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情怀核心素养在教学和在高考实践中的体现
2019-04-09陈国华
陈国华
2017年,教育部颁布了新的《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在新的《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五大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其中家国情怀是主要的高中历史核心素养之一,所谓家国情怀,在新的《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是这样阐述的:“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与社会责任。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价值关怀,要充满人文情怀并关注现实问题,以服务于国家强盛、民族自强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为使命。”[1]
在新的课程标准之下,如何去理解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家国情怀?如何运用家国情怀这一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去应对新高考?就这两个问题,笔者以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做一简单阐释。
一、在新的课程标准之下,如何去理解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家国情怀
新的《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其中家国情怀是主要的核心素养之一。作为高中一线历史老师,对这一核心素养如何去理解,直接关系到未来新课程的教学实践。关于这一核心素养的解读,徐蓝教授在2016年9月1日《关于修订高中历史课标的几个问题》中做了这样的阐述:“历史课程对“家国情怀”的培养目标:通过历史学习,学生能够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国情,具有家国情怀,形成对祖国的认同感;能够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趋势,形成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具有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了解并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形成广阔的国际视野;能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我认为这一解读是最为科学合理而又结合中学教学实际的解读,我们历史学科最主要的教育功能就在于此。
在以后的历史教学中,历史课应该成为塑造一个有着深沉的国家意识和民族意识的人的课程。还记的我在2000年大学毕业从教的时候给自己立下的一个目标:就是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民族意识,想想那个时候自己的目标还真是有一定的前瞻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高,这种愿望越来越强烈。通过对历史的学习,可以了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奋斗的历程,形成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刻感情,发自内心对自己的国家和民族的热爱,最后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样的学生培养处出来必将是国家建设的栋梁之才。所以,作为历史老师,只有深刻理解了家国情怀这一核心素养的理论内涵,才成正真在教学实践中把它转化真正的动力和智力,才能培养出符合新时代国家建设所需要的有用人才。
二、在新的课程标准之下,如何运用家国情怀这一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去应对新高考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逐步修订,近几年的高考也逐步向新课程标准靠拢,很多高考题都明确的反映了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素养----家国情怀。运用家国情怀这一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去应对新高考才能占领先机。我以高考全国1卷近两年的试题为依据谈谈个人的理解和认识。
如2017年全国1卷第24题: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这道题是考察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奴隶社会的主要制度之一分封制,当然命题者没有从常规的政治角度去考察,而是从文化的认同角度去考察的,这道题在当时是难度比较大的题,实际上这道题也是从家国情怀这一核心素养的要求去考察的。材料提供了分封的一些情况,所列出的这些分封的诸侯国距离中原都很遥远,说明当时周的疆域很辽阔,分封的本意是为了巩固周的统治,但是在分封制推行的过程中,无形中也把中原的文化带到了受封的边远地区,使得这些落后的地区也逐渐的接受了中原先进的文明,从而使的中华民族的文明得以认同,逐渐形成一了统一的国家,所以中国的统一是历史的形成的,历史上中国就是一个统一国家,统一已经是我们国和民族共同认同的观念。由此可见,这道题也明显的体现了家国情怀这一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把核心素养的要求内化为历史试题呈现出来。
再如2018年全国1卷第28题:甲午战争期间,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反映了
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
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
C.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
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
晚晴的中国昏庸无道,盲目无知,大战之前无所作为,深刻的揭露了那个时代的真实的中国缺乏近代外交观念,民族观念,历史的悲剧不能再重演,只要深刻的了解我们民族过去所受的屈辱,才能让现代人不断的警醒自己,要追随世界发展的潮流,不能固步自封,盲目自大。[2]
高考要体现立德树人,最好的体现的核心素养就是家国情怀,应此在最近这些年的高考题中,家国情怀素养类考察的试题越来越多,很多试题都蕴含了家国情怀的观念。[3]
结语
家国情怀这一核心素养应该贯穿我们平时历史教学的始终,无论是平时的历史课程学习还是高考应试备考,都应该牢牢抓住这个核心素养。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在历史教学中不断渗透家国的观念,强化学生的家国认同感,正如著名特级教师李惠军老师所言;“家国情怀是要不断渗透给学生的,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在高考的復习中要引导学生往家国情怀的价值取向上去思考问题。
(注:本文已获第二届全国青年历史教师论坛暨名师工作室年会论文评审优秀奖,有删减。)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稿),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
[2]徐蓝,《关于修订高中历史课标的几个问题》,2016年9月1日2018.
[3]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历史试题评析》,《中国考试》2018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