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与探索 互动与发展
2019-04-09李雄涛
李雄涛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8-0052-02
现行的许多教研活动多数存在理论和实际脱节、教育理念变革和教学行为改善脱节的倾向,导致教师感到理论空洞用不上,积极性下降。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朱慕菊在《从改进和加强教学研究工作,深入推进新课程实验》中指出: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在重视教师个人学习和反思的同时,要强调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交流和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防止和克服教师各自为战和孤立无助的现象,倡导科学精神,营造求真务实,科学严谨的教研质量。
新的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有了重大的创新和突破,这场改革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围绕教师所遇到的真实教学问题开展了以下校本培训活动:
一、教研课——解决教师自己的教学问题
课堂是教师进行素质教育的阵地,也是学校开展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主阵地。力求通过校内教研课,促进教师们的教学教研,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上语言简练、清晰,善于创设情境,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教研活动既搭建了一线教师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平台,又提高了教师的教研意识和教研水平。理论学习必须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才具有生命力和发展性,从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学行为的转变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作为学校教育,应主要反映在课堂教学上,离开了课堂教学实践活动,这些就只会停留在口头上。我们认为开展教研课,是校本培训的形式之一,它与传统意义上的教研课意义不同。传统的教研课,其功能主要体现在“导向性”,课堂状态具有“表演性”。执教者以精心设计的教学过程,娴熟的教学表演技巧,充分展示教学艺术与才能,而形成的结果是执教者与观摩者之间难以平等对话。
二、案例教研——开展教师自己的教学研究
教师是新课程的最直接的实施者,他们关注的是新课程的各个领域的教学目标如何落实到教学过程之中,教材怎么分析,新的教学方式怎样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发展性评价如何实施等现实问题。他们需要范例,需要沟通。案例教研是把教师培训放在一个相对真实的情景中,即以教育教学中某一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作为案例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得与失并分析其原因,提出改进与发展的对策,从而达到提高的目的。好的案例不仅给自己以思考,更重要的是给别人以思考,甚至是哲理性思考,它成为启迪教师智慧的钥匙。上个案例启迪自己要让学生“在学习中享受乐趣”,也启迪众人哪样的教师最可爱,哪样的课堂最鲜活,哪样的机敏最智慧。
三、教学反思——改善教师自己的教学实践
反思是教师必备的职业品质。许多有识之士呼唤有“思”的教育,这并不是说我们的教育中就没有了“思”,而是提醒我们应当如何“思”,“思”什么。反思,来源于对教学实践中的得与失的研究。具有深度的反思性研究,其呈现方式表现为个体的独立思考,思考的指向多为自身实践中所面临的困惑、困难与急需解决的问题。在新课程中我们觉得没有反思,便没有感悟,没有感悟,便不能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所以,我们开展反思教学研究,认为这种研究的支点多是教师能力的“生长点”,具有为解决问题而产生的研究冲动,体现教师更大的投入热情。这种具有驱动力且符合教师能力“生长点”的个体研究,对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十分有效。
1.教学反思能促进思考向纵深发展
写反思的时候,因为要落笔,就需要对所思考的内容进行逻辑化、条理化、理性化的表述,促使思考具有一定的理性化。同时,对写下来的教学现象、个案进行思考,因为写得翔实,思考也会趋于全面,趋于深刻。
2.教学反思能促进教师教育理论学习的深入
如果一般的思考,往往是教师的思考不能够与理论的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导致思考的肤浅。而写,往往使人产生一种写的深刻一点的需求,在这种需求的驱动下,往往要参阅一些资料、翻看一些书籍,促使我们教师进一步学习,使自己的思考与倡导的理论结合起来,从而实现对理论认识的提升,从而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3.教学反思能促成教师的经验积累和提升
一般的思考,會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将往事淡忘。而写,能够帮助教师把自己教学实践中的经验、问题和思考积累下来,使自己对自己教学现象中的典型事例和思考深深地记忆下来。因为写的积累作用,教师便真正成为了一个有丰富教学经验和理性思考的教师。同时,写下来的东西更方便与人交流,会促进教师更好的发展。
课后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着地追求。一有所得,及时写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写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
参考文献:
[1]傅道春.《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教育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