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鼠骨髓细胞有丝分裂染色体标本制备方法的优化

2019-04-11高振华吴浩浩赵志辉许英梅AguzeyHarry程贵兰许嫣红

安徽农业科学 2019年7期
关键词:秋水仙素骨髓细胞染色体

高振华,吴浩浩,赵志辉,许英梅,Aguzey Harry,程贵兰,生 冉,许嫣红

(广东海洋大学农学院,广东湛江 524088)

细胞染色体是细胞核中稳定且重要的成分,是生物遗传物质的载体,其数目与形态是研究生物进化、遗传变异、个体发育、疾病预防、病因发生、疾病诊断和治疗等的基础手段[1-3]。染色体标本的制备是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带型分析和检测遗传学相关疾病的前提[4-7]。小鼠因其繁殖周期短、产仔数多、成熟早、个体小、易操作、成本低且与人类基因相似度高等特点[8-10],是人类疾病研究的首选动物模型,骨髓细胞因数量多、取材方便、分裂增殖性强、不需要进行无菌操作和体外培养,方法简捷而成为进行染色体标本制备的理想材料[11-13],也是各高校用于细胞遗传类教学的首选实验方法。仅从低渗处理步骤开始至染色前,所需要的时间大约140 min,耗时长,从而导致学生实验不好安排,人们也在尝试优化和改进实验方法,以减少实验持续时间,但以前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取样部位的选取、离心条件改变、低渗溶液浓度改变、固定液浓度改变等[14-17],固定次数和固定时间对实验时间的影响研究鲜见报道。为此,笔者对制片操作过程中的固定环节进行了适当优化,以缩短操作时间。

1 材料与方法

1.1实验动物选择4~8周龄小鼠,性别不限。

1.2器材与试剂

1.2.1器材。解剖板、解剖剪、大小镊子、吸管、离心管、培养皿、预冷载玻片、酒精灯、擦镜纸、恒温水浴箱、TDL-5 型离心机。

1.2.2试剂。秋水仙素200 μg/mL、2%柠檬酸钠溶液、0.075 mol/L KCl 低渗溶液、甲醇乙酸(3∶1)固定液、Giemsa 染液。

1.3方法

1.3.1预处理。在预实验的基础上,共选取4~8周龄的健康小鼠201只,公母不限,随机分为3组,分别1次固定38只(60 min)、2次固定123只(30、25 min))和3次固定41只(30、25、15 min),其他操作步骤不变。具体操作步骤按照《动物遗传学实验教程》[18]进行。

1.3.2实验程序。①注射秋水仙素:在试验开始前3~4 h 给小鼠腹腔注射秋水仙素,注射剂量为每只小鼠注射200 μg/mL的秋水仙素0.4 mL。②处死小鼠,收集骨髓细胞:采用颈部移位法处死小鼠,后腿中间剪开皮肤和肌肉,从后肢根部取出股骨置于培养皿中,分离去除附在骨上的肌肉。用2%柠檬酸钠清洗干净,剪掉股骨两端股骨头,暴露骨髓腔,用注射器吸取2%的柠檬酸钠5 mL,反复冲洗骨髓腔至股骨变白,将冲洗液置于离心管中离心,去除上清液留沉淀。③低渗处理:在细胞悬液中加入5 mL 0.075 mol/L的 KCl溶液6 mL,将细胞吹打1次,在37 ℃下水浴30 min,中间吹打1次;1 000 r/min离心10 min。④固定:加入3∶1的甲醇-冰醋酸固定液进行固定,具体方法包括1次固定(60 min)、2次固定(30、25 min)和3次固定(30、25、15 min)。最后一次固定后离心,弃去上清液,加入3∶1的甲醇-冰醋酸固定液2~3滴(视细胞数量适当增减,大约相当于 5倍细胞的体积),摇匀制成细胞悬液。⑤滴片:取事先预冷(-20 ℃)的载玻片,迅速从约30 cm 高处滴加细胞悬液1~2 滴,轻轻吹散,酒精灯上过火2~3次(切勿过热烤干),风干。⑥染色:取风干后的薄片置于玻璃板上,滴满Gimesa染液(0.5 mL Gimesa原液加入9.5 mL 0.01 mol/L PBS,pH 6.8)于载玻片上,染色30 min后用蒸馏水冲洗,晾干后观察。

1.4数据处理数据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P<0.05表示差异显著;采用Duncan’s多重比较进行显著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对固定环节进行优化,分为3种固定方法,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不同固定方法的效果比较

注:同列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 0.05)

Note:Different small letters in the same column indicat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 0.05)

1次固定染色体制片成功率为75.00%,制片效果不佳,染色体不清晰,重叠,排列不整齐,过于分散不集中;2次固定染色体制片成功率为82.10%,染色体数目清楚,结构清晰,分散充分而适度,没有叠加;3次固定染色体制片成功率为82.90%,染色体长度适中,数目分明,染色体形态可见,整齐排列不叠加。从制片成功率和和染色体标本制备的质量来看,2次固定和3次固定的效果均好于1次固定,且2次固定和3次固定的效果差异不明显(P<0.05)。3种固定方法的视野中骨髓细胞数量差异不显著。染色体中期分裂相细胞数量的变化与视野中骨髓细胞数量相一致,多次固定的效果也显著优于1次固定(P<0.05)。

3 讨论

小鼠骨髓细胞的染色体制备是细胞遗传学、细胞工程类课程的基本实验方法,用于染色体结构和功能分析及操作,从秋水仙素的注射、骨髓细胞的获取以及低渗处理、固定及滴片的环节都要求精细操作,但固定操作环节耗时最长,一般教材提供的方法大多是3次固定,固定时间分别为30、25和15 min,在每次固定后需要离心10 min,仅固定环节就耗时100 min。因此,基于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点控制)理论分析,固定次数和固定时间是制约整个实验的关键因素,直接影响实验所用时间的长短,也是实验程序优化的关键环节,因此在多次预实验后确定可行的3个固定程序。该研究发现,1次固定效果不佳,染色体形态模糊不清,染色体易离散不集中,染色体边缘起毛等现象导致观察效果不佳,不适用于染色体核型分析。研究表明,无论是小鼠骨髓细胞、蟾蜍骨髓细胞等动物的同一部位染色体制备,还是小鼠不同部位的细胞,大多采用2次固定或3次固定。这可能是因为1次固定甲醇-冰醋酸固定液未能充分透过细胞膜发挥作用,影响制备效果。经观察发现,采用2次固定和3次固定时,标本均着丝点位置清晰,染色体明显伸展、不缠绕,排列整齐,形态清楚可见。制备麻雀、鹌鹑骨髓细胞和羊水细胞的染色体标本[14-17]等采用了2次固定,而用3次固定制备小鼠雄性生殖细胞染色体标本[18]也能获得清晰的染色体样本,说明2种固定方法在试验操作中均获得较理想的效果。究其原因,这可能是因为多次固定可使固定液与细胞充分混匀并进入细胞,对染色体起到固定作用,防止染色体蛋白质自溶,并能增强染色体的嗜碱性,使染色体形态清晰,能够很好地分散[19-22],提高染色体结构的可见度,改善对小鼠骨髓染色体核型分析的观察效果。然而,从操作时间来看,2次固定用时75 min,比3次固定所需时间(100 min)减少了25 min,节省了时间,便于课堂的实验安排。从节约时间、提高效率、节省人力等综合因素考虑,制备小鼠骨髓细胞有丝分裂染色体标本的最佳固定方法为2次固定。

固定的目的在于尽快使细胞的结构固定于接近存活的状态,以便进行下一步处理,防止细胞内蛋白质分解导致结构变化。冰醋酸渗透力强,固定迅速,可阻止染色体收缩,使染色体结构免于破坏,但易使组织膨胀。甲醇能迅速穿透组织使组织收缩,2种溶液按一定比例混合,既能保证固定效果,又能保证染色体的铺展。但若固定时间太长,可能会导致细胞破裂、染色体片段的过分膨胀及染色体散失。这也是一次长时间固定的观察中细胞总数和分裂相细胞少的原因。

动物实验程序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在进行该实验时发现多个步骤尚有待进一步优化与探索。

4 结论

小鼠骨髓细胞有丝分裂染色体标本制片可采用2次固定的方法,固定时间分别为30、25 min。

猜你喜欢

秋水仙素骨髓细胞染色体
不同浓度秋水仙素对蚕豆根部形态特征及染色体的影响
不同浓度秋水仙素处理下蚕豆发芽形态指标及气孔分析
案例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法在骨髓细胞形态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多一条X染色体,寿命会更长
为什么男性要有一条X染色体?
秋水仙素对红肉火龙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鲜黄花菜如何处理才不会中毒
再论高等植物染色体杂交
骨髓细胞涂片会诊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
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LIMD1,VEGF-C,CTGF和Survivin的mRNA异常表达及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