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代铜镜背部纹样研究

2019-04-11马月

牡丹 2019年6期
关键词:铜镜铭文纹饰

马月

唐代铜镜纹样具有丰富的表现手段、广阔的取材范围、独特的造型特点,既有广泛的实用价值,又是现代设计借鉴的范本。因此,笔者梳理了中国古代铜镜装饰发展的历程,特别是对唐代铜镜题材的装饰性、主题的装饰性、铭文的装饰性、布局的装饰性及构图等方面的研究,阐释中国古代铜镜装饰艺术对现代设计有着很重要的借鉴作用。

在我国古代,铜镜除了是梳妆打扮的实用器具之外,还是一件精美的工艺品。铜镜在我国古代青铜和金属工艺品中自成系列。铜和锡的合金铸造成了铜镜,到了唐代,铜镜的铸造工艺越加完善,合金中的锡占比加大,以达到铜镜色泽白净如银的效果。铜镜背部的花纹、铭文、图案等,是铜镜工艺美术的主要特征。制作铜镜的工匠采用不同的构图、布局、技巧,巧妙地融合了不同的主题、装饰、铭文等元素,让铜镜的各式内涵和表达形式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正所谓,一粒沙中窥世界,一面镜中见昆仑。

一、唐代之前的銅镜装饰发展概貌

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齐家文化是我国古代铜镜的起源,时至今日已经有4 000多年的历史,质朴而又简洁是我国考古学家对齐家文化铜镜的点评,主题装饰纹样是用星状纹案和平行的斜线组成几何纹样作为主题装饰。到商代,铜镜的装饰图案依然是以放射状的几何纹样为主,发展成不同类型的平行纹、多圈辐射纹、放射状线条纹,既清新又质朴,自然情趣十足。铜镜装饰纹样出现鸟兽纹和重环纹是在西周中后期,铜镜神秘的威仪感随着鸟兽纹的出现而产生。铜镜发展到春秋战国时期,单单从纹饰看,就有饕餮纹、连弧纹、狩猎纹、鸟兽纹、云朵纹、花叶纹、菱纹等多种纹样。纹样的内容和题材有了极大的丰富。从展现技法上看,有金银错、彩绘、高浮雕、低浮雕等,整体表达能力增强,整体综合性搭配自然唯美,主题鲜明,艺术水准有相当高的展现。

铜镜在我国古代发展的一个高峰期是在两汉时期。前期的西汉铜镜装饰图案保留了战国时期的元素,在这基础上出现了新的元素,铜镜上的铭文在这一时期出现了,铜镜艺术的形式和内容得以拓展。中期之后的西汉铜镜纹饰变化较大,出现的新纹饰包括博局纹、乳钉纹、星云纹。风格上来看,底纹逐渐消失,更加突出主题纹样。铭文在西汉中期以后更加流行,“昭明”镜铭、“日光”镜铭、“尚方”镜铭等较为著名,当时最为盛名的是“日光”镜铭。

从纹饰的布局形式角度出发,四分法是当时最常见并且运用最广的一种形式,它是这个时期铜镜装饰纹样布局的典型代表,四分法一般是在铜镜背部区域等距离设置四个乳钉,钉与钉之间穿插不同的纹饰,大多使用这种布局的纹样是草叶纹。同样如此的还有博局纹镜和星云纹镜。最具有典型特色的当属博局纹,它是汉代铜镜中精美非凡、流行时间最长的镜型。博局纹铜镜以此为基础,主题纹样设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兽,锯齿纹、铭文带、卷云纹配在外区形成四神铜镜,是西汉晚期和东汉常见的铜镜形式。

铜镜纹样装饰在两汉时期,由早期静态的植物类纹饰逐渐演变成更具有动态感的神仙、人物故事题材的纹饰,画像镜是这类铜镜的统称。东王公、西王母神仙故事类纹样成为神仙故事类题材的典型与代表,越王勾践、吴王夫差、范蠡、伍子胥纹案成为人物故事类的代表,不同的题材使得这一时期的铜镜更加具有这一时代的鲜明特点。

二、唐代铜镜背部纹样的特征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时期最为鼎盛的阶段。我国古代的铜镜发展到唐代同样达到了顶峰。固有的圆形已不再能够满足铜镜的表达形式,花瓣造型出现得较多,如菱花型、葵花型等,并且还伴随少量的方亚字形,但是在布局装饰上仍然采用圆形布局。铜镜外形多样性使得铜镜的题材布局分割不再局限于内外区。例如,唐代的过梁葡萄铜镜中所展现的葡萄和葡萄藤穿过轮环的隔离区由内部向外部延伸,这样的展现方式表达出了相当强烈的艺术效果,让铜镜背部装饰的效果浑然一体,连贯通畅,有着无法比拟的艺术感染力。

四神铜镜的图案内容包括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龙纹铜镜则是印有单独龙纹的动物类纹样铜镜,海马葡萄铜镜中的海马纹样属于瑞兽类的纹样,雀绕枝头铜镜中的麻雀属于飞鸟类铜镜纹样,除此之外还有鱼、蜜蜂、孔雀、蝴蝶、鸾凤、喜鹊、鸳鸯、十二生肖等动物类纹样。牡丹、荷花和一些不知其名的花草属于植物类纹样题材,自然界里的牡丹、荷花是著名的宝相花的母本,宝相花是经过当时人们艺术处理加工后的全新植物纹样,时代特色相当突出。打马球、真子飞霜、王子乔吹笙引凤、三乐镜等图案纹样则是当时极具时代特色的人物故事类和神仙类的铜镜背部纹样。

主题鲜明、多样丰富、万花争艳是唐代铜镜背部装饰纹样的真实写照,这样的写照也只有在唐代铜镜纹样上展现得淋漓尽致,在其他朝代是不曾有过的。

唐代铜镜装饰纹样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铭文,从功能角度上看,铭文的主要作用是用来配合图案主题的整体表现,当然也有图案来配合铭文的展现形式。互相补充、互相衬托是图案与铭文的真正表现意图,艺术效果相得益彰。

放射式、相对式、环绕式、多层式是唐代铜镜背部纹饰比较常见的形式,满花式、旋转式、散点式、单独式、对称式则是常见的几种构图形式,以上的分类形式是根据一定客观实际情况进行的,但是通过目前的一系列考古发掘来看并没有那么简单,也没有那么分明。

静观唐代铜镜背部装饰纹样,人们经常可以发现在同一枚铜镜中会采用一种和多种构图与布局方式,艺术展现效果精湛。比如说凤鸟纹铜镜,飞翔的一对凤鸟是背部纹饰的主体,凤鸟围绕主题纹样中间的团花,属于环绕式布局,一对凤鸟首尾呼应,构图方式属于斜对称法,四分法的布局主要应用于鸾兽纹样铜镜,内区的图样主要采用对鸾对兽的等距离分布方式,构图的分布采用兽对兽、鸾对鸾的形式分布,鸾与鸾、兽与兽之间的空隙用流云图案进行辅助点缀;再来看一下雀绕花枝铜镜,八角菱花的形状是它的外形呈现方式,内部主题纹样为雀鸟,围绕着中心花式钮心的纹样是四只雀鸟,雀鸟首与首、尾与尾相对,雀与雀之间还有花卉图案进行辅助点缀,鸟和鸟相对应,花与花相对应。

光从整体布局上来看,瑞兽葡萄纹样铜镜已经突破了四分法的布局方式,内部的瑞兽等距离分布在铜镜背部钮心的四周,形成了这一类铜镜背部纹样的主体纹饰,葡萄的枝蔓和果实纹样穿插在瑞兽之间,外部区域纹样是人物、雀鸟、蜻蜓、枝蔓花果等图案,可以划分为分层式布局范畴,比较明显的特征是满花饰布局。龙纹铜镜属于单层式的布局,构图方式属于单独纹样满花形式;宝相花铜镜一般呈现满花式布局,既有散点状布局,也有放射状布局。

三、唐代铜镜背部纹样装饰的传承

唐代铜镜背部纹样装饰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唐铜镜背部装饰纹样以其独特的造型、严谨的工艺、丰富的内容,被当今设计界看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设计范本。后人在借鉴古人智慧结晶的同时也起到了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作用。立足传统才能更好地创新,离开传统等于空谈,同时更不能照抄照搬。

现代人的生活及现代设计离不开铜镜的装饰美。现代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和新型材料的不断丰富为传承和发扬铜镜传统工艺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我国古代铜镜多零星出土于古遗址古墓葬中,现存世真品分散在各地,进一步深度研究尚有很大的难度,传统的学者一般注重铜镜的历史学和文化学方面的研究,学科范畴的不同使之忽视了隐含的艺术价值,当今的艺术设计师可以更进一步研究这一方向。

四、结语

唐代铜镜背部装饰纹样艺术达到了我国古代铜镜装饰艺术的顶峰,其独特的风格展现出了鲜明的时代特征,是我国难能可贵的艺术瑰宝。人们不仅可以在装饰艺术的形式上借鉴我国古代铜镜,而且在当今艺术设计的具体实践过程中可以对其进行传承和创新,更重要的是对我国古代铜镜的文化内涵进行消化和吸收,这样才能将我国古代艺术文化精髓发扬光大。

(伊犁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铜镜铭文纹饰
带状纹饰的类型
蜡染的纹饰探讨
新乡市博物馆藏铜镜
汉皎光镜铭文释考
论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两面珍贵铜镜
建平博物馆藏辽宋铜镜简述
雕漆纹饰的修复
君有远行镜铭文释解
敦煌莫高窟第285窟龛楣纹饰研究
辽宋金铜镜辨识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