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将德育放入“情境”
2019-04-10陈志萍
在道德学习过程中,儿童不能仅仅是一个道德的认知者,更应该是道德的实践者。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加深对道德的理解,为道德的真正获得提供依据。情境德育将“儿童自主”作为核心,融情于境,寓教于乐,使道德学习渗透在儿童生活的各个时空,产生“润物细无声”的影响力,进而使之“内化于心,外践于行”。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遵循情境德育理念,积极促进儿童道德成长。
一、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润德
情境德育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形成多维结构的德育情境场,为学生建构一个优化的道德成长空间,润德于境,促进他们知情意行的统一,助力他们道德成长。环境有着润物无声的教育作用,优化的教育环境可以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悄悄发生与环境品质一致的变化。同时,校园环境还具有互动性、传承性的特点,使得每个生活在校园中的个体,都会烙上学校特有的文化印记。
学校有序打造的特有景观引导儿童积极向上。造型古朴庄重的校徽呈45度展现在校门口,让人浮想联翩:既像白鸽传递自由飞翔的快乐,又似火炬燃烧着生命的激情,还如新苗澎湃着向上的活力。校徽西侧是学生心语“美美地想、乐乐地做,天天有进步”,引导着学生做最好的自己;东侧是教师宣言“满腔热情投入每一天的工作,把爱和智慧融入孩子的心田”,鼓励着老师们做儿童成长的引路人。这都是由儿童教育家李吉林老师为师生题写的,浅显易懂,而又内涵深刻。
学校潜心开发的主题廊道引导儿童一心向善。所有的楼道都以“八礼四仪”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关键词来命名主题:诚信之梯、礼仪之梯、友善之梯、幸福之梯,文明之梯;楼层间还有“好习惯加油站”。所有布置的内容都向全校学生征集,用我的故事、儿童画、漫画、我的格言、儿歌、剪纸、书法等多种形式,创造性地呈现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践行,让楼道成为学生自我展示和教育的空间。各班门口有班级名片和班级公务栏,呈现学生设计和拟定的班徽、口号、班级公约、一人一岗表以及班级活动情况等,展现了班级管理的多样性和自主性。
学校大力建设的书香校园引导儿童向美前行。学校开辟出最大的地方作儿童阅览室,精心布置成一条航船,载着各种图书扬帆启航;每班配备了书橱,校园里还有形态各异、可爱的流动书屋。课间、午间,花圃边、走道上都是读书少年的身影,这是校园里最美的风景。学校每学期都会开展读书节活动,进行书香少年、书香班级、书香家庭的评比。我们就这样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师生读书活动,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让书中的人和事帮助儿童学习真善美,辨别假恶丑。
李吉林老师指出,“情境是人性化的、特别适应儿童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全身心活动其中的教育环境”。情境德育强调构建有意义的德育情境,即德育情境的优化,贯穿一个“情”字,追求一个“美”字,注重一个“智”字。我们努力创设“洁、美、智”的情境德育空间,让学生在其间感知、体验、创造,与情境融为一体,浸润其中,活动其间,将情境蕴含的德育价值内化为个体品质,使儿童正确的道德观念及良好道德行为习惯在潜移默化中形成。
二、在学科教学中融德
学校设计开发了情境主题性大单元教育活动课程,在实施中,围绕主题各学科力求互相融合,使课程内容跨越原“学科”间的道道鸿沟,最大限度地回归和体现知识的“整体”面目。围绕主题努力深度开发育人价值,这时统领学科的是立德树人的育人理念。学科的融合,让同一个道德观念通过多种信息渠道的输入,从不同的视角促使儿童不断进行德性的扬弃,从而促发儿童不断追求道德的进步与完善。
“我爱读春天这本最美的书”主题性大单元教育活动中,根据高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具体确定为“春到长江”。六年级同学怀着对母亲河—长江的感恩之情,研究春天的长江,用画笔绘出长江的诗情,用相机捕捉长江的画意。美术学科组织开展摄影评比、颁奖活动,同学们举办了专题摄影作品展览。引导学生课余采访爷爷奶奶,了解长江过去的故事。在活动中同学们体会到长江朝气蓬勃的新气象,感受到祖国经济的腾飞与发展,盛赞这里是长江最美好的春天。在感性認识的基础上,我们又引导儿童通过查阅资料,在做做、写写、画画中,深入研究长江,感受长江的“美”。
在主题的引领下,学科间打破壁垒,走向融合,这种跨学科的立体联系,让老师、同学都摆脱单科思维模式的限制,实现了主体间融合,师生间、同学间在语言和行动上互相平等、相互理解和融合、双向互动、主动对话,打通了教与学的边界,换一种角度去聆听、去欣赏,实现学科优势互补,资源整合,师生教学相长,拓宽了大家的研究视野,给每个人带来更多的思考和启示。主题性大单元教育活动强调儿童的参与,关注儿童在行动、体验中获得道德知识,培养道德情感、意志,养成道德行为。这种德育是老师与儿童共同创造与亲历的一次体验过程,是一个互动的,知、情、意、行相互协同发展的过程,是一种着眼于儿童精神成长的道德教育。
三、在分年级实施中守德
道德形成于习惯,但让道德成为习惯并非易事,要经过长期坚持与自律才能成为道德习惯。如李吉林老师所言,“在情境德育的探索中,我发现‘习惯要让儿童在‘做当中、在不断地实践当中形成。我提出了以‘行养成良好的习惯的策略”。整个小学生活中,我们常围绕同一个主题,在不同的年级开展不同的活动,同质活动在不同的年段反复进行,活动的要求、主题的深入随年龄的不同螺旋上升,在不断实践中让儿童一个个道德言行固化成道德习惯。
我们从一年级入学开始就让孩子们感受浓浓的爱,引导儿童爱老师、爱同学、爱学校、爱家乡,懂得爱国从身边开始。高年级的红领巾志愿者热情地带着一年级的弟弟妹妹熟悉校园、帮助分午餐,手把手教会搞餐后卫生,在入学仪式上赠送亲手制作的礼物,牵手在校园成长。老师带着一年级的孩子来到校门口读读校名,看看荣誉橱窗,摸摸草、闻闻花,感受校园的美好。老师们还把小朋友带到家乡的母亲河边,开展野外活动“亲亲家乡濠河水”,熟悉周边环境的同时,了解濠河的历史,感受濠河的变化,展望美好的未来。二年级开展“亲亲我的好妈妈”亲子运动会,拉开“争做最美孝心好少年”主题性大单元活动的序幕,从观看中央一套“孝心好少年”颁奖典礼开始,到学习他们的事迹,再到讨论我怎样做孝心少年,到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开始行孝,践行“孝”。每天为长辈做十件小事,并作好记录,历时一个月再评选班级最美孝心好少年。三年级举行十岁成长仪式“感恩成长”,回顾成长历程,感恩生命中给予帮助的人,学习给予他人关爱,牵手红丝带学校的小伙伴,让他们感受祖国大家庭的温暖。四年级来到烈士陵园开展“朵朵白花寄深情”祭扫烈士墓活动,缅怀先烈,立下壮志:刻苦学习,练就本领,长大像先烈一样报效祖国。五年级接过“我是红领巾志愿者”大旗,践行志愿服务,为他人奉献爱心。六年级举行“夜行军迎日出”活动,模拟炮火纷飞的岁月,体验走独木桥、过铁丝网、炸碉堡,感受万众一心克服困难,争取胜利的斗志的力量。
像这样的主题性大单元教育活动还有“我感动我行动”“我爱濠河,我爱长江”等,我们坚持了十多年,特别是儿童最喜欢的童话节,我们坚持了二十多年,年年创新,成为全校师生的盛大节日。我们就这样,在每个儿童小学六年生活中,在反复坚守中让一批批儿童习得道德行为习惯。
情境主题性大单元教育活动课程主题鲜明,每次用一个主题将各科教学,各种活动统领,使“力”用在一点上,让儿童思考有方向,行动有目标,由情感伴随,激发和保持了儿童的兴趣。它让儿童自主,以儿童、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学习者的全面发展,并与生活相通,强调意义和生活的改善,强调道德习惯和技能的养成。
一次次活动,儿童们获得了极大的乐趣和很多深刻的体验。这是活动,但又是多角度多层次的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的学习;是学习,但又是趣味盎然的活动。让师生一同浸润在主题的情境中,使精神得到升华,让师生同在快乐的情境中,健康、幸福成长。
【陈志萍,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副校长,高级教师】
责任编辑︱张楚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