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份有温度的民生答卷

2019-04-11张小妹

现代苏州 2019年6期
关键词:光耀苏州园区

○记者 张小妹

美好生活究竟是什么样的?得到的答案肯定各有不同。在物质生活已得到极大丰富和改善的今天,我们内心深处的那块精神乐土,要如何去富足,每个年龄阶段的人都有不同的看法。

如今的苏州工业园区,一幅幅温暖的民生图景正徐徐展开,一个个热切的民生期盼一件件实现……一起来倾听,在园区工作生活的他们,是如何评价这座城市的。

在园区,收获美好生活,燃烧无悔青春

惠晓婷

36岁

来园区14年

接受记者采访前,惠晓婷正在苏州文化艺术中心为第二天的活动做录音准备。

这个个性爽朗的山东妹子,来苏州已经18年之久,说起她跟苏州的结缘,是偶然也是注定。当时她还在中学读书,妈妈到苏州来参加中央党校的苏州培训班,被苏州的小桥流水吸引住了。这里的气候温润,跟北方城市大不相同,更让她惊讶的是,在北方往往需要不时掸掸灰的皮鞋,在苏州一个星期都不用擦仍然干净。

带着好奇与期盼,她来到了苏州读大学,毕业的十字路口,面临回北方还是留在南方这个抉择,学校的导师给了她一个建议,当时苏州工业园区正处在开发建设初期阶段,导师建议她留在苏州,留在园区。他说:“园区的未来是不可限量的,你的性格应该过来打拼一下。”正是因为这句话,她决心留下来。

如今,在湖西社工委负责文体工作的她,已经与这座城市结下了不解之缘。结婚、生子、找到挚爱的工作,对她来说,这些都是这些年来在园区的收获,而更大的收获是,能够见证这座城市的成长。

在园区生活工作这么些年,惠晓婷感慨这里的城市规划非常先进,生活区和工作区都非常舒适,孩子读书的学校就在家对面,非常便利,苏州中心、印象城、星海生活广场、家门口的邻里中心,这些丰富的商业体能解决生活娱乐的方方面面。

在园区,有一批高水准的居民,他们对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很高。高标准高要求下,声乐专业出身的惠晓婷,对于专业的热情与活力被激发了出来。演出、编舞、主持、排练,她总是在岗位上连轴转,有时候为了准备大型文艺汇演,一周曾连续排练四晚,这对她来说,都是常事。每年5月的湖西文体节是居民们最期待的一个节日,从3月份就开始筹备了。

式(2)中:iL(t)表示为电感电流;uc(t)为电容两端电压;ug(t)为输入电压;uo(t)为输出电压。

惠晓婷表示,当一个城市的文明达到一定的高度之后,相应的公益类活动的次数就会越来越多。居民在参与丰富的社区活动的同时,也希望能够帮助他人。在社区举办的不少比赛中,参赛居民都会自愿拿出奖金,捐给对口支援单位陕西省吴堡县郭家沟中学的孩子们。对居民们来说,这是一种参与感与成就感。

在工作之余,惠晓婷也会抽出时间来陪伴家人,虽然父母还在山东,但是每逢春天,老人们都会来到苏州,品茶赏景,有时候惠晓婷在忙活动,他们也会来现场支持女儿,看到女儿如此卖力地办活动,老人也很欣慰和自豪。

面对工作,惠晓婷似乎有着用不完的精力,有一次,一天三场活动排满了,从地铁快闪到专列首发到iSing苏州公益音乐会。惠晓婷忙完三场活动,又马不停蹄地陪着家人孩子赶飞机去旅行。对她来说,工作很重要,孩子的陪伴也很重要,每天早上陪孩子一起朗读,得空就一起去苏州文化艺术中心看演出……她总是说:“园区是我的家,我也是这里的一份子。在这里生活这么幸福,我也希望能够和这座城市更加契合。”

她对这座城市的热爱,已经渗透进了骨子里。每周末早上,惠晓婷都会和姐妹准时出发到金鸡湖环湖健步走,在东方之门做跳跃的动作定格拍照,然后到李公堤吃一碗苏式汤面,之后回家,开始一天的工作。

去年年末,在看中央电视台《壮阔东方潮,奋进新时代》的报道时,惠晓婷看到湖西嘉年华的镜头,感触颇深:“我青春最美好的十几年都在这里奋斗,今年是园区开发建设25周年,看到这座城市的成长能够有我的点滴付出,有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

说起紧接着要办的几场活动,惠晓婷双眼放光,滔滔不绝。采访过后,她又忙着投入到工作中去。对她来说,能够为园区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是一件非常澎湃的事情,而像惠晓婷这样的年轻人,在园区还有很多。

园区教育开放包容,先行先试

孙向梅

45岁

来园区18年

在园区,她从事了18年教育工作,从一线教师成长为教科室主任。回忆起刚到园区工作的时候,她依旧感触颇深。在她看来,园区教育秉承着“圆融”“包容”的态度,海纳百川,吸引了全国各地优秀的师资力量汇聚在园区,园区教育教学的质量也保持一定的高度。

领先的义务教育资源一直是园区吸引人才源源不断流入的重要原因。开发建设25年来,园区始终将发展区域教育放在首要位置。园区教育“先行先试”,以小学和初中为开端打造品牌,以教育的强大力量推动社会发展。当义务教育发展渐有起色时,园区的高中教育也因时而生。为解决海外高层次人才子女上学的后顾之忧,园区还设立了全国首家海归人才子女学校。

在孙向梅看来,园区教育发展的环境非常好,有一套专业的教育人才培育体系,为一切愿意努力的人创造条件,提供可能。“在这里,我能看到希望,看到未来。”

在孙向梅来到园区工作的第二年,她就评上了“中级教师”,之后从从“园区新秀”到“园区能手”到“园区学科带头人”再到“大市学科带头人”,一步步走来,她非常感谢园区的培养,“如果你愿意发展,这座城市会给你创造机会。”她表示。

经过多年的努力,孙向梅已经获得了苏州市爱生模范、苏州市家访先进个人、苏州市优秀辅导员、苏州市周氏德育奖、苏州市“十二•五”教科研先进个人、苏州工业园区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她的教学也曾多次获奖:“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获部优课、江苏省评优课一等奖、教学设计全国一等奖,以及多次开设市、区级公开课,到南京、淮安、宿迁等地开课或做讲座。在她看来,能够取得这些成绩,是园区赋予她的机会。

工作26年,孙向梅从未出现过职业倦怠,她定下一个个小目标,然后一步步完成,把职业追求当成一种乐趣。在实现这些目标的过程中,她也收获了一种职业幸福感与归属感。2016年底,孙向梅做了乳腺癌手术,2017年9月就恢复了上课。大病初愈的她坚持回到课堂上,正是因为对这份工作的热爱。

孙向梅对教育有着自己的看法,在她看来,学校不应该只是学习的场地,应该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才能,这一点园区教育做得非常好。园区教育注重综合素质的提升,园区学校多年来倡导“一校一品”,将特色课程、特色项目引进校园,为孩子们打开更广阔的空间。

2019年是苏州工业园区教育人才领航年,为了给刚毕业的年轻人创造机会,园区教育专门开设了青年教师专项课题。孙向梅表示,她非常愿意帮助年轻人成长,她常说:“我希望看到年轻老师成长,我要尽力帮助他们,让他们在自己的教学与科研道路上越走越宽、越走越长!”

正是因为有这样一批用心教育的教育工作者,园区教育经过25年的深耕探索,从最初的“一张白纸”到如今的“教育高地”,实现了完美转身。

如今,园区教育布局不断完善,区内已有各级各类教育机构近300所。根据2019年实事项目计划,园区将投入8亿元用于教育基本建设,全年新增12所学校(区),涵盖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等各阶段,新增学位1.15万个,其中学前教育段1200个、义务教育段9200个、高中段1100个。

能够在园区老去,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

陈光耀

70岁

来园区13年

70岁的陈光耀是一名老苏州人,来苏州工业园区生活也已经有十多年了。他曾是苏州一家公司的工会主席,退休后担任苏州市公共交通乘客委员会副秘书长、苏州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理事,即便退休了他还是很忙碌。

为了倾听民意民声,做到有问题及时整改,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切实改善老百姓的生活,园区每个月定期召开民情恳谈会。2012年,陈光耀被聘请为园区民意代表,定期参加湖西社工委组织的民情恳谈会。在他的提议下,新城社区东边的一条无名小路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以前没有隔离栏、人行道,通过民情恳谈会,园区陆续开始这条路的命名、整改工作,现在该路已成为一条标准化的道路。

生活在这座城市,陈光耀切实地感受到了园区对老百姓的关怀,惠民措施涉及方方面面。“能够在园区生活和老去,实在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在新城邻里中心,年满60周岁的老人可以持乐龄卡享受半价餐饮优惠,对老人来说非常省力方便。

作为国内首家“邻里中心”,新城邻里中心得到中新两国政府一致肯定,成为苏州工业园区借鉴新加坡公共管理经验的成功典范之一。邻里中心涵盖了商店、超市、药房、娱乐、卫生所、银行等,满足周边居民日常生活消费和基本配套服务,共享美好生活。从“油盐酱醋茶”到“衣食住行闲娱”,都能在邻里中心一站式解决。

对于社区居民而言,社区卫生所、社区文化中心,生鲜店及超市商场是基本的生活消费需求。社区卫生所大大减轻了医院的压力,老百姓简单的病痛都可以就近就医。陈光耀介绍说,社区卫生所还会经常组织社区养生知识宣讲,多年来坚持给60岁以上的常住居民提供免费体检服务,甚至还为社区老年人建立了医疗档案,并对老人进行定期回访。

小到社区卫生所,大到公立医院,近年来园区医疗服务点不断完善,25年来,园区始终把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提高群众健康水平放在重要位置,累计投入卫生经费39亿元,年增长率28%。去年,星浦医院建成投用,星海医院预防保健大楼进入收尾,跨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改造并投用。街道区域性养老中心建设进展顺利,社会各类群体养老、医疗保障待遇持续提升。

医疗服务完善了,园区也很关心老年人的业余生活。社区设有老年人舞蹈队、歌友队、太极拳、摄影小组、书法小组等,丰富社区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最让陈光耀感到惊喜的是,去年环金鸡湖健身步道建成投用,更多的老年人可以走出家门,到湖边健身。他说:“园区真正做到了为民服务,贴心着想。”

回顾园区25年的发展,只能用翻天覆地来形容。陈光耀回忆说:“上世纪90年代,这里还只是茭白地和大片农田,仅有几家单位,等到2006年我们搬到园区生活的时候,能够看见的变化已经很大了,园区发展可以说是‘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

如今的园区,高楼大厦林立,天蓝水清,连续三年蝉联全国经开区第一。陈光耀感慨万分:“我们这些老人,在家里也呆不住,能够走出家门去做一些公益是应该的。这座城市给予了我们很多,我们也应该回馈。作为园区的居民,我们也希望园区发展地越来越好,老百姓生活也越来越便利。”

猜你喜欢

光耀苏州园区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园区的开放样本
光耀千年的艺术国宝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欢乐春节让陕西文化光耀海外
苏州一光
光为光耀中国为梦启航 中国梦系列产品全新推广
苏州十二忆
园区开发Ⅱ个股表现
光耀扶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