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社团为载体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019-04-09肖楚荣
肖楚荣
摘 要:中学生社团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广州市从化区第四中学学生社团发展发现目前在中学生社团建设中存在一些问题,针对存在问题,笔者提出中学生社团可持续发展的三条策略。
关键词:中学生 社团活动 发展
中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缤纷丰富的社团活动给校园文化带来了无穷的生机和活力。学生在各种社团活动中发现自我、展现自我,开拓了视野、增长了知识、提升了素质,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在新时期中,中学生社团也是改进和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展示素质教育成果的重要平台,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传承独特的校园文化都起着重要作用。
一、广州市从化区第四中学学生社团概况
为更好地活跃校园文化氛围,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断加强素质教育,广州市从化区第四中学各个学生社团在校园中如花绽放,为同学们带来课本外的一片新天地。自2010年10月广州市从化区第四中学开始组建社团,至今共有春蕾文学社、国画社、合唱队、篮球社、羽毛球社、兵乓球社、美术绘画社、趣味数学社、心灵氧吧、信息技术社、English Club、志愿者服务队等20多个学生社团,达到一千多人参与社团活动,各社团如今均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喜人现象,大多数学生都能从20个社团中找到自己的舞台,个性化地健康发展。从参加社团的成员结构分布看,以初一、高一、初二、高二学生为主,从初二、高二学生中选取优秀社员担任社长,初三、高三学生因为升学原因都不参与活动。根据团委安排每个社团都有一位以上的教师参与指导,指导教师按章程有计划地招募社员,定期开展活动,组织社员参赛,协作同学们进行社团的管理与运作。社团社员实行等级认证制:分为A、B、C三个等级(A级为最高级)。学年末,指导老师对社员作出发展性评价,根据会员参与活动的次数、表现、成效等,给每位社员评定等级,颁发社团等级证书,并与综合实践的学分挂钩。[1]
二、中学生社团建设存在的问题
虽然学校团委一直把中学生社团工作当作重要工作来对待处理,但抹去社团活动繁荣的外衣,我们就能发现目前广州市从化区第四中学学生社团建设和发展存在着不少问题,这些问题具有普遍性,同样存在于其它中学生社团建设中,主要问题如下:[2]
1.学生自主管理能力不强,精品社团少。
创办学生社团的目的是提高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可惜处于中学阶段的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不强,需要老师负责安排,社团变成了在教师组织下的课外活动或者课外辅导班。这样就与社团本来的目的背道而驰,学生只是被动地参与活动,失去了促进学生自主管理和发展的大好机会。众观当下的中学生社团活动呈现出简单化、形式化的现象。如体育类社团,篮球社、乒乓球社、羽毛球社等,就是组织学生参加集训,搞几次对抗赛。科技类文化类社团,就是重复“课堂式教学”,教师在堂上出几道习题让学生验算、讲解一下,没能做到深入探究实践,更没有走出校门观察社会。这样的社团活动毫无创意可言,今年是这样的活动,明年也是一模一样,也无特色可言,精品社团更是凤毛麟角。社团教师敷衍了事,学生消极被动,逐渐失去学习兴趣,社员逐渐流失,社团名存实亡,社团活动成了指导教师的独角戏,即使有些社团还能坚持组织活动,但也是消磨时间,枉费精力。
2.社团师资力量薄弱,学校重视度不够高。
中学生社团具有特殊性,社团活动需要教师指导,但是从当前中学社团活动中发现社团在师资上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教师对社团建设认识有偏差,认为教好初三、高三毕业班学生,能出好成绩才是正道,总认为社团工作是额外工作负担,思想上不重视,常常处于应付状态,更谈不上认真思考社团活动的开设、钻研和创新。同时,学校对社团工作的评价在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评价体系中未能酌情体现,重视度不够高。社团指导教师每年一换,一般选派当年不用教毕业班的教师担任,做得好不好一个样,只要开设了社团就行,长期如此,就造成教师工作积极性低。又譬如教师的专业性不高,社团指导教师除了本专业学科熟悉之外,其它专业化程度低,这就难以满足中学生多元化发展的需求。常态老旧的学生社团调动不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新兴类别的社团才能吸引学生,然而社团指导教师缺乏专业知识,很多中学社团都在固守常规,老生常谈,不思进取,缺乏新意。[3]
3.社团活动空间狭窄,发展缺乏活力。
就目前中学生社团建设现状来看,绝大部分的中学生社团开展活动地点局限在学校里,很少有走进社区、教育基地等校外活动,与外界沟通交流学习的机会少之又少,社团活动参与人员主要是校内社团指导教师和社员,社团资源主要还是校内资源,常常在相对封闭的校园环境下进行活动,在学生综合素质、视野开阔、知识应用和社会责任感等培养方面都没能发挥相应的作用。社团活动空间狭窄,学生与社会的联系时间短,社团建设层次不高,品质不优,效果不大,最终将导致社团在发展中缺乏生机和活力。[4]
三、促进中学生社团活动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1.重视师资力量,不断完善考核制度。
中学生能力有限,想创办优秀社团需要有一位以上专业教师的定期指导。学校想搞好社团建设,就得重视师资力量,通过举办社团指导教师培训学习,提高教师对社团工作的理解和认识,达到思想上的统一,这是社团得到高质量发展的基本保障。每学期提供专业培训机会,促进社团指导教师专业特长的提升,从而为社团建设和发展提供专业指导。此外,团委要建立完善的社团管理制度和考评制度,把社团工作实绩纳入学校评先评优和绩效考核工作中,每学年通过“最受欢迎社团”、“优秀社团教师”等评选活动,进一步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强化激励作用,多表扬,树榜样,建立几个有学校特色的精品社团,起示范引导作用,以点带面,做好交流共进工作,使中学生社團形成“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可喜局面。
2.加强社团指导,着力打造精品社团。
学校团委要更加深入地加强对社团的指导,把学校办学理念和发展内容贯彻和落实到社团的活动中,为社团发展指明新的发展方向。着力打造具有本土本校特色的精品社团,树立良好的社团形象、不断扩大精品社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追求社团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要打造精品社团,必须坚持特色论和发展论的有机统一。精品社团建设目的是以引导学生锐意进取、奋发进取为中心。要有自身社团的特色,要有创新意识、品牌意识、质量意识,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更优。精品社团尤其要考虑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学校不主张开设一两年就结束的社团。要不断增强社团的兼容性, 不断寻找出与其它社团的联系点, 萌发出新的活动内容和工作亮点,为精品社团注入新鲜血液,使之长盛不衰。时代在变化,社团也要随时代的发展而作出相应的调整,这样精品社团才可以持续发展。
3.社团活动课程化,加强与社会联系。
社团活动课程化即学校把社团作为学校课程中的重要一部分来管理, 将社团活动容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去。首先广泛征集学生对社团活动内容需求的基础上,教导处、团委、综合实践科组进行顶层设计,按照课程设置要求,对社团活动的目标、章程、活动方案、活动形式等进行设计,保证每学期社团活动的课时,完善评价,激发学生兴趣,避免社团活动开展的表面性、随意性、“课堂教学化”和娱乐化。社团活动要加强与社会联系,要充分利用社会的丰富资源和广阔的舞台,丰富社团活动的内涵,拓展社团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学校要积极主动和社区、街道、企业、高等院校、教育基地等单位联系对接,带领社员走出校门,走进社会,让社员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中学习,开阔眼界,在社团活动中增加才干,发展成长,强化社会责任感,完善人格。此外还可以开通校外社团交流的渠道,效仿其他学校精品社团的经验做法,实现社团之间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社团活动时间、地点也可以灵活调整,拓展到节假日、周末等课余时间,社团活动地点从教室移到敬老院、农田、图书馆、博物馆、氣象局等。走社团课程化道路,把社团和综合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社团广泛地与社会接触,能促使学生在鲜活的社会生活中获得知识,能够使学生们在社会实践中了解社会,增强社团活动的生命力, 是社团活动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良策之一。[5]
当然,中学生社团的发展并非一日之功,可多管齐下。不管是学校领导、团委书记,还是社团指导教师都应该紧紧围绕“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这关键词进行社团建设,这样中学生社团发展将会有新的诗篇,对于提高升学率和素质教育而言,也将会双赢共进。
参考文献
[1]崔允漷.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48.
[2]夏彩云.初中学校社团“课程化”管理的实践与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6.
[3]赵瑞情.中学生社团生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
[4]王庆华.在校本课程的沃土上绽放社团之花[J].时代教育,2012,(14):33.
[5]余维.促进中学生社团正常运作的思考[J].江苏教育研究,2013,(25):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