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材内容的重组与创新分析
2019-04-09胡蓉
胡蓉
【摘要】教材是一切教学活动开展的依据,不仅能够为教师提供其所需要的教学素材与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效率,还能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然而,在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中,还存在着许多落后、陈旧的教学内容,急需教育工作人员对其进行适当的调整与取舍,实现教材内容的重组与创新,以增强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从而促进我国小学科学教学的更好发展。
【关键词】小学科学 教材内容 重组 创新 实验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8-0031-02
近年来,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与发展,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传统老旧的教材内容已经无法更好地满足新时期小学生的发展需求,因而积极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实现教材内容的重组与创新,采取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势在必行。本文以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变色花》为例展开探讨,希望能够对日后的相关研究有所帮助。
一、观察实验,激发热情
原教材内容:掌握生活中常见的酸性、碱性物质至关重要,下面让我们來学习制作能够分辨物质酸碱性的指示剂。
我的重组设计:以魔术引入教材内容:“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变个小魔术。我手里有个白色的纸花,现在我施展魔法,请大家拭目以待,让我们一起见证奇迹的来临。”
原教材内容:直接灌输酸性、碱性知识,学生很难理解与掌握,长此以往就会失去对科学知识的探究兴趣。
我的重组设计:以魔术为引,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亲眼见证白色纸花的变化过程,增强学生的视觉冲击,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探究实验,丰富想象
原教材内容:在白色纸花上,滴一滴紫甘蓝水,让学生观察实验发生了什么现象?
我的重组设计: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并将课前准备的白色纸花与化学试剂发放至每组学生手中,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实验,做好相关的探究记录,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
原教材实验更侧重于对现象的验证。而这种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影响学生发散性思维、创造思维、探究思维的更好培养。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我做了适当的调整与创新,比如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强化学生的实践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深化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引导思考,升华层次
原教材内容:将白醋和肥皂水分别倒入盛有紫甘蓝水的容器中,观察其变化情况。
我的重组设计:准备足够份的盐水、肥皂水、白醋三种液体,并将其下发至每个学习小组,让学生用这三种液体分别滴入盛有紫甘蓝水的容器中,观察容器内的变化情况,思考出现实验现象的原因。
原教材实验过于直接,学生没有动手操作的机会,只能被动地接受科学知识的灌输,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影响课堂教学质量。而通过我对教材的重组与创新,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让他们在实践教学中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明确实验过程,实现教学层次的升华,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促进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更好发展。
四、创新补充,弥补缺陷
原教材内容:得出实验结论:像白醋这样能够使紫甘蓝水变红的物质,叫做酸性物质;像肥皂水这样能够使紫甘蓝水变绿的物质,叫做碱性物质。
我的重组设计:学生通过前面的教学能够有效掌握相关的科学知识,并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比如,有同学问:“那紫甘蓝水属于什么物质?”又有同学问:“如果将紫甘蓝水换成白水或淘米水又会是什么反应?等等”。根据学生的提问,首先,对教材内容进行创新补充:像盐水一样不能使紫甘蓝水变色的物质叫做中性物质;像紫甘蓝水一样,能够分辨物质的酸性和碱性的物质叫做酸碱指示剂。其次,结合教学内容与教学情况,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验平台,并给予学生一定的帮助,让他们在课后对自己的想法进行验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强化学生的核心素养,弥补原教材内容的缺陷,从而在丰富学生科学知识储备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我国现代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综上所述,《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核心素养,强调用教材教,而并非是教教材。”因此,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在满足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适当地进行小学科学教程内容的重组与创新,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更贴合于学生日常生活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科兴趣,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从而在增强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我国当代小学生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文忠. 例谈合理重组、创新使用教材[J]. 探秘(科学课), 2012(3):13-15.
[2]纪开勇. 适度开发:教材在智慧的课堂中熠熠生辉[J].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