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数学问题情境之我见
2019-04-11樊浪
樊 浪
(贵州省遵义市道真自治县大路学校,贵州 遵义 563500)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激活或唤醒思维刺激的材料因素,问题情境的呈现,能引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特别能激发起思维一系列的加工活动和成就感体验,从而培养良好的思想品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课前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课中创设情境,增强数学的趣味性;课尾创设情境,强化学生的应用意识。那么,如何创设数学问题情境呢?下面是自己的几点认识与实践。
一、情境创设要联系生活实际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数学的世界,数学无处不在,学数学的目的之一就是用数学,通过数学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案例1、内容:人教七年级上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从上海到广州有三种到达方式:一是坐火车,路程约为1811公里;二是坐轮船,航程约为1690公里;三是坐飞机,里程约1200公里。请阅读三句话并联系实际,你发现什么数学问题?通过学生读和讨论很快建立了数学模型,进一步得出它包含的数学道理。同时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学习的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
二、情境创设要有趣味性
“思”源于“疑”,任何发明创造都源于问题的提出,用富有挑战性的、充满趣味性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激起思维的波澜,改变学生对数学枯燥无味的现状,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案例2、内容:人教七年级上册“求代数式的值”。学生每人拿出一副扑克(课前准备好),教师蒙住眼睛发布命令让学生操作:
(1)每人把一部分扑克分成数目相等的三堆。
(2)从左边的一堆取出6张放入中间的一堆。
(3)从右边的一堆取出3张放入中间的一堆。
(4)从中间一堆取出与左边一堆剩余张数相同的扑克放入左边的一堆。
当操作完成时,教师立即指出每人中间的一堆都是15张,这时学生感到奇怪,都想知道老师的思维过程,于是老师抓住时机从数学的角度思考(设每堆为x张)再按操作步骤列出式子得出结论,学生恍然大悟。
三、创设情境要符合学生的感知水平
数学课程应当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因此挖掘生活素材,用学生熟悉的资源来教学,使学生感受生活中数学的乐趣,从而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案例3、内容: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
(1)老师指定一位同学的坐标为(0,0),并规定了坐标方向,要求其他每位同学都写出自己所在位置的坐标。学生被吸引住了,一时间有站起来数的、有互相询问的、有相互验证的,气氛非常活跃。
(2)(师)你们在此基础上能提出问题吗?通过讨论后,学生纷纷发言展示才能。(生1)若我的位置是(3,1),则原点位置是那些同学;(生2)若我的位置是(0,2),则张三位置的坐标是多少?......
通过这两个问题的解决,学生对点与坐标和坐标与点的关系掌握得非常好,并认识到自己就在坐标平面内而高兴。
四、情境创设要具有操作性
思维作为学习过程中智力活动的核心,一般经过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三个发展阶段,而动作思维是一种初级的基本思维方式,可促进其他思维的发展,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去设计、发现、探讨、归纳、总结规律。
案例4、内容:人教八年级下册“梯形”。一个梯形,只剪一刀,能否拼出一个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若不能,至少要剪几刀?
(1)实验器材:梯形纸片若干张、小剪刀(课前准备)
(2)提示问题:拼接时考虑线段相等。
通过操作、讨论、学生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画出各种不同的图形,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这对以后在证题过程中作辅助线起到积极的作用。
总之,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全新的“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策略及其载体已经呈现多姿多彩、百花齐放的态势。我们必须知道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数学情境作为沟通现实世界与知识世界的桥梁,无疑可使学生更快地适应学习的挑战,用数学的眼光去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良好的数感和数学意识,在欣赏和思考中享受欢乐与满足,这对人生的发展影响深远、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