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90﹪的玄机”
2019-04-12焦月
焦月
摘要:教学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已存在多年,但至今尚未得到根本的改观。陈鸿桥提出的过程控制效应,即“90%的玄机”能够给我们看待这一问题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学理论的完善性程度、教师对教学理论的掌握程度和教师对教学理论的践行程度等一系列的环节都共同作用于教学实践活动的结果,教学实践在这种过程控制效应的作用下形成与教学理论的脱节,鉴于此,这一现象只能改善,无法完全消除。
关键字: “90%的玄机”;过程控制效应;教学理论;教学实践
一、何谓 “90﹪的玄机”
陈鸿桥在2009年《视野》上基于一道数学题: 90﹪×90﹪×90﹪×90﹪×90﹪=59﹪,提出了过程控制效应,即工作的过程是由一個个细微的环节串联而成的,每个环节既受上一个环节的影响,同时又作为下一个环节的基础而影响后续的环节和最终结果,环环相扣,共同决定工作的结果。在工作中,如果我们对待每个环节都不力求完美,而是抱着一种差不多的心态,只做到90﹪,那么经过五个环节之后,最终的结果可能就是不及格。这种过程控制效应又被人们称为“90﹪的玄机”。
那么,教学作为教师和学生共同作用的一种教育活动,其结果是否也会受这种过程控制效应作用的影响呢?如果是的话,这种过程控制效应是通过哪些环节实现的?结果又是什么呢?作为一名教师在面对这种情况时又应该如何“对症下药”呢?
二、“90﹪的玄机” 在教学实践中的体现
教学是由一系列看似相互独立,实则又有交叉重叠和相互影响的事件与环节所构成的复合式链条。从宏观角度来看,教学实践是在教学理论指导下进行的,因而教学理论的研究、教师对教学理论的学习和掌握、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加以运用三个环节共同组成教学工作;从微观角度来说,教学工作包括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考评等基本环节,具体到每一环节,又能细化为更具体的过程,如人们通常把上课分为复习学过的知识、学习新知、巩固练习、小结等过程。总之,教学这一活动是由多个环节有机组成的。在教学过程中,过程控制效应是存在的。或许正是因为这种过程效应的存在,一系列的环节都共同作用于教学实践活动的结果,而任何一个环节都很难做到100﹪,因此才导致了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难以跨越的鸿沟。本文主要从宏观角度上来分析这种过程控制效应在教学实践中的作用。
(一)教学理论本身的完善性程度
教学理论是对教学现象和教育问题加以研究从而揭示其一般规律的理论,旨在指导教学实践,使教学实践从盲目的、随意性的活动变成一种有理论指导的科学化活动。《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系统论述教学理论的专著,时至今日,教学理论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和充实,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是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与不足。如我国引进国外教学理论的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消化不良、自身的研究回避、脱离现实问题、闭门造车等。
所谓“教学无止境,探究无止境”,教学理论的研究也应该是无止境的。因此,几乎没有一个人敢说我们对教学理论的研究已经达到100﹪,已经足够完善了。正如著名的哲学家罗素说过的那样,苏格拉底胸怀坦荡地承认“一个人知识再多也是沧海一粟,归根结底更重要的是人应该求知”。尽管目前我们的教学理论成果积累得越来越多,但这也只是沧海一粟,我们只有不断地探索和研究,才能将其更加完善,进而不断提高。
(二)教师对教学理论的掌握程度
荀子曾说过“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也要善于将普适性的教学理论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做出变革和创造,为己所用,在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科学地进行教学。教学理论作为条件性知识,是教师必备的专业素养之一。2001年我国开始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对考生是否具备教师的基本素养做出评定,以此作为取得教师资格的条件。可以说,通过教师资格证考试的考生就具备了一名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条件,也就具备了教师应有的教学理论知识,但这一标准的制定是否也证明通过考试的教师只是达到合格水平呢?
对教学理论的掌握程度也因人而异,不同的教师所掌握的教学理论参差不齐,这也是我们会把教师分为新手教师和专家型教师的原因之一。但即使是专家型教师,对教学理论的掌握程度可能也只能达到90﹪。而且这一数值会随着教学理论研究成果不断地增多而发生变化,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不被时代发展所淘汰。
(三)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教学理论的贯彻落实程度
教师掌握了教学理论和教师能够将教学理论在实践中进行贯彻落实是两回事,这也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脱节的根本所在。人们常说,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确如此,我们都知道要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但真正能够因材施教的教师却少之又少;我们都知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必要性,但是在实践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却非易事,成了教师最头痛的问题之一;我们都知道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是学生进行高效学习的保障,但是现实中不会学习的学生却屡见不鲜。
这就表明:教学理论知识并不会自动地导出恰当的教育行动,教师所掌握的教学理论要想转化为实践,是有条件的。那条件到底是什么呢?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如蔡宝来、王会亭提出,教学理论转化为教学实践能力的中介是教师专业知识这一中介作用主要通过显性知识、缄默知识和策略知识体现出来。总之,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新的教学理论,并积极地将其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建立自己的包含显性知识、缄默知识和策略知识的专业知识库,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实践能力和实践机制。
三、何以应对“90﹪的玄机
教学理论就像是教学实践的指南针一样,指导着教学实践向科学的、正确的方向前行,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美好理想与愿景,指引着教师不断靠近。但是毫不夸张地说,理论与实践永远都存在着差异,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这种“90﹪的玄机”呢?我们要做的是正视这种过程控制效应的作用,在每一个环节都做到尽全力,最终的结果一定不会太差。
(一)教师要加强教学理论的学习
教学理论知识作为教师应有的条件性知识,作为教师必备的专业素养之一,能够指引教师做出恰当的教学行动。人们常说,思想决定行动。首先,教学理论的学习能帮助教师了解教育教学活动的规律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帮助教师形成正确的教学理念,更顺利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其次,教学理论也能成为教师在进行教学反思时的坚强后盾,从而提高教师教学反思的质量和深度,从而实现自己的专业发展。最后,21世纪的社会一定是一个学习型社会,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不断地学习来充实和提高自己。因此,教师要不断加强教学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并在教学实践中努力践行和检验。
(二)教师要提高教学敏感性,捕捉教育契机
新时代的教师要树立“校园处处即课程”的课程意识,基于自己对学生时时刻刻的关注,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捕捉教育契机,开发教学资源。不仅要在课堂上做到最好,在课堂外也要提高教学敏感性,尽力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一个优质的环境。杜威曾说过“我们从来不是直接地进行教育,而是间接地通过环境进行教育”,学校是我们为了学生的发展而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的特殊环境,因此我们要能够排除和控制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而这种不良因素能够多大程度上被控制则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智慧,取决于教师能否将一个没有成效的、没有希望的甚至可能有危害的情境转换成一个从教育意义上说的积极的事件。
(三)教师要树立反思意识,主动进行行动研究
教育行动所需的知识应该是针对具体的情境,而教学理论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去情境化。因此,教师必须要在实践中根据教学情境将教学理论加以变革和创造性地运用,形成属于自己的实践性知识。此外,教师在行动之后要进行及时的反思。波斯纳曾提出的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就很好地说明了反思的重要性。21世纪的教师不仅是教学人员,还应该是研究者,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进行行动研究、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及时而深刻的反思,从而加深自己的教学经验,形成教学机智。
參考文献:
[1]徐继存,李定仁.我国教学理论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反思[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8).
[2]马克斯,范梅南(李树英译).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124.
[3]蔡宝来,王会亭.教学理论与教学能力:关系、转化条件与途径[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1(1)
[4]杜威(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