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云南省少数民族档案征集范围规范的制定问题

2019-04-11■蒋

云南档案 2019年3期
关键词:古籍云南省档案馆

■蒋 韬 华 林

云南省少数民族档案是云南25个世居少数民族在其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产生形成的,数量极为丰富,种类繁多,是云南最具优势和特色的档案资源。少数民族档案征集是少数民族档案工作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云南省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指出:要立足地方特色,积极收集征集反映云南特色支柱产业发展、少数民族历史文化、云南传统风俗、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具有云南历史特征的特色档案及重大活动、民生凭证类档案,到“十三五”末,省、州市和县级国家综合档案馆馆藏民生凭证类档案及特色档案数量分别达到馆藏总量的30%、50%和80%。①自1999年以来,云南省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办公室征集了彝族、傣族、瑶族、纳西族、傈僳族、壮族档案文献共3200余册(卷),建成我国西南地区收藏各民族档案文献种类最多,原件最多的民族档案文献资料库,至今,云南省共有61部少数民族古籍档案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②但是,由于云南省现存少数民族档案文献遗产大多具有档案、古籍和文物等多元属性,其征集范围的界定一直存在颇多争议,且目前学界相关研究大都为征集、采集或集中等工作,征集范围的规范化目前处于研究空白,从而制约了少数民族档案征集工作的开展和推进。因此,探讨云南省少数民族档案征集范围规范的制定问题,不仅有利于征集工作的系统、全面和有序,还对保护和利用好这些璀璨而珍贵的少数民族记忆瑰宝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规范制定的意义

(一)有利于完善云南省少数民族档案征集工作相关规范

为了保护与抢救少数民族历史档案,1961年8月,云南省档案局起草了《关于广泛收集民族历史档案和历史资料的意见》,首次提出了少数民族档案的征集范围:(1)反映民族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等方面的历史档案资料;(2)反映寺庙、宗教团体活动的历史档案资料;(3)反映民族起源、历史沿革、民族关系等方面的历史档案资料等9个方面。③2014年5月印发的《云南省档案馆收集档案范围实施细则》中第七条指出:应征集记述和反映云南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文学诗歌、音乐绘画、节日庆典、民俗活动、民居服饰、手稿经卷、典籍文献、谱牒碑碣、口传文化,以及传统文化传承人及其技艺,传统工艺制作技术和工艺美术珍品等有关云南民间传统文化的档案资料及其研究成果。④2015年,云南省档案局下发《关于开展傣族档案抢救与保护工作的通知》,在“任务分解表”中提出了:(1)反映和记载西双版纳傣族历史文化的西双版纳傣文的教材和声像资料;(2)反映西双版纳傣族历史文化的贝叶经、《贝叶经全集》100卷、棉纸经及其制作工艺的文字、声像和实物档案等12项征集范围要求。⑤由此可见,自1961年至今,云南省少数民族档案征集工作相关规范中,对征集范围仅为概括性的描述,且除首次提出的征集范围之外,其余规定仅阐释了少数民族档案中具有特色的部分,未能完全覆盖少数民族档案的所有类型。同时,该征集办法已无法满足新时代云南省少数民族档案征集工作的实际需要。因此,制定云南省少数民族档案征集范围的规范能有效弥补和完善当前相关征集工作规范中的空缺,为新形势下的云南省少数民族档案征集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和指导。

(二)有利于云南省少数民族档案征集工作的系统、全面和有序

目前,云南省少数民族古籍档案约有8万册(件)散存于民间,由民间艺人、祭司保管传承,目前正以每年约上千册(件)的速度流失;许多价值极高的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古城及文物濒临消失,例如始建于1289年、中国现存唯一完整的傣族文化古城孟连娜允古城的孟连宣抚司署及其中保存的大量珍贵的傣族历史文物受到严重侵蚀⑥,亟待征集集中并予以抢救保护。当前,云南省由于缺乏较为科学且完善的少数民族档案征集范围规范等因素,少数民族档案征集工作进展十分缓慢,截止2016年,在云南省147个省市级和县级国家综合档案馆中,开展少数民族档案征集工作的仅40余个,占总数的27.21%。⑦且存在征集数量少,种类单一的问题。以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为例,该州遗存有丰富的彝文档案文献遗产,如彝文经卷、家谱、账簿、地契等。从征集数量和种类来看,保存彝文档案文献最多的是楚雄彝族文化研究所,分别征集到1000余册,拓印彝文碑刻60余幅;州图书馆收集、抄录900余册;州民委古籍办则有30多册。而作为彝族档案文献主要保护单位,州档案馆仅征集到58个卷宗约150册档案文献[3]。因此,制定云南省少数民族档案征集范围的规范首先有利于云南省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开展少数民族档案征集工作,使其有据可依;其次有利于云南省少数民族档案征集工作的系统、全面和有序,减少由于缺乏相关规范而导致征集不全,某些珍贵少数民族档案未进行征集的情况,为后人保留好这些记载着少数民族文化和记忆的档案遗产。

二、规范制定及依据

(一)云南省少数民族档案征集范围规范的制定

1.可移动档案

可移动档案,即可直接进行征集的档案。包括以下五大类:第一,纸质档案;第二,照片档案;第三,音像档案;第四,实物档案;第五,电子档案。其中,照片档案包括实体照片和数码照片,电子档案包括微信、微博、网页等。

2.不可移动文化遗产档案

不可移动文化遗产档案,即无法直接进行征集,需通过拍照、录像、拓片等方式进行采集的少数民族文化遗产档案,如崖画、石刻、碑碣、土司府等。

3.建档性档案

建档性档案,即需通过拍照,拍摄,录音等方式进行建档收集的档案。主要包括以下三类:第一,代表性人物,如第一个厅级、处级干部,第一个大学生、学术研究者、其他代表性人物等;第二,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第三,重大事件、重大活动、生产生活等。

图1 云南省少数民族档案征集范围

(二)云南省少数民族档案征集范围规范的制定依据

云南省少数民族档案征集范围规范是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范、通知、细则等进行制定的。例如《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中指出:抢救珍贵非物质文化遗产,应采取有效措施,抓紧征集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和资料,完善征集和保管制度。⑧《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指出:应紧扣云南特色,打造少数民族档案品牌,将少数民族档案资源建设纳入重点档案抢救与保护工作范围,有计划地推进。各级综合档案馆应当投入足够的工作力量,协调各方共同收集和征集本地特色少数民族档案资源。⑨云南省民委古籍办于2017年7月印发的《云南少数民族古籍工作30年总结和“十三五”展望》中指出:应征集抢救云南少数民族文字文献古籍,“十三五”期间,我省民族古籍征集抢救重点应该着重关注我省边境、跨境民族古籍的征集与抢救,如傣族、壮族、僳僳族、哈尼族、布依族等。其次,应采录抢救云南少数民族口碑古籍。我省少数民族中还有一部分民族无本民族文字,特别是8个人口较少民族。“十三五”期间,要组织、协调相关部门与有关专家学者对我省少数民族口碑古籍进行语音收录。⑩《云南省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指出:应加强地方民族特色档案征集工作,建立和完善有关本地名人、历史、少数民族文化以及优势产业、城市变迁、民俗、书画、老照片、录音录像等方面的特色档案征集项目库,积极协调,逐个实施,构建地方特色记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规划通知等中对少数民族档案征集工作的要求,在已有的档案收集范围规范,例如《云南省档案馆收集档案范围细则》《昆明市档案馆档案收集范围实施细则》等的基础上,结合云南省少数民族的特点、类型、分布情况以及新时代云南省少数民族档案征集工作的开展状况,制定了本征集范围规范。

三、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对云南省少数民族档案征集范围规范的全面了解问题

由于云南省少数民族档案种类繁多、涉及面广且实存形态多样,目前本征集范围规范若从严格意义讲仍存在部分类型交叉情况。例如,不可移动文化遗产档案和建档性档案在最终的结果呈现时,大都会以照片、音像、纸质档案的形式,与可移动档案中的档案分类就会出现交叉。但需注意的是,征集范围规范是为具体的征集工作提供参考,并非为探讨如何进行少数民族档案分类的理论研究服务。并且,可移动档案是指可直接进行征集的档案,不可移动文化遗产档案以及建档性档案则是指无法直接进行征集,需要通过多种方式方法将其转化为可资集中的档案资源,二者在形成的过程和集中的方式上存在明显的差异。据此可知,在档案类型上的部分交叉不影响少数民族档案的具体征集工作。按照规范的范围开展工作部署,即可实现云南省少数民族档案的全面集中。若相关档案部门以及档案工作者无法清晰的认识到这一点,缺乏对云南省少数民族档案征集范围规范的全面了解和认识,便容易钻牛角尖,从而降低对征集范围规范的认同感,导致其无法得到推广和实施,并制约云南省少数民族档案征集工作的开展。

(二)云南省少数民族档案征集范围规范的实施单位问题

云南省少数民族档案属于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范畴,并具有少数民族档案、文物、古籍等多重属性。因此,云南省各级档案馆、图书馆、博物馆、民宗局、民族古籍办、民族研究所、方志办、非遗保护中心等单位均有开展少数民族档案文献遗产的征集工作,各单位由于自身需求不同,征集的侧重点也有所差异。少数民族文化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少数民族档案具有全面性和系统性的特点。若云南省少数民族档案征集范围规范仅在云南省各级档案馆内执行,未能普及到其他各个开展少数民族档案征集的单位,则会导致这些单位仅征集对自己有价值的少数民族档案,不考虑维护少数民族档案内容以及形式的有机联系,未能全面且系统地开展征集工作,从而出现部分高价值少数民族档案未征集的情况,进一步加大云南省各级档案馆少数民族档案征集以及二次征集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不利于云南省少数民族档案的集中保护。

(三)云南省少数民族档案征集范围规范的贯彻落实问题

云南省档案局目前已基本完成14个云南省特有少数民族的档案征集工作,并建立了相应的专题数据库。但省档案局副局长张文芝表示,仍存在部分责任单位征集到的档案价值不高,档案内容和格式不符合征集要求,对征集内容、标准和要求理解不到位等问题。该问题的产生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首先,云南省少数民族档案征集工作缺乏专业性人才,导致相关征集规范未能得到贯彻落实。云南省147个国家综合档案馆中,县级国家综合档案馆有130个,市(州)级有16个。县级档案馆数量居多,但大都没有专门的征集工作人员,征集工作基本是由非专业人员开展。其次,市(州)级档案馆对县级档案馆的少数民族档案征集工作的监督指导力度不够,使得部分责任单位领导以及档案征集工作人员未能准确把握征集工作的相关要求,并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开展征集工作,从而导致征集的少数民族档案价值不高、不合规的现象产生。

四、几点对策与建议

(一)将云南省少数民族档案征集范围规范纳入相关政策法规

2018年1月,《云南省国家档案馆管理办法》第九条指出:“综合档案馆应当制定档案收集范围细则,听取上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意见后,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实施。专业档案馆应当制定档案收集范围细则,经本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同意后,由其主管部门批准实施。但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因此,云南省国家综合档案馆在制定档案收集范围细则时,应将云南省少数民族档案征集范围规范纳入其中,云南省其他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应以省档案馆出台的征集范围规范为依据和标准,结合本馆管辖区域内少数民族以及少数民族档案的种类、分布等实际情况,可对云南省少数民族档案征集范围规范作适当调整,并纳入本馆的档案收集范围细则或相关政策之中。将云南省少数民族档案征集范围规范纳入相关政策法规,能有效减少政策法规的模糊与分散性,使得云南省少数民族档案征集工作有切实具体的参照,从而保障这一工作的长期和高效开展。

(二)以普查扩大宣传,加强培训工作

首先,以少数民族档案的普查带动云南省少数民族档案征集范围规范的宣传。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第3条提出:“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古籍普查登记工作,全面了解和掌握各级图书馆、博物馆等单位及民间所藏古籍情况。”普查登记是开展云南省少数民族档案征集工作的首要任务,以普查工作为契机,通过大众媒体以及新媒体多种渠道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广泛的宣传工作,及时报道和推广少数民族档案征集工作的相关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首先可有效深化各征集单位、征集工作者以及少数民族群众对征集范围规范的认知和理解,并对该工作产生高度重视;其次有助于增强各界的档案保护意识,从而为开展征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次,应加强培训,提高档案人才队伍关于少数民族档案征集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深化在少数民族档案征集方面的理论学习和政策学习。例如,2013年9月,云南省档案局组织召开佤族、拉祜族、纳西族、景颇族、傈僳族档案抢救保护工作业务培训会,2014-2017年间,省档案局分别举办了傣族、白族、哈尼族、彝族档案抢救保护业务培训会。“十一五”期间,云南省档案局共举办各种培训65期,培训人员近1.1万人。培训应以云南省少数民族档案征集范围规范及相关政策法规为导向,以具体征集工作的方法和技能为重点,着力加强档案人才队伍专业素质。

(三)加强政策规范落实的监管力度,建立科学化的工作体制

2017年4月,黄凤平局长在省档案局召开的彝族档案征集工作业务培训会上指出:“要加强对彝族档案征集工作的领导。各相关单位局长要亲自挂帅,积极向党委政府汇报,争取以政府办公室名义发文,落实相关责任,有效推动彝族档案征集工作。”云南省少数民族档案征集范围规范及相关政策法规若得不到落实,便是一纸空文。因此,云南省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严格对档案法规、规范落实的监督,加强领导,全面推进云南省少数民族档案征集工作的法治化进程,为云南省少数民族档案征集工作的开展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2018年11月,在省档案局开展的档案业务指导会上,黄局长指出:“规范化管理是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帮助指导各单位提高档案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是打牢基层单位的档案业务基础的管用手段。”要实现云南省少数民族档案征集工作的规范化管理,需在征集范围规范的基础上,建立科学化的工作体制。应研究和探索征集工作的规律,对不同类型的少数民族档案分别制定相应的征集工作细则,并建立科学的征集程序,确保云南省少数民族档案征集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注释:

①云南省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解读[EB/OL].黄凤平,云南档案网http://www.ynda.yn.gov.cn/zfxxgk/zcjd/201612/t20161219_476281.html.

②云南少数民族古籍工作30年总结和“十三五”展望[EB/OL].百度文库https://wenku.baidu.com/view/635cb674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 175c87.html.

③云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总纂,云南省档案局(馆)编撰.云南省志档案志[M].云南: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134-135.

④陈静波.《云南省档案馆收集档案范围细则》主要内容解读[J].云南档案,2014(06):15-16.

⑤云南省档案局.关于开展傣族档案抢救与保护工作的通知[R].2015.

⑥“十一五”期间云南省民族文化工作回顾[EB/OL].(2013-09-04).云南民族宗教文化资源库.http://www.ynethnic.gov.cn/ynmzzjzyk/ztzl/yn sdejssmzwyhy/whzs/201309/t20130904_8037.html

⑦华林,石敏,杨娜,吴雨遥.基于民族记忆传承的西部民族档案文献遗产征集问题研究[J].北京档案,2017(02):28-30.

⑧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06/content_185 117.htm.

⑨云南省档案事业“十二五”规划解读[EB/OL].(2011-11-28).云南档案网.http://www.ynda.yn.gov.cn/jgdt/201610/t20161016_44498 8.html.

⑩云南少数民族古籍工作30年总结和“十三五”展望[EB/OL].(2018-10-15).https://wenku.baidu.com/view/635cb674abea998fcc22bcd126ff f705cc175c87.html.

猜你喜欢

古籍云南省档案馆
云南省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中医古籍“疒”部俗字考辨举隅
云南省档案馆馆藏《东巴经》
云南省会泽铅锌矿区深部找矿取得重大突破
关于版本学的问答——《古籍善本》修订重版说明
对云南省“农危改”工作若干问题的思考
西藏大批珍贵藏文古籍实现“云阅读”
云南省档案局办公室关于表彰2018年度《云南档案》优秀通联组及发行先进单位的通报
我是古籍修复师
《云南省少数民族古籍珍本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