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终之宴与月光如水
2019-04-10安石榴
作者简介:安石榴,本名邵玫英,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2008年开始小说写作,已在《北京文学》《北方文学》《山东文学》《福建文学》《广西文学》等文学期刊发表中短篇小说若干。
进入冬月,八十八岁的张玉芝老人,身体又来了一次突然衰退,她不能起床了,紧接着不再进食,厕所也不用去了。这一连串的变化在三天之内完成,儿女们个个惊得目瞪口呆,然后就炸了锅了,张罗着送她去医院。老太太抬起细瘦干枯的手,断然拒绝了。
张玉芝老人静静地躺在床上。她脑子如常,非常清醒。她在心里对自己说:要滚蛋了?这回是真的要滚蛋了?她总是用这样的口吻来说那个必定到来的大限。她清清楚楚地记得陡然发生的第一次衰退是在她八十五岁的那年。那一天,她去楼下的棋牌室打麻将。她每天早饭后去打八圈麻将,正好一个上午。中午吃了饭眯一觉,起来去江边公园走步。大坝上有标识里程的红字小石碑,她每天走三里地,非常规律,几乎雷打不动。下雨时打把伞,下雪刮风就任由着它,照走不误。张玉芝的儿女们都不劝阻,他们也都几十岁的人了,还不了解自己的母亲?有的人老了,脾气全变,再厉害的人也都乖乖地变成儿女的小绵羊,事事听儿女的安排。有的人本来好脾气,老了老了就越发的柔和,好说话,一点脾气都没有了,怎么着都行。而有的人就不。这样的人大都性格刚强,一辈子自己做主惯了的,大事小情总要当个主导,年纪大了,也仅仅是明智地放弃了对别人的管制,自己的事情绝对不会交给别人,哪怕儿女。张玉芝老人就属于这一种。她站在楼梯口发现自己下不去楼的时候,没害怕,没慌张,也没想着叫儿女。她琢磨这事儿挺奇怪呀,没摔着,没碰着,怎么腿还不好使了呢?心里下着的命令是迈步,可是自己仍站在原来的地方纹丝未动!张玉芝老人不肯退回家里去,她要搞清楚这是怎么回事儿,怎么好好的就下不了楼了?她站在楼梯口,琢磨了好一阵子,试了几次,脚像是粘在了水泥地上,迈不开步。她的腿不疼也不抖,就是不听使唤了。张玉芝老人估摸着时间想,她的麻友们一定在抱怨她了,指不定一会儿他们就成群结队地爬上楼来敲她的门,看她还喘气不。张玉芝老人想到这儿,立马继续她的尝试。这一次她转了个身,背对着阶梯,双手死死抓住扶手,先把右脚放下去——这次居然成了,再把左脚跟上,双脚放在一个台阶上。然后再一次放右脚,左脚跟上。这样慢慢地、哆哆嗦嗦地下到楼底。这八圈麻将如常打了下来,不过到底还是与以往不同。以往张玉芝老人打麻将时很专心,不怎么闲聊。打麻将总是奔着赢去的嘛,不然打什么麻将?说起来筹码不大,小得很呢,一毛两毛的,可是,既然有规则,论输赢,那就得像模像样地打。她心无旁骛,也不许不相干的贱老头傻婆子插嘴支招,无论给自己还是给别人。说实在的,常在一起玩儿的老人们都有点怕她。有她在牌桌上,他们的话很少,闷着头一门心思对付手里的麻将牌。他们觉得这样也挺好,肃静,不闹心。下午张玉芝老人不在这里的时候,他们打麻将就闹闹吵吵上了天。他们觉得这样也没毛病,过瘾,热闹,能咋地?又不赢房子赢地。不过,这一次张玉芝老人也不那样了,她一边带着响儿地往外打牌,一边说起了笑话。讲老隋太太的笑话。她说,老隋太太怎么着也抢不上“槽儿”。大家一听就笑起来了,都知道。张玉芝老太太继续说,她呢就是来巴眼儿的,瞧热闹。她在家里呆不住,消停不下来,总是跟儿媳妇闹“叽叽”。儿子没办法了,只好支持她出来巴眼儿瞧热闹。这眼儿巴的,张玉芝老太太瞄了一眼自己门前的一溜儿牌,“啪”打出一张,说,都成了功臣啦!中午不回家,天天的儿子给带个盒饭。哈哈哈!多高级呀,要肉有肉要菜有菜,荤素均衡呐!打牌的老人们都知道,哪有不知道的。这老隋太太呀,人家都见过老隋太太的高级饭盒,爱夸她儿子孝顺。这不算什么,老隋太太一直想靠上桌打麻将,可是直到死也没轮上、没抢上“槽儿”,一次也沒有——老人社会的竞争也蛮激烈呢。老人家们都活得直率豁达,已不把生死当回事,至少在嘴上是这样。在他们的话里,生死已经不太有边界。他们开始揣测老隋太太在另一个世界能不能靠上麻将桌,这得把死去的老人们挨个数道数道才行,每个人的实力如何,脾气秉性,给他们一一配伍。有人说,如果老那太太不死,老隋太太兴许能有点儿机会,老那太太一到,老隋太太可就没戏了。也有老人不同意这点,说老张头能帮她,那时候老张头就对老隋太太意意思思的。说到这,大家就跑偏了,都是胡说八道闹笑话的,有的没的瞎说一气。乐呵呗。竟没人觉得今天张玉芝老人与以往不同。没人这样说,嗨,老太太,不对呀,你怎么今儿个这样多话呢?没人说。也许都是一辈子见惯了事情的人,眼中已经没有奇怪的事了,什么事情发生了,怎么发生的,全都正常。
这八圈下来,张玉芝老人又是大赢家,她数了数到手的十来块钱,笑吟吟地说,妥了,不玩儿了。老太太从兜里掏出老人机给小儿子打了电话,她让儿子把她抱回楼上家去了,并没有吐露她不舒服,也没说她已经用尽全力了。
此后,张玉芝老人就再也没有下过楼。有时候,儿女们把车开到楼下,要抱她去兜风,她都嘎嘣脆地拒绝:有什么可看的?不去。儿女们说,去吧,出去见见绿树红花也是好的呀。她说,不看,又不是没看过。儿女们又说,呼尔哈江上新修了一座大桥,可漂亮了呐。老太太说,看不看能咋地,当吃当喝?!
老太太就是不下楼了。
不下楼,张玉芝老人的日子过得也舒适愉快。虽然没有力气下楼,在房间里看电视、看报纸、走动还是没问题的。她依然硬朗,不许儿女在她的地界指手画脚,也绝不给儿女添麻烦。老太太享受离休待遇,工资高,雇着全天候的保姆都花不了。可是这一切也不能阻挡她突然那么一天,无缘无故的就卧床不起了。
不吃不喝躺了三天之后,老太太跟大女儿说,我想请个人吃顿饭。
什么?大女儿以为自己听错了,八十八岁的老太太,行将就木的老太太,自己都不能吃饭了,还想请别人吃饭?真是吓了她一大跳。
你还记得你张玉英阿姨么?老太太可能是为了守住自己的气力,慢腾腾地说。
大女儿想了一下,说,你从前单位的出纳员么,跟你打过架的张玉英?
我可没和她打架,我不和任何人打架。老太太把“我”说得蛮重,按常理揣摩老太太的语气,首先没有这回事,然后就是,即便有打架这回事,过错方也不在自己这边。世上可不真有这回事嘛,你并不想惹事,你躲避纠葛,那纠葛也要来找上门的。听起来就是这个意思吧。
我记得她跑到咱们家来和你吵架呢,那时候我还小,十二三岁吧,记得有这么回事。是吧?大女儿回忆道。
正是她。老太太说。
是她呀!为什么要请她吃饭?大女儿问。
我这辈子没有跟任何人结下疙瘩,只有你这位张姨,闹到生生的不跟我说话了,她心里忌恨着我。老太太停了一会儿,悄悄倒换气息。大女儿趁机心中犯起寻思,这位阿姨比母亲也小不了几岁,在不在都不一定呢。可是她并没有把这话说出口,就听母亲接着说道,我琢磨着,她年纪也大了,必是放下了,这么大岁数了,还有什么想不开的?退一步讲,就是她想不开也没关系,我请她来吃顿饭,跟她见上一面,老姐俩唠一唠,面对面把我们之间的疙瘩消除掉。我这一生就妥妥的,一个遗憾也没有了。
那到底为了什么呢,妈妈?我怎么忘了,你们当初到底闹了什么矛盾?
老太太没吱声,大女儿仔细一看,老太太睡过去了。
萨尔浒是个小城,市区人口也就五十万,找个人真的不是件困难的事情,只要这个人没有离开,不管是暂时离开还是永远离开。张玉芝老人的大女儿遗传了母亲的一些特质,她对一切事情几乎都有办法。这一场最后的小宴会如期开席了,当然是经过了一番精心准备和安排的。只有三个人参加,张玉芝老人,张玉英老人,张玉芝的大女儿。餐桌紧靠着张玉芝老人的床头,老人已经被扶着坐起来了,她靠在床头上——她的后背垫上了几条柔软的被子,看起来极舒适的样子。她的右胳膊放在餐桌上,她远离餐桌的身体因了这只胳膊而和就餐的人拉近了。笑意重回她的眼睛,加上她一向的平静,这位气若游丝的老人没有输掉主人的气场,就像沙漠中一蓬小草那样,并不会因为它焦枯孱弱,而被行走沙漠的人忽视,反倒时刻提醒闯入者已经进入别人的地盘了。对面的张玉英老人就是这么看在眼里的。她们已经几十年没见了,张玉英老人内心自是一番说不清楚的滋味。她们曾经情同姐妹,瞧瞧各自的名字吧,一个叫张玉芝,一个叫张玉英,她们就是因为这个才好起来的,虽然她们没有任何关系,即便是原籍,也离着十万八千里。然而,她们曾经情同姐妹。
张玉英老人控制着自己翻腾的内心和就要流下的眼泪,她端详着张玉芝老人,想,我这姐姐到底是明白人啊,终于要给我道歉了,虽然日子长了些,可是姐姐终于要给我道歉了。张玉英老人自己也没有想到她重新叫起姐姐竟然没有障碍。张玉英老人心里说,姐姐,那件事你真不该做呀,那时候我们俩多好,亲姊妹又能怎么样?你心知肚明啊。要不然我怎么会告诉你那些秘密呢?说起来是,是那个时代不正常,人都疯魔了,可是,话说回来,换作我,我不会报告上去的。姐姐呀,老姐姐,你说吧,我是不是这样的人?姐姐,我不冤枉你,你把我害得不浅呐,我这一辈子孤家寡人过成这副德性,再怎么说也是因为你呢,用现在的话说拜你所赐啊。张玉英老人想到这儿,又要哭了,可是她必须控制住啊,在一个要死去的人面前哭泣,那是多么不妥当的事情呀。于是,张玉英老人把自己的这番心思硬生生地弃在一边,她要好好地看看这位老姐姐,这可真是应了人家的那句话,看一次少一次了。这么一想,免不了又一阵伤心涌来,张玉英老人觉得自己那颗心是那么的无力,那么的软,以至于整个身体都要垮塌下来了。老姐姐她已经老得不像样子了,说是个死人也不为过了。一个人要死去了,怎么会变得如此不堪?岂止是又老又丑哇,真是不堪,真是可怜哟。她整个人干枯了,缩小了,已经没有一个成年人一半儿大了,简直就像一个婴孩了。这样一个婴孩一样的老人——呀,哪里能和婴孩比较呢,每一个婴孩都有一个超大的脑壳,就像顶着一颗朝气蓬勃的种子,从土里往外拱的秧苗似的,那是一个蒸蒸日上的劲头。可是,她呢,她的脑袋呢?张玉英老人突然把衰老这个问题看透了,这是一个多么悲催的真相呀,老姐姐江河日下,已经没得回头路可走喽。这是怎么发生的呢?关于那真相的细节,又让张玉英老人一瞬间更加迷惑了。又小又薄的那么个怪物是张玉芝的头颅么?她骨碌碌不饶人的大眼睛哪里去了?大脸盘哪儿去了?她年轻的时候,总是笑说自己是个大饼脸,哪里去了?
张玉芝老人的大女儿坐在妈妈的身边,她一边照顾着妈妈,一边关照着张玉英阿姨。大女儿此刻心里也是蛮复杂的,两位老人终于坐在了一起,这让她很安慰,甚至有一种成就感。可是她的心也是悬着的,能不悬着么?毕竟她面对的两个人年龄加起来已经超过一百七十岁了,而且这戏码也仅仅刚开始呀,过程和结局什么样,她不能不担心,不敢有半点差池。说起来作为家中五个子女的老大,她自小就以圆满完成母亲交办的事情为己任,一辈子都是这么过来的。妈妈叫她去找张玉英的时候,她觉得人好找,就怕遇上个和妈妈一样难对付的老太太,死活不来,那就完了,彻底完了。结果呢?结果好极了,此刻,张玉英老太太稳稳地坐在妈妈对面了。大女儿一只手端起来酒杯,一只手伸出去扶着母亲放在桌子上的胳臂,向着张玉英老人说,张姨,我真的非常感激您能来看我母亲,我先敬您一杯。她一口干了杯中的红酒,又给自己斟上一杯,端起来说,张姨,这一杯酒我代表我母亲……话刚一出口,张玉芝老人开腔了,她拂去了女儿覆在她臂膀上的手,端起酒杯,说,不用你代替,我们老姐俩嘛,还是我自己来。张玉芝老人的酒杯里,只是象征性地倒了一点儿红酒,大女儿并未料到她会去碰这杯酒。此刻,张玉芝老人端起了它,居然端得又平又稳。妹妹,张玉芝老人说,你一进我的家门,我就知道,你还是从前的你,你没有记恨我——
姐姐!张玉英老人冲口而出,她再也控制不住自己了,哇的一声嚎啕大哭起来。温柔的人啊,他们大多数情况下总是能够把持住感情,让他们的情感深藏在心底,不许它们外露。可这是需要用力的,他们一辈子都做不到收放自如呢。当他们把内心的情感压服在心底的时候,用的真是大力气,力气用得过头了,脸上的表情都用掉了大半了,那脸看上去表情太少,显得有些冷漠,就好像他们是那种生来淡漠的人,对别人的冷暖不怎么上心似的,他们的脸上好像写着“这些事跟我没一毛钱关系呀”,可是真相呢?真相正是他们用力掩盖的结果,他们在保护自己,专心于压制那不断涌动的思绪:同情心、自我牺牲和悲天悯人的天性,因为过于专心,他们忽视了自己的表情了。可是一旦没有套住这匹疯狂的“野兽”,铁锁崩溃了,牢笼敞开了,那野兽窜了出来,肆无忌惮了,于是他们就把一个真情滚滚的人完整地祭献了出来。这是毫无办法的事情哟。张玉英老人哭得很伤心,她絮絮地说着,姐姐,是我对不起你呀,这么多年不来看你,可你呢?还惦记着我,惦记着要见见我,还是把我当你的妹妹。你什么都不要说了,什么都不要说了,我不恨你,我不忌恨你呀。张玉英哭得满脸泪水,哭得大放悲声,哭得耳朵嗡嗡响,眼前模糊成一片白雾什么也看不清了。張玉芝大女儿站在她身边,把她搂在怀里,抚摸着张玉英老人瘦削的脊背,哽咽地小声叫着,姨呀,我的姨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