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日喀则扎什伦布寺为例谈藏传佛教建筑的门窗装饰特点★

2019-04-11朱学锐李天啸焦自云

山西建筑 2019年5期
关键词:班禅藏传佛教门窗

朱学锐 李天啸 焦自云

(三江学院建筑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2)

西藏地处高原,是世界海拨最高的地区,自然形成的屏障使西藏的文化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持自身的特色,呈现出一定的封闭特性。西藏也地处亚洲腹地,是东亚、南亚和中亚链接的枢纽,又不可避免的带来了文化上的碰撞与交流,显示出它的开放特性。藏传佛教文化就是在这封闭与开放共存的双重特质下发展形成的一朵文化奇葩。它是佛教和藏族历史文化长期融合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文化意识形态,并逐渐在西藏的宗教文化中占据主导地位,对西藏社会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作为文化载体的建筑也毫不例外的受其影响,尤其是遍布西藏文化圈各地的寺庙建筑,无不散发着浓郁的宗教文化气息。文中即以位于后藏腹地日喀则的格鲁派大寺扎什伦布寺作为考察研究的重点对象,择其门窗装饰这一微观元素作为研究的切入点,探讨藏传佛教文化对于藏传佛教建筑的影响及其彰显藏传佛教文化的建筑特征。

1 扎什伦布寺建造概述

位于日喀则城西的扎什伦布寺是历辈班禅喇嘛的驻锡之地,同时也是封建时期后藏地区的政教中心。扎什伦布寺庞大的建筑规模、丰富的建筑类型以及历史悠久的建筑单体都使其成为研究后藏地区藏式传统寺庙建筑的典型案例(见图1)。

扎什伦布寺的建造历史悠久且持续。公元1447年,扎什伦布寺由根敦珠巴(一世达赖喇嘛)主持兴建。至根敦珠巴圆寂之时已建成密宗佛殿、大经院、展佛台以及大小佛殿7座,并建立了夏孜、吉康、托林桑3个显宗扎仓和26个米村。发展至四世班禅罗桑曲结坚赞(1570—1662)时期,重修并扩建了原有殿堂,同时兴建了大小殿堂十余间和两座金顶,建立了密宗阿巴扎仓。发展至此,扎什伦布寺已成为格鲁派位于后藏地区最大的寺院。此后,又兴建了历辈班禅喇嘛的灵塔殿,建造了位于下颇章哲曲祖拉康(公元1825年)、上颇章“班禅夏宫”德钦颇章(公元1844年)、强巴佛殿(公元1941年)。十世班禅时期,历辈班禅灵塔殿均被毁坏殆尽。后于1985年—1988年兴建合葬灵塔殿扎什南捷和十世班禅灵塔殿释颂南捷。

现今的扎什伦布寺中,大部分建筑都经过了修复或重建。经过修复或重建的建筑保留了传统藏式建筑的特征,在施工技术上也形成了更为纯熟的建造体系。扎什伦布寺中的建筑是以土木结构为结构主体,砌石技术为主要建筑技术的建筑体系。墙体多为板筑的夯土墙或砖包墙。墙体的砌筑过程中将脚手架设于内墙,从内向外反手砌墙。砌筑好的墙体内墙面平整,外墙面收分均匀,形成藏式碉房建筑的重要特征。在高差较大或者地基不稳的时候,建筑下部会用石料进行垒砌加固。在重建或新建的建筑(例如密宗院)中,墙体多改用砖砌,但是仍然采用收分的方式,外墙面的抹灰层的做法和肌理纹路也得到保留。

2 扎什伦布寺的门窗装饰特点

门窗作为建筑的重要语汇,能体现建筑的地域性和文化特征。扎什伦布寺中不同等级建筑的门窗形式及装饰,就不仅反映出后藏地区藏传佛教的文化特征,也显出不同功能建筑与装饰的相关性。扎什伦布寺作为后藏地区寺庙建筑的代表,其门窗形式与装饰对后藏地区建筑有着重要的影响,民用建筑的装饰元素也常取材于寺庙建筑。同时,扎什伦布寺的门窗形式与装饰也反映出后藏地区早期严密的等级秩序和礼制规范。这对后藏地区的历史研究有着重要意义。文中将扎什伦布寺中的建筑按功能和管理层级分为四大类:佛殿、祀殿及措钦大殿,颇章与拉章,扎仓,康村与米村,并分别对其门窗装饰特点逐一进行分析阐述。

2.1 佛殿、祀殿及措钦大殿

佛殿和祀殿有着不同的功能,但是其形式和装饰上又是相似的。佛殿主要供奉佛像和先贤大师像,强巴佛殿是佛殿典型的代表。祀殿主要供奉历届高僧活佛的遗体或是骨灰,但是在祀殿后也常设有规模略小的佛堂,扎什南捷(合葬灵塔殿)、释颂南捷(十世班禅灵塔殿)和四世班禅灵塔殿为此类典型。措钦大殿是扎什伦布寺早期建筑。作为扎什伦布寺的大经堂,措钦大殿是寺中僧人诵经学习的场所,内部空间相较于佛殿也更为庄重幽静。从建筑装饰元素来看,措钦大殿应与佛殿、祀殿处于最高的等级序列。

强巴佛殿与四世班禅灵塔殿是解放前建好的原有建筑,虽然后期经历大规模维修,但是建筑形态和装饰均无改变。扎什南捷(合葬灵塔殿)与释颂南捷(十世班禅灵塔殿)则是文革后由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吕晋社设计建造的,祀殿采用和四世班禅灵塔殿相同的鎏金大屋顶,并将斗拱部改进,使大殿在外部视觉上更加宏伟。门窗装饰延续了强巴佛殿和四世班禅灵塔殿的布置和纹样,建立了完整的大殿序列。佛殿和祀殿是扎什伦布寺中等级最高的建筑,其形式最为复杂,寓意也最丰富。

佛殿和祀殿的窗户装饰中,窗楣的两层挑檐(“八苏”,也有三层或者四层挑檐)上绘有佛像和金光,檐口下部也绘有宗教图案。窗过梁上云纹环绕,中心位置是表示祈福或祝福的藏文(一般只有佛殿、祀殿和拉章的过梁上有祝福文字,扎仓和米村这些等级较低的窗扇仅有表示吉祥的图案甚至没有装饰)。窗框上部(过梁下方)有两层短椽,常为1层~3层,椽与窗过梁中间常绘有水波纹,首层椽上绘有莲花座间隔五彩云纹(云纹图案的一种),寓意好运幸福。首层椽和二层椽之间是一组忍冬纹(金银花),寓意延年益寿。二层椽绘有宝伞纹样间隔宝相花象征佛法教诲众生。短椽的下方就是围绕着窗扇上、左、右三侧的“堆经”雕刻彩绘。堆经至窗扇外侧根据不同空间的功能等级会有1层~3层的装饰,而用在此处的装饰纹样以几何纹或者宝莲花为主(见图2,图3)。

佛殿和祀殿的门的构造和装饰相较于窗户都更为复杂。主要出入门通常配有装饰性的斗拱(一般为三层斗拱)。斗拱的形式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扁平状的象征性的斗拱形式,另一种是具有结构形式的斗拱。前一种主要起装饰性作用,装饰主题以龙纹、狮子纹、如意云纹等佛殿和祀殿特有的装饰性主题为主,象征着威严、吉祥、高贵(见图4)。在这类具有象征性斗拱的门中,斗拱和门框是整个门的装饰重点。第二种斗拱由于本身层次较为丰富,其装饰一般以简单涂色为主,装饰重点集中在斗拱后的墙面、门过梁以及门框上。门过梁以蓝色为底色,上绘有佛法经文或者祝福的藏文。蓝色在藏传佛教中代表护法神的神力和威严。门框装饰的用色更加鲜明,纹样和层次相较窗框更为丰富。在门框上部有着表达藏传佛教教义的故事或符号象征,最常见的是狮子纹样或者浮雕(见图4,图5)。

佛殿、祀殿和措钦大殿的窗扇最鲜明的特点是采用了表示尊贵的黄色,除了班禅居住的颇章和佛殿一级建筑外的建筑一般采用黑色窗格。窗扇较为常见的装饰是将窗格做成简单的几何形体,其他则没有过多的装饰元素。门扇装饰元素则比较多样。佛殿一级的殿门为褐红色,门上绘有云纹或是其他吉祥的图案。在门的中部安装有金属如意头和门环。门环上系有彩绳编织成金刚结。信众或是游客常抚摸门环和金刚结来表示祈福之意。

2.2 颇章与拉章

颇章和拉章是藏传佛教寺院中比较特殊的存在。颇章是达赖喇嘛和班禅大师的居所。拉章是寺内高级僧人(一般指除达赖喇嘛和班禅喇嘛以外的活佛)的居所。在扎什伦布寺中为七世班禅丹白尼玛修建的住宅楼宫瑟和现任班禅的居所“坚赞团布颇章”是稍次于佛殿一级的建筑。其中宫瑟的墙体为白色,“坚赞团布颇章”墙体为黄色,除了两者墙体颜色不同外,颇章的门窗规格和形式都与佛殿一级建筑相似,并且窗户的外部通常设有遮阳布将窗户进行遮挡。宫瑟的窗户在颜色上以蓝色为主要色彩,黄色成为配色。门窗上的图案和浮雕元素与颇章相似,多采用云纹和水波纹这类构图简单具有韵律的图案,在挑檐的短椽之间配有宝相花一类的植物图案。拉章的门窗装饰一般与扎仓相仿(见图6)。有的高僧甚至直接在环境较好的扎仓中居住。

2.3 扎仓

扎仓是藏传佛教寺院持续发展的产物。随着14世纪后格鲁派不断发展,寺院规模不断扩张。为了方便管理形成了措钦、扎仓和康村的三级管理体制。扎仓就是经学院级的组织管理名称,是管理组织的场所,也是僧众聚会的场所。扎仓分为显宗扎仓与密宗扎仓两大类。现存扎什伦布寺中最古老的扎仓是吉康扎仓(见图7),由一世达赖喇嘛根敦珠巴兴建。同一时期的阿巴扎仓(今密宗院)(如图8所示)在四世班禅时期因为建筑迁移被毁,现在看见的是在20世纪90年代在原址上重建的建筑。

扎仓的门窗形式相较于措钦大殿、强巴佛殿,主要差别在于门(窗)框和门(窗)楣的形式。扎仓的门(窗)框一般为简单的黑色木框,少许会有堆经和莲花座纹样环绕。窗扇与门(窗)框一样采用了黑色的无装饰的木框。门楣挑檐用料相较于佛殿一级小了很多,层数一般为2层~3层,保留了“贝玛”和“雀赞”的做法。挑檐的装饰图案较为简单,以植物、几何图案和一些宗教象征物为彩绘基本元素。雕刻技法在扎仓的门窗装饰中很少出现。门扇一般为褐红色,上面钉有金属如意头和门环,但门环上不再系有金刚结作为装饰。扎仓窗扇与康村一级的建筑一样采用黑色窗格,但是在南向立面和入口立面上的大窗一般采用凸窗的做法,将黑色的窗套凸出墙面。这种做法使得立面更为丰富,同时增强了房间遮阳的效果。表中以扎什伦布寺的吉康扎仓和阿巴扎仓(今密宗院)为例进行分析。

2.4 康村与米村

康村与米村都属于格鲁派(黄教)三级管理的基层组织形式,是入寺僧人的居住与生活的场所。康村与米村主要以入寺的普通僧人的出处划分,规模大小也都有不同,多数建筑为“回”型的以廊子相连的条形建筑形式布置,有时也以单体建筑存在。就扎什伦布寺现存建筑历史角度来看,康村与米村没有过于明显的等级区分。此处以哈东米村等村为实例分析门窗装饰。相较于“颇章”和“拉章”,康村(米村)的建筑等级要低的多,门窗的结构和装饰在扎什伦布寺建筑群中也最为简单和随意,反映了过去高层僧人与普通僧众的生活条件的差距。

康村和米村的门窗形式和装饰相较于扎仓更为简化。南向立面或主立面不再设有凸窗,窗户的大小和位置也更为随意。门窗的挑檐以两层居多,且挑檐不再采用彩绘或是雕刻进行装饰。门窗的过梁也只刷一层蓝色的油漆,最多再绘上云纹图案。门框也不再有“堆经”进行装饰。门扇也改用黑色,部分门扇装有金属如意头进行装饰。

康村(米村)中若有经堂存在,则在靠近经堂的位置其装饰等级会有所提高。例如哈东米村(如图9所示)中有一座少有人去的经堂(就其规模更像佛堂一级),在二层经堂入口处的门廊有着复杂纹样和雕刻的柱子。柱子的形式与装饰和佛殿一级建筑相仿,只是在尺度上较小。经堂褐红色的大门上金刚结已经沾染灰尘。外立面的墙上也出现了扎仓才有的凸窗形式。这些装饰特征表明了藏传佛教对建筑的深远影响。哈东米村在装饰等级上超出米村的原因还与其在元朝前后是蒙古佛教僧人在扎寺的居所有关。

在康村中有一类特别的存在——长康。长康比康村(米村)等级略高,主要是旧时的贵族子弟入院为僧所建设的,有些原本就是贵族与地主的府邸。相对于康村,长康因为装饰精美、环境安静成为寺中高僧的居住修行的首选(见图10)。

3 结语

扎什伦布寺的门窗形式与装饰特点是藏传佛教文化对藏式传统建筑产生深远影响的重要体现。同时也反映出后藏地区宗教阶层的划分,体现了不同阶层僧侣在生活条件上的巨大差异。此外,扎什伦布寺又是后藏地区的政教中心,其所处的日喀则是西藏地区对外交流的重要交通枢纽之一,因此扎什伦布寺建筑的门窗装饰也存在受中原、印度和尼泊尔等地影响的装饰元素,以合葬灵塔殿扎什南捷和十世班禅灵塔殿释颂南捷为典例,它们吸收了明清建筑门窗的木构做法,采用严整的窗扇布局形式,尤其是窗户的布置不再具有随意性,装饰主题上则融合了印度、尼泊尔的佛教纹样。这都充分体现出藏传佛教文化与中原、印度和尼泊尔等地佛教文化之间的频繁交流,反映出扎什伦布寺在西藏对外交流中的重要地位。

猜你喜欢

班禅藏传佛教门窗
门窗是外围护保温中的难点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正确认识和把握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几个问题
基于AutoCAD的门窗节点图快速构建
清人绘六世班禅唐卡
伟昌铝材·门窗
轩尼斯门窗
我给十世班禅大师当翻译
《六世班禅洛桑班丹益西传》的史料价值
九世班禅与拉卜楞寺间的史实考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