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外人》:荒诞里有幸福
2019-04-10丁子莹
丁子莹
摘要:《局外人》是法国作家加缪的一部中篇小说,主要讲述了小职员默尔索犯下一桩命案,被法庭判处死刑的故事。小说与加缪另一哲学随笔《西西弗神话》一脉相承,体现了荒诞的主题。荒诞与幸福密切相连,难分难离,幸福却往往未能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立足于《局外人》中荒诞与幸福的交织,探讨前人较少涉及的幸福层面。本文从生与死、自我与权威两个维度进行生发,一方面小说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对死亡的憎恨,另一方面小说肯定自我并蔑视权威。
关键词:《局外人》 幸福 荒诞 《西西弗神话》 存在主义
加缪的《局外人》在法国出版后,萨特开创了将它与加缪另一哲学随笔《西西弗神话》联系起来的先例,加缪本人也肯定了这一说法。1941年2月,加缪在一则手记中写道:“《西西弗斯》写完了。荒谬三部完成。”他将《局外人》《西西弗神话》及剧本《卡利古拉》称为“荒诞三部曲”,与其后的“反抗三部曲”交相辉映。由此可见,《局外人》和《西西弗神话》互相阐发的可行性不言而喻。
前人往往将《局外人》视为西西弗式荒诞哲学的文学表达,牢牢抓住荒诞不放,其实有些偏颇。“幸福和荒诞是共一方土地的两个儿子,是难分难离的。”荒诞感时常产生于幸福之中,而幸福也可能产生于荒诞的发现,幸福与荒诞如影随形,在西西弗和默尔索的人生中都是如此。本文立足于《局外人》中荒诞与幸福的交织,从生与死、自我与权威两个维度进行解读,探讨前人较少涉及的幸福层面《局外人》是荒诞的,更是幸福的表征,应当看到《局外人》的荒诞里还有幸福。
一、生与死
《西西弗神话》一开篇便指出:“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那便是自杀。”无论是宇宙观,还是唯物与唯心之争,通通都得为生与死的問题让路。世间万事,除了生死,哪一桩不是小事、闲事?长久以来,《局外人》传递出的绝望、虚无气息给人留下漠视生命、对死亡无所谓的印象。然而,正如加缪反对自杀,无论是生理上的还是哲学上的,《局外人》电从不曾有背弃生命的企图。相反,细细观之,可以发现小说中热爱生命、憎恨死亡的观念是如此之强烈,这种对生命的礼赞可以说是幸福的一大体现。
(一)热爱生命
《局外人》中对生命的热爱首先体现为对自然的眷恋。大自然孕育了人类,是人类的温柔故乡,享受同自然的共处也是享受生之喜悦,一个反感自然和爱、和钢筋水泥为伴的人便谈不上热爱生命。小说曾多次描写了沁人心脾的自然,在生活并不那么顺遂心意的时候,唯有自然给人以深深的慰藉。母亲去世,默尔索在守灵之夜嗅到门外飘来夜晚与鲜花的气息,稍微舒服了些。送棺的清早,默尔索眼前的景象使他深感自然之美。随后他在梧桐树下呼吸着泥土的清香,困意也消散了。母亲人土时,墓地坟上的红色天竺葵,棺木上的血红色的泥土以及混杂在泥土里的白色树根,都给默尔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亲人离去,而自然恒在,这让默尔索对生命的感触更深了。而在毫无新意的工作日里,自然也是默尔索的亲密友人。下班后沿着码头漫步回家,绿色的天空令他心情轻快,此时的他“颇有幸福自在之感”。对默尔索来说,体味自然,就是体会幸福。
好景不长,身陷囹圄让热爱阳光和大海的默尔索痛苦不堪。为了安慰自己,他设想出更不自由的情景来:住在枯树干里,只能抬头望望天空的流云和飞鸟,日复一日。在默尔索的观念中,哪怕是极端的不自由,也至少要有自然的陪伴。神话中的西西弗被打入地狱,而后又短暂地重返人间,他重新享受着清水、阳光、热石和大海,再也不愿返回黑暗的地狱。默尔索亦如是。
在小说中,热爱生命的另一体现是对人事的执着。加缪引用古希腊抒情诗人品达的两句诗歌为《西西弗神话》题词:“吾魂兮无求乎永生,竭尽兮人事之所能。”西西弗和默尔索的人生是荒诞的,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对于人事乃至生命的矢志不渝。他们不求助于来世,而将生命的光和热投注到现世的生活中。
正如俄狄浦斯认定他与世界唯一的联系只是一位姑娘娇嫩的手,默尔索所笃定的也是真实的肉体。他和玛丽在浴场重逢,嬉戏间触碰了玛丽的乳房、肚子和腰,次日玛丽离去,他努力寻找玛丽在枕头上留下的海水的咸味。默尔索入狱后,玛丽前来探监,他不愿谈出狱后结婚、重回正常轨道之类的空话,只想搂住玛丽的肩,感受她身上的细软衣料,只想牢牢抓住此刻。而在神甫要求他看监狱石壁上浮现的上帝面孔时,他只看见一张充满阳光色彩与欲望光焰的面孔——玛丽的面孔。默尔索拒绝不切实际的空想,他感兴趣的是有把握的实在,而这才是构成现世生活的一砖一瓦。加缪将他的古希腊思想灌注到了小说之中,肯定了默尔索对肉体和美感的追求。
默尔索在日常生活中也不完全是极具荒诞感的疏离态度。他爱自己的母亲,否则不会亲切地称其为“妈妈”,孩童般的纯真令人感动。他和朋友、同事乃至萍水相逢的人都能和谐共处,照顾到他人的情绪,营造出一种温情的氛围。他拒绝了前往巴黎工作的机会,认为无需改变生活。“仔细想来,我还算不上是个不幸者。”他对生活本身是认可的,愿意在现有的生活中经营幸福。
(二)憎恨死亡
西西弗不肯重返黑暗的地狱,《局外人》电传递出对死亡的无比憎恨。默尔索拒绝开棺看母亲的遗体,只是不愿目睹死神耀武扬威的嘴脸。邻居们也透露出厌恶死亡的态度,比如雷蒙·桑泰斯认为死亡是早晚要发生的事,因此不必过于关注,默尔索对此表示赞同。沙拉玛诺老头儿弄丢了他的狗,担心狗可能已经死了,死亡带来的颓丧弥漫了整幢楼。他和默尔索谈起狗的皮肤病,却又感慨它真正的病是衰老,而衰老是无法根治的。在死亡、衰老面前,人们不堪一击,充满了不平感和无力感。事实上母亲也对死亡不屑一顾,她在最后的时日里,同养老院的多玛·贝雷兹先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二人形影不离,其他老人开玩笑称母亲是贝雷兹先生的未婚妻,两个当事人对此都很开心。哪怕身处生命的尽头,母亲和贝雷兹先生也未受到死亡阴影的笼罩,相反,他们幸福地过好了每一天,每一刻。
小说中对死亡的愤恨在临刑前的默尔索那里达到了高潮。随着庭长宣布斩首示众的判决,默尔索脑袋里只有所谓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生与死。“我现在感兴趣的是逃避死刑,是要知道判决之后是否能找到一条生路。”这是人的本能反应,什么罪行都已不再重要,只求不死。默尔索努力回想阅读过的描写死刑的作品,希望能从其中获得逃脱断头机和绞刑架的灵感,然而一无所获。他不得不直视死亡,可一想到死亡,他就浑身发冷、牙齿打战。什么也不做地等待死亡实在太痛苦了,他听见自己的呼吸粗声粗气,就像狗的喘气声。最令人痛苦的是,死亡让原本美好的事物变得可怖,夜、土地、海水的气味都使他的两鬓生凉。曾给予默尔索愉悦的夏夜、泥土和海水,都会被死神一一夺走,此刻还能感受到它们的存在,犹如回光返照一般,让人恐惧不已,而他将和西西弗一样被押入地狱,生的幸福已然不复存在。
二、自我与权威
小说中默尔索无所谓的态度往往博人眼球,细心阅读却能发现,他对现实看得透彻,对人生实则有自己的原则和坚守。他肯定自我的存在,同时毫不留情地蔑视上帝、社会、道德等所谓的权威。他和西西弗一样,推石上山,抑或在现实中生存,他们都是自己的主人,这种不曾停歇的奋斗是幸福的。
(一)肯定自我
一直以来,《局外人》被认为是存在主义的哲学小说,而存在主义的关键一点在于其蕴含的人道主义思想。“人除了自己认为的那样以外,什么都不是。这就是存在主义的第一原则。”默尔索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人道主义代言人,他践行“我思故我在”的传统,对事情有自己的价值取向和判断。他不看母亲的遗容,葬礼期间没有哭过一次,下葬之后立刻就走,也没有在坟前默哀,然而这些都不足以说明他不爱自己的母亲,他对母亲的爱有自己的表达和处理方式。他与母亲之间的联系是微妙而无声的,置身于母亲和贝雷兹先生时常散步的田野,他感到对母亲有了理解。想起母亲在生命凄然而逝的养老院里还能玩起“重新开始”的游戏,牢房里的他深受鼓舞,也准备把一切再过一遍。很多人在母亲的葬礼上哭成泪人,一转身又去争夺家产,对母亲没有丝毫的尊重,更谈不上爱。而默尔索以自己的方式流露出对母亲深厚的爱,与母亲隔空拥抱。事实上小说里的人物都对自我有着或多或少的认可,养老院的门房肯定自己和养老者不是一回事,雷蒙虽然做了一些不入流的蠢事,但他对自己是个仓库保管员的事实问心无愧。
不仅自我肯定,默尔索对自己的所作所为也负责,善始善终。“所以存在主义的第一个后果是使人人明白自己的本来面目,并且把自己存在的责任完全由自己担负起来。还有,当我们说人对自己负责时,我们并不是指他仅仅对自己的个性负责,而是对所有的人负责。”玛丽问他爱不爱她,他想了想说似乎是不爱,即便讨论结婚,他也毫不隐瞒真实的想法。他不会以爱之名欺骗对方,而是尽可能做到对彼此负责。他不悔恨自己犯下的案件,勇敢接受判决,既然法庭说自己是罪犯,那就付出代价,别人无权要求更多。他的行为构成了他的人生,在最后的时刻,他对即将到来的死亡、自己的生命乃至一切都是有把握的。因此他才会说:“觉得自己过去曾经是幸福的,现在仍然是幸福的”,这幸福便源自对自己命运的担当。
(二)蔑视权威
坚守自我,往往会与权威产生冲突,这是必将面对的风险和考验。正如蔑视诸神的西西弗,默尔索也对上帝、权力等一众权威充满了轻蔑。他不相信上帝的存在,母亲虽说不是无神论者,生前也从未想到过宗教。在监狱里,他几次拒绝与神甫会谈,预审法官掏出银十字架,逼迫他去信仰上帝,在他看来这件可笑的事让人腻烦。
最使默尔索鄙夷的莫过于这个国家的权力机关。他从来不喜欢警察,雷蒙因滋事招来了警察,警察凶神恶煞的面目令人反感。沙拉玛诺老头儿的狗丢失,警局就不管了,认为这是鸡毛蒜皮、司空见惯的事。默尔索为雷蒙提供的证词,警局同样没有予以核查,讽刺的是,这未经查实的证词在其后的审判中却被当作证据之一。
除了不作为的警局,小说的后半部分对司法机关更是狠狠地轻蔑了一通。在默尔索看来,这起意外杀人的案子相当简单,然而法官和律师却表示很棘手,让他一定要找个律师大肆辩解一番。整个审讯过程冗长不堪,持续了十一个月之久,不只是当事人默尔索,读者阅读这段情节都会感到疲乏无力。司法程序都是一场游戏,默尔索说。滑稽的是对此法官认为法律制定得很完善,他们已经陷入这种游戏当中。更让默尔索无所适从的是,他解释自己的行为和动机时,律师总是打断他,告诉他不该这么说而该那样说。律师还让他少说话,不要主动发言,告诉他不做声对他更有利。面对检察官的逼供,律师辩护时直接自称“我”来表示默尔索。“我呢,我认为这仍然是把我这个人排斥出审判过程,把我化成一个零,又以某种方式,由他取代了我。不过,我觉得我已经离这个法庭很远了,而且,还觉得我的律师很可笑。”小说对司法制度的讽刺在这里达到顶峰,最关键的当事人默尔索被迫成了法庭上的局外人。
加缪曾说,文明社会里,审判是不可避免的。默尔索守灵时,对面的老人们给他一种滑稽印象,感觉他们是来审判他的。卷入命案之后,法官、律师、预审推事、记者乃至围观的众人都在对他进行审判,而这一切在默尔索看来无一不是荒诞而可笑的。他轻蔑这个社会所谓的法律、道德,表面无懈可击实则是扼杀人性的共谋,然而换个角度来看,它们的存在却凸显了真实、正义的宝贵。“无意识的、隐秘的呼唤,各色人物的催促,都是不可缺少的反面和胜利的代价。没有不带阴影的阳光,必须认识黑夜。”默尔索毫不退缩地,就像西西弗一次又一次地来到岩石前,怀着轻蔑进行幸福的抗争。
三、結语
默尔索是和西西弗一样的荒诞英雄。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默尔索认清了荒诞的生活,却从未想过了结自己的生命,依然醉心于自然之美与人世之爱。他蔑视凌驾于人性之上的权威,吃尽苦头也仍然坚守个人存在,这种负荷使他更加坚强。岩石的每个细粒、黑暗笼罩的大山每道矿物的光芒都与西西弗共呼吸,默尔索在生活表层之下拼搏的暗涌也充实着他的心脏,应当想象他们都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