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忽视的肝炎
—— 戊型肝炎
2019-04-10黄晓丽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
文·黄晓丽(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
一、戊肝是什么?
戊型肝炎(简称戊肝)是由戊型肝炎病毒HEV引起的病毒性肝炎,多散发或爆发流行。由于戊肝病毒发现晚,戊肝检测未普及等原因,戊肝疫情被低估。其实戊肝一直活跃在人群中,同甲肝、乙肝、丙肝一样属于我国乙类法定传染病。
2017年4月,尼日尔爆发戊肝疫情,截止5月3日,共报告疑似病例282例,含27例死亡,其中26例死亡为孕妇。
小知识:
戊型肝炎以前被称为肠道传播的非甲非乙型肝炎,1989年被正式命名为戊型肝炎。世界上首次有记载的戊型肝炎流行发生于1955 -1956年印度新德里,一共发生了97000多例,是由水源被粪便污染引起的。
戊型肝炎呈世界性流行,亚洲和非洲是戊型肝炎高地方性流行地区,我国也是高地方性流行地区,近十年来,西方发达国家也发现大量戊型肝炎病例。
二、戊肝危险吗?
在甲、乙、丙、丁、戊五种病毒性肝炎中,戊肝发现最晚,但危害性却很严重。在成人急性散发性病毒性肝炎中,戊肝发病已居首位,病死率1%- 5%,约为甲肝的10倍。
戊肝潜伏期2- 9周,平均40天。除个别患者不表现症状外,大多数人感染后会出现恶心、胃口不好、皮肤和小便发黄等黄疸症状,少数患者可进展为严重肝功能损伤,甚至肝衰竭,危及生命。戊肝患者和未表现出症状的戊肝感染者通过粪便排出戊肝病毒,在不知不觉中增加健康人感染戊肝的风险。
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全球每年有2000万人感染戊肝,5.7万戊肝死亡病例。全球至少有63个国家已被证实出现过戊肝散发或爆发,其中约一半国家报道出现过戊肝爆发。
三、哪些人容易感染戊肝?
研究表明:人群对戊肝病毒普遍易感,各年龄组均可感染。食品从业人员、疫区务工和旅行者等人群感染风险高。孕妇、老年人和慢性肝病患者感染戊肝后,重症戊肝发生率及病死率较高。器官移植患者、化疗和放疗患者、艾滋病等免疫缺陷患者,感染后易转为慢性。
贾教授采访:
戊型肝炎一般表现为急性自限性疾病,大部分症状不是很严重,但在一些特殊人群是有一些风险的。
第一个危险人群是孕妇,特别是妊娠最后三个月,如果感染了戊型肝炎病毒,可以产生肝衰竭,病死率甚至达50%以上。
第二个人群是年老体弱患者,感染戊肝后可产生严重的黄疸甚至肝衰竭。
第三个人群是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比如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丙型肝炎,特别是在有肝硬化的基础上,合并戊肝病毒的感染,可产生肝衰竭,导致比较严重的后果。
一些免疫抑制的人群,器官移植,比如肝移植和肾移植以及其他接受大剂量的免疫抑制剂治疗的人群,可能产生慢性的感染。
四、戊肝是怎么传播的?
戊肝的传播途径主要有四种:
1.消化道传播——通过被戊肝病毒污染的水源、食物、餐具等传染是最常见的传播形式。食用未煮熟的猪肉、猪肝、海产品等也可能会感染戊肝;
2.日常生活接触传播——与戊肝患者或隐性HEV感染者密切接触导致感染;
3.血液传播——输入带戊肝病毒的血液或血液制品;
4.母婴传播——感染戊肝的孕妇在怀孕分娩的过程中将戊肝传染给新生儿。
戊肝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五、怎样把戊肝“拒之门外”?
戊肝可防可治,通过注意饮食卫生,避免不洁饮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和戊肝患者密切接触等方法可以进行预防。
然而现在的外部环境依然存在戊肝感染风险。
自2012年,人类预防戊肝有了新的武器——戊肝疫苗。
疫苗小知识:
戊肝疫苗的接种对象是16岁及以上的易感人群,推荐应用于戊肝感染的重点高风险人群,如慢肝(慢性肝炎)患者、育龄期妇女、老年人、餐饮人员、畜牧养殖者、疫区旅行者等。
2015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了该疫苗长期预防效果的研究论著,研究结果充分显示了戊肝疫苗的安全性和良好的长期预防效果。如今,接种戊肝疫苗已成为预防戊肝最直接、经济、有效的手段。
疫苗全程需接种三针,可在当地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进行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