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地理课堂教学策略
2019-04-09肖安方
肖安方
【摘要】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地理课堂教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以及课程标准和教材的需要,制定核心素养培养策略;加强地理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的指导,组建合作小组,分角色进行合作讨论交流,以达到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核心素养 教学策略 地理课堂
【中圖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8-0166-02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开展核心素养下的地理课堂教学,不仅是高考的需要,而且也是提升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的需要,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长点,关注核心素养形成的不同层面,提升学生地理课堂参与的广度和深度。
一、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以及课程标准和教材的需要,制定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高中学生有其自身的心理发展特点,而高中地理教学有自身的学科特点。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就必须和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教材的需要以及课程标准有效的结合起来,这样教师才能在学生知识生长点的基础上,有计划有步骤的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地理核心素养的发展是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的,教师不要忽视学生的能力,盲目的拔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方法。教师要依托地理课堂教学,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到实处。如在《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一)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让学生在运用地图自主的探究学习活动中,学会归纳世界海洋表层的洋流分布规律,为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做好知识预备工作。针对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中的区域认知能力的培养,再结合高一学生处于抽象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以及教材内容的要求,教师可以布置学生课前自主搜集相关的形象化、直观化的资料,在课堂上采用读图分析的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区域认知能力。教师可以采用问题导图,学生读图,教师板图,通过相应的图文转化、图图转化,让学生去体会世界洋流分布图,不同海区洋流运动的特点。让学生在头脑中构建区域,形成洋流分布理想模式图,进而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二、加强地理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的指导,可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在对学生不断的进行练习方法以及思维方法指导的基础上逐步提升的。如在必修二1.1《人口的数量变化》的教学中,教师要想让学生了解人口数量变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了解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及其转变。理解二战以后世界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掌握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方法,首先就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并对学生进行思维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通过读图分析讨论归纳不同时期人口增长的特征和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差异,借助图表案例等分析讨论归纳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及差异。教师只有对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进行了相应的指导,学生才能够真正获得核心素养的提升,才能在进行新的学习内容的时候运用到已经掌握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进行学习。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采用逻辑关系图或者思维导图呈现逻辑思维结果,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用思维导图来总结问题的能力。
三、组建合作小组,分角色进行合作讨论交流,以达到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是以人地关系为主线的,首要部分就是人地协调观。教师还要强化学生的地理实践力,让地理核心素养中的一线三面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完美的体现,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协调关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具备相应的认识、理解和判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以及现实生活中出现的人地矛盾的实例,激发学生在合作小组中进行讨论,甚至可以让学生进行辩论。合作小组的组建过程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根据同组异质的原则以每组4-6人为宜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同时对于小组内的分工角色教师要引导学生轮流扮演,以便让学生尝试不同的学习方法。如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重点“水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合理利用水资源”以及教学难点“分析水资源危机的原因及实现可持续利用的措施”引导学生树立人地协调观,在讨论可持续利用的措施时候老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小组内的合作讨论法,当小组的讨论有了结果的时候,就可以在全班进行讨论,通过思维的碰撞以及思维的发散锻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还可以在讨论的时候,为学生设置多种角色,如科学家,普通公民,公务人员等等,让学生讨论该领域可以采取的水资源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利用的措施。
总之,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够在课堂教学中螺旋上升,教师要指导学生对地理知识进行理性的分析概括,辩证地看待现实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并将课堂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提高地理实践力,锻炼学生的综合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