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隧洞加压输水水锤防护探析
2019-04-09张小康蔡锦宇
张小康,蔡锦宇,何 城
(1.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浙江 杭州 310002;
2.宁波原水集团有限公司,浙江 宁波 315100;
3.河海大学,江苏 南京 210098)
1 问题的提出
随着城镇化迅速发展和工业规模的不断扩张,社会和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量迅猛增加,各种形式的调水工程和供水工程不断涌现。受到地形地貌以及土地资源的限制,采用长隧洞加压输水的情况不可避免的大量应用。
水锤现象是影响长隧洞加压输水安全和稳定运行的重要问题。若缺乏必要的水力过渡过程分析和研究,缺少必需的水锤防护措施,则可能导致严重的水锤安全事故。
在我国,长隧洞加压输水水锤事故各地均有不同程度发生[1],根据各地有记录的水锤事故调查可以看出:多数水锤事故的结果轻则大量漏水,造成暂时的供水中断;重则酿成泵站被淹毁、泵船沉没等事故;个别的还因水锤事故,造成冲毁铁路路基、损坏设备、造成人员伤亡等灾害。给正常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严重影响和经济损失。
因此,本文从分析长隧洞加压输水水力过渡过程的特性出发,对各种适用的水锤防护措施进行对比,并考虑长隧洞本身的工程特点及限制因素,通过水力过渡过程计算,采取安全可靠、管理方便、经济实用的长隧洞加压输水水锤防护措施,力图达到优化工程设计,确保工程安全运行,保障安全供水的目的,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和理论价值。
2 长隧洞加压输水水力过渡过程特性分析
(1)调节时间远远短于水锤相。当输水隧洞较长时,水锤波反射一相所需时间较长,远远大于控制设备的动作时间。若在运行过程工况切换时、检修时、或者事故反应时操作不当,容易导致发生直接水锤,诱发事故。例如10.00 km长的隧洞,2 m/s的供水流速,水锤波速1 000 m/s,水锤波反射一相需20 s,在缺少必要的水锤防护措施的条件下,如果在10 s内关闭阀门,将导致管路中出现2×1 000/9.81 ≈204 m的水锤压力,如此高的水锤压力很可能超过设计的承压标准,导致破坏。
(2)过渡过程易导致隧洞负压。在泵站断电停机的工况下,水泵的转速和流量会在极短的时间内快速变化,导致泵后第一波的水锤压力下降很快,一般在1 ~ 2 s,对于较长的输水系统,该段时间将远短于水锤相,此降压波传导至隧洞中时,若隧洞高程是逐渐上升的,有较大的可能会在某一地方开始水柱分离并出现负压。过大的负压将导致水流发生空化,甚至产生弥合水锤,破坏隧洞衬砌混凝土乃至发生破坏性事故。
(3)隧洞进气难以排出。由于隧洞较长,隧洞中一旦进气,受供水水流影响,气体在隧洞中滞留的具体位置较难确定,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很难将其完全排出。而一旦隧洞中出现较多的滞留气团,除造成供水流量不足外,还很可能由于水流冲击气团的脉动压力导致管道失稳及隧洞的破坏。
3 长隧洞输水水锤防护措施与分析
3.1 常用水锤防护措施
通过科研机构的大量研究工作,以及设计和建设单位的不断实践,水锤防护技术不断完善。但如何更加合理有效、科学经济地防止水锤事故,寻找最优的防护措施,仍然是备受关注的问题。
刘光临等[2]通过水锤防护的计算分析,提出用单向调压塔防止“水柱分离”的技术方案,并组织实施,取得良好的水锤防护效果。刘志勇[3]对沿江取水泵站停泵水锤的特点进行分析,阐述空气阀、空气罐和单向调压塔的原理及边界条件的数学模型,并应用特征线法对不同防护措施的防护效果进行数值模拟比较分析。胡建永等[4]分析推导空气阀的数学模型,并进行空气阀水锤防护的实例分析。研究表明,通过合理的布置空气阀,可以有效地抑制输水统中液柱分离现象的发生,保证输水系统安全。候治[5]认为高扬程抽水泵站事故停泵时易发生水锤及速率升高问题,现阶段最有效的办法是采用液控缓闭蝶阀。郑莉玲[6]等结合中条山供水工程,采取小惯性飞轮加单向调压塔的水锤防护措施。经现场调试证实,采取水锤防护措施后,管道中负水锤压力得到有效控制。
据众多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常用的水锤防护措施主要有:①缓冲稳压法。如:调压室、单向调压塔、空气阀、空气罐等;②泄水限压法。如:设置旁通管、水锤消除器、防爆膜等;③减速疏压法。如:加大洞径、降低波速、增设飞轮,加大机组惯量等;④阀调节。如:缓闭阀、快关式止回阀、两阶段关闭液控蝶阀等。
3.2 长隧洞加压输水可采用的水锤防护措施分析
由于隧洞通常深埋于山体中,可以应用的水锤防护措施受到极大的限制。例如缺少和大气连通的空间,空气阀无法安装。旁通管、水锤消除器、防爆膜通常对于水锤导致的正压有较好的效果,对于负压则无效。加大洞径则会导致工程造价大幅上升,且并不能很好的解决负压问题。弹性模量是影响水锤波波速的重要因素,但对于隧洞而言,主要材料为岩石和混凝土,降低波速是无法实现的。因此结合长隧洞的特点,长隧洞加压输水可采用的水锤防护措施有:
3.2.1 调压室
调压室是一个连接到管路上的开敞式的竖井,是一种缓冲式的水锤防护措施,兼有补水和泄水2项功能。一旦压力管道中的压力降低,调压室会自动向管道补水,以防止或者减小管道中产生负压,避免出现水柱分离的产生而导致再弥合水锤压力的急剧升高。当管道中压力升高时,高压水流进入调压室,将管道中的水锤压力转化为调压室水体的势能,从而起到缓冲水锤升压的作用。调压室结构简单,安全可靠,易于维护,调压室保护其下游的管道不会产生过大的水锤压力。一般尽可能安装在可能产生负压的部位。
按照竖井与管道的连接型式及其结构的不同,又可以分为简单式、阻抗式、差动式、溢流式、双室式和气垫式等。其中阻抗式最为常用,差动式、溢流式和双室式在供水系统中很少应用。
3.2.2 空气罐
空气罐是一个顶部有空气,下部为水体的压力容器。一旦管道中压力降低,罐内空气迅速膨胀,下层水体在空气的作用下迅速补充给主管道,减小管内压力下降值,防止水柱分离;管中压力上升,出水管中的高压使水流入空气罐中,使罐中空气压缩,从而减小管道中的压力升高值。其结构和工作原理与气垫式调压室是一样的,一个空气罐就相当于一个小型气垫式调压室。
3.2.3 阀调节
阀调节作为一种常用的水锤防护措施,通常结合其他水锤防护措施同时使用。其主要原理是:根据水泵出口工作阀的水力特性,以及水泵断电后的水力特性,选择合适的启闭规律,尽可能的减少水流流速变化的速率,降低水锤波的幅值;同时又需尽可能减少倒流回来的过泵水量,降低能量的累积效应,避免泵组过高的反转转速。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协调压力上升和转速上升的矛盾,起到水锤防护的效果。
3.2.4 增大GD2
泵组的GD2是影响水泵反转转速上升的重要因素。泵组的GD2主要是电动机的的GD2,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采用加大机座号,增设飞轮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增大泵组的GD2。
4 基本方程和边界条件
水力过渡过程的基本方程是从连续性方程和动量方程出发,结合流动自身的特点,推导出相应的方程。基本方程是复杂的非线性方程组,无法直接求出它们的解析解。但是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出现了很多数值解法,使得过渡过程的数值计算成为可能。泵及泵站专业委员会[7]对泵站过渡过程数值模拟与控制的研究进行了总结。特征线法[7]是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特征线法是将考虑管道摩阻的水锤偏微分方程,沿其特征线变成常微分方程,然后再近似地变换成差分方程,正向和负向的2个特征线方程,共有上游结点水头HPS、流量QPS,下游结点HPX、QPX,共4个未知量,需与首端或末端的边界方程联立才能求解。
此法具有计算精度高、稳定和易于计算机程序编制等优点。以下将在特征线法的基础上,以调压室和空气罐为例,推导相应的基本方程和边界条件。
4.1 隧 洞
对计算长度为ΔL的隧洞,共有上游结点水头HPS、流量QPS,下游结点HPX、QPX,共4个未知量,需4个边界方程。采用用特性线法,其相容方程如下:
QPS= QCP- CQPHPS(1)
QPX= QCM+CQMHPX(2)
Qcp、QCM、CQP和CQM为特征线法系数,均为已知量。方程(1)是上游节点的正特征线方程,方程(2)是下游节点的负特征线方程。需与首端或末端的边界方程联立才能求解。主要的边界条件包括:水泵、阀门、调压室和空气罐等。
4.2 调压室
以阻抗式双向调压室为例。共有上游结点HPS、QPS,下游结点HPX、QPX,流出调压室的流量QPT、调压室水位ZPT共6个未知量,需6个方程。列调压室边界条件如下:
式中:Qcp、QCM、CQP和CQM为特征线法系数,ZT为调压室前一时段的水位(m),ZJZ为参考的基准水位(m),QT为前一时段流出调压室的流量(m3/s),APT和AT分别是和ZPT和ZT对应的调压室横截面的面积(m2),Δt为求解的时间步长(t),ΦT为调压室孔口的局部水头损失系数,ξSX为管道的局部水头损失系数,均为已知量。方程(1)是上游节点的正特征线方程;方程(2)是下游节点的负特征线方程;方程(3)是由连续性方程得到;方程(4)是由调压室水位和流量的关系得到;方程(5)和方程(6)是由水头平衡方程得到。
4.3 空气罐
空气罐共有上游结点Hps、Qps,下游结点Hpx、Qpx,流出空气罐的流量QPT、空气罐内水位ZPT、空气罐内气体压强HA共7个未知量,除方程(1)和方程(2)外,还需5个边界方程。列空气罐边界条件如下:
式中:VT0为空气罐总容积(m3),ZJZ为基准面的高程(m)。AT分别为与空气罐内横截面的面积(m2),φT为空气罐出口的局部水头损失系数,ξSX为管道的局部水头损失系数。n为气体状态方程指数,均为已知量。方程(7)是由气体状态方程得到;方程(8)是由连续性方程得到;方程(9)是由空气罐内水位和流量的关系得到;方程(10)和方程(11)是由水头平衡方程得到。
另外,还有水泵、阀门、串点、岔点、空气阀和旁通管等边界,同样可以推导出类似的方程组。限于篇幅的限制,不在此做一一推导。下文将应用以上推导出的方程,举例对长隧洞加压输水系统过渡过程进行数值计算和分析。
5 抽水断电过渡过程计算
某供水工程设计供水规模20万m3/d,输水系统全长3.86 km,输水隧洞洞径2 400 mm。设置加压泵站1座,3台离心泵并联,水泵设计扬程45 m。其输水系统布置见图1。
图1 输水系统布置示意图
对泵站设计工况运行,无防护措施抽水断电工况进行水力过渡过程计算,结果见图2 ~ 图4。
图2 泵后压力变化图
图3 沿线压力最小点压力变化图(桩号:2 + 601 m)
图4 最小压力包络线图
5.1 无防护措施抽水断电
由图2 ~ 图4可知,在无防护措施条件下,加压泵站抽水断电,泵后产生了40 m以上的压力下降,该压力波向后传播使得泵后桩号0 + 068 m处开始出现负压,在桩号2 + 601 m处负压达到-20.46 m。负压将导致管道中水流汽化,发生液柱弥合事故。
5.2 调压室
在隧洞进口附近,桩号0 + 600 m处布置调压井,高75 m,截面积3.14 m2。对泵站设计工况运行,抽水断电,泵后工作阀20 s直线关闭工况进行水力过渡过程计算,结果见图 5 ~ 图 7。
图5 泵后压力变化图
图6 调压室内水位变化图
图7 最小压力包络线图
由图5 ~ 图7可知,在设置调压室和阀控制的防护条件下,加压泵站抽水断电,输水系统全线无负压,最小压力1.23 m。
5.3 空气罐
在隧洞进口附近,桩号0 + 417 m处布置空气罐,高6 m,容积61 m3。对泵站设计工况运行,抽水断电,泵后工作阀50 s直线关闭工况进行水力过渡过程计算,结果见图 8 ~ 图 10。
图8 泵后压力变化图
图9 空气罐内水深变化图
图10 最小压力包络线图
由图8 ~ 图10可知,在设置空气罐和阀控制的防护条件下,加压泵站抽水断电,输水系统全线无负压,最小压力0.01 m。
6 结 论
根据以上计算结果,对比分析得出:
(1)调压室是一种有效的长隧洞输水水锤防护措施。相对于空气罐,调压室对负压的防护效果更好。且建成后,调压室的运行维护较为简单。但调压室的应用受到地形地质条件的限制,而且土建施工成本高。例如,泵站扬程较高,而沿线没有足够高的山体,调压室方案将难以实施。
(2)空气罐也是一种有效的长隧洞输水水锤防护措施。但由于罐内气水接触,为有压气体,气体容易在水位波动过程中融入水体。导致一方面,空气罐内气体减少,气压下降,需间断性补气,运行维护复杂;另一方面,溶解在水中的气体,在隧洞中随水流运动,随着沿程压力变化会析出,从而逐渐在隧洞中汇集,对运行不利。且空气罐应用的规模也有限。
(3)阀调节作为一种常用的水锤防护措施,通常结合其他措施同时使用。通过选用合适的启闭规律,可以有效的协调压力变化和反转转速上升的矛盾。
(4)增大GD2也是一种有效的长隧洞输水水锤防护措施。加大GD2可有效减少停泵后流量的减少速率,以及抑制水泵的反向转动,从而可有效减少第一波压力下降的幅值,同时也可以减少水泵的反向转速上升值。对水锤压力和转速上升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根据泵组设备的结构特点和实际的可行性,GD2并不能够无限制的加大,其增幅往往十分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