学习形成性评价对自主学习有促进效果。实验班与对照班成绩进行比较分析:(1)实验报告优良率,实验班比对照班级高出约15百分点;(2)平时成绩得分,实验班高出对照班约10百分点,主要得益于主题式分阶段形成性评价,并将问题及时反馈于学习者;(3)实验班总体成绩比对照班高约14分。

构建一个有效的促进学习机制,形成性评价系统是重要组成部分,主题式学习形成性评价是一种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模式,主要特点是对学生在子任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于学习者,促进其及时改进,在评价中设计情感因素,互評与自评以及对教师的评价,从多人群多角度进行评价,形成一个有效的激励机制。在技能型课程教学中尤其是跨学科综合性实验开放教学过程中,推行这种评价方式,能够达到教学的诊断,矫正,调节和强化这四种功能,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升教学质量。

(通讯作者:刘升长)

参考文献

[1] 刘献君.论“以学生为中心”[J].高等教育研究,2012(08):1-6.

[2] 赵钟祥,熊天琴,于洋等.药学类本科专业实验考核现状分析及对策[J].中医教育,2010,29(04):28-30.

[3] 肖雯晖,孙秋华,裘秀月等.以学习档案为主线的《中医护理学》形成性评价体系的构建和实践[J].护理研究,2014(20):2536-2537.

[4] 于洁,底会娟.形成性评价的理论基础及实施策略[J].党史博采(理论),2015(01):54-55.

[5] 金旭球.主题式学习形成性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台州学院学报,2016,38(03):7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