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光生态茶园防治刺蛾幼虫的药剂筛选试验
2019-04-09李万明杨朝霞
李万明,杨朝霞
(安康学院, 陕西 安康 725000)
生态观光茶园是以茶叶种植和茶事活动为内容,以茶区地域文化为主题,通过规划设计将茶叶种植生产、茶文化和旅游业融于一体的新型茶园经营模式。生态茶园经营中靶标害虫茶刺蛾(Iragoides fasciata Moore)属鳞翅目刺蛾科, 幼虫俗称“痒辣子”取食茶树叶片,常将茶枝吃成秃干。幼虫毒刺触及皮肤, 红肿疼痛奇痒难忍, 严重影响游客采茶制茶作业。茶扁刺蛾具有体形大,毒刺对幼小个体保护强特点。使用药剂宜选用持效长、对环境高度兼容和友好,且能对其暴露生活的幼虫期效果明显的生物药剂[1]。为有效控制其危害特进行了防治药剂筛选及防效试验,现将试验结果予以通报。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材与试虫
1.1.1 供试药剂 主要有:
(1)20%杀铃脲悬浮剂 (吉林省通化农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2)25%灭幼脲悬浮剂 (吉林省通化农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3)10%阿维除虫脲悬浮剂 (安阳市安林生物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4)扁刺蛾核型多角体病毒(npv) 悬浮液 (安徽绩溪绿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5)茶刺蛾核型多角体病毒(IfNPV)Bt 混剂 (河南禹州市生物农药厂)。
(6) 0.3%印楝乳油 (四川成都绿金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7)0.88%双素碱水乳剂 (天津市胜利植物农药厂)。
(8)1.3%苦参碱乳油 (山西德威本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9)1.1%烟百素乳油 (海南侨华农药厂提供)。
(10)50%辛硫磷乳油 (河北省邢台市农药有限公司)。
(11)90%敌百虫晶体 (山东大成农化有限公司)。
(12)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 (深圳市瑞丰农药有限公司生产)。
1.1.2 试虫 主要有:
刺蛾:2017年5 月16日开始在扁刺蛾越冬代成虫羽化盛期捕捉成虫,待其交配产卵后将卵制成卵卡,6 月上中旬待第一代幼虫孵化后饲养在盆栽茶树上备用。(部分刺蛾为冬季采集幼虫的越冬茧获得第一代成虫)。
家蚕:供试家蚕由安康市蚕种场生产,陕西省安康蚕桑重点实验室保存。家蚕幼虫正常环境条件下用无毒桑叶饲养至 3 龄起蚕供试。
1.2 药剂毒力测定[2]
1.2.1 预备试验 首先将十二种供试药剂按照常规剂量制成母液,用转管稀释法将母液稀释2~10倍,形成浓度梯度后对饲养的3龄幼虫喷雾,初测死亡率数据。在预备试验死亡率20%~90%范围内划定7个区间,用区间中值所需药剂剂量配成浓度梯度,然后进行精确测定。
1.2.2 精确测定 12种供试药剂共试验设计成12个区组。每供试药剂7个浓度处理。每浓度处理3个重复,一个清水对照,刺蛾幼虫接种在盆栽茶株上。试验于2017年6月20日在安康学院茶叶专业温室大棚内的盆栽茶苗上进行精确测定。每盆茶苗接种刺蛾幼虫各15头,罩上养虫笼饲养。用手持喷雾器按配制好的浓度梯度对茶苗喷雾。测试期间每天对幼苗根部补水一次。维持温室温度25℃左右。药后24 h开始逐日统计刺蛾幼虫虫口减退率。用abbott公式校正死亡率[3]。用剂量对数-机率值法分析实验数据, 自变量x为药剂浓度的对数值。从变量y为校正死亡率转换的机率值。求出各药剂毒力回归方程Y=a+bx,用毒力回归方程求各药剂LC50。两种病毒制剂的PBI浓度取对数后再用机率值法进行回归分析[4]。
1.3 初选药剂对家蚕残毒试验[5]
挑选生长一致的3 龄起蚕放入饲养盒内,置于适宜的养蚕室内饲养(温度25±1 ℃,相对湿度50% ~65%,光照13 h、黑暗11 h )。将经室内毒力测定筛选出的符合生态茶园用药标准的初选药剂用四种浓度在桑树上喷雾,药后 4、7、10、15 和 20 d,采摘桑叶饲喂 3 龄起蚕,观察调查家蚕幼虫食叶后 24、48 和72 h的死亡率。每个浓度药液处理设置4个养蚕试验重复,一个清水对照。每个重复饲喂 10头幼虫。
校正死亡率 = (处理组死亡率-对照组死亡率) /(1-对照组死亡率) ×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供试的12种药剂
供试的12种药剂不同浓度处理对刺蛾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如表1,续表1所示。
表1 12种药剂不同浓度处理对3龄刺蛾幼虫校正死亡率 (安康 2017)
续表1 12种药剂不同浓度处理对3龄刺蛾幼虫校正死亡率 (安康 2017)
把供试药剂浓度进行对数值变换后做自变量x,校正死亡率做机率值转换后做从变量y。用剂量对数-机率值分析法对表1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并建立供试药剂对扁刺蛾幼虫的毒力回归模型见表2。
表2 12种供试药剂对扁刺蛾幼虫的毒力回归模型 (安康 2017)
2.2 毒力评判
由表2可知:供试的12种药剂分为5个类别:病毒制剂、植物源生物农药、有机磷农药、拟除虫菊酯类和苯甲酰脲类农药。首先按照A级绿色食品生产的规定:25%灭幼脲悬浮剂属中等毒性,可以在A级食品生产中使用,但限制在AA级绿色食品中使用,以其为参照对供试药剂进行初步筛选。90%敌百虫晶体、50%辛硫磷乳油、25%灭幼脲悬浮剂、20%杀铃脲悬浮剂、10%阿维除虫脲悬浮剂等五种药剂由于毒力接近或低于对照药剂,属中毒品种,用量大药效差,因而不能在观光生态茶园中防治刺蛾使用[6]。
按照NY/T288-2002生产规程:四种植物源农药表现优异,1.1%烟百素乳油、1.3%苦参碱水剂、0.88%双素碱水乳剂的毒力分别是对照药剂的17.9、21.2、18.4倍。 0.3%印楝乳油最为优异,毒力是对照药剂的84倍。均符合AA级食品生产要求,可以在观光生态茶园中使用。经对四种植物源农药的不同浓度处理方差分析发现:四种植物源农药的最佳使用浓度为:0.3%印楝乳油2.3 mg·L-1;1.1%烟百素乳油8.25 mg·L-1;1.3%苦参碱水剂8 mg·L-1;0.88%双素碱水乳剂9 mg·L-1。两种病毒制剂防治刺蛾幼虫,用量低微,效果较好,但必须兼顾桑茶混植区家蚕安全。须进一步测试其对家蚕的残留毒性和安全间隔期[7],以便选择使用。4.5%氯氰菊酯乳油表现相对较好,毒力为对照药剂的8倍,可以在刺蛾幼虫爆发成灾时控制虫口时使用,符合A级食品生产要求,但在生态园区AA级食品生产中使用仍需进田间防效和对家蚕的蚕毒试验。
2.3 七种初选药剂对家蚕残毒试验[8]
7种杀虫剂分别喷施桑树后,以不同时间间隔期采叶养蚕,测得药剂对3 龄起蚕的致死率见表3。结果表明:以两种病毒制剂各浓度药液处理后的桑叶饲喂3 龄起蚕,对家蚕的残留毒性最高,喷药后7d 的桑叶幼虫取食在72 h 内的死亡率为100%;且病毒制剂在喷施后20 d 对幼虫72 h 内的致死率仍保持在20%以上; 茶刺蛾核型多角体病毒 BT混剂的残留毒性高于同剂量扁刺蛾核型多角体病毒(npv) 悬浮液。4.5%氯氰菊酯乳油对家蚕也有较高的残留毒性,3 龄起蚕取食喷药3 d后的桑叶,72 h 死亡率30%,累计死亡率超过70%;取食喷施药液后15 d 的桑叶,也能导致20%家蚕中毒死亡; 印楝素、苦参碱、0.88%双素碱水乳剂对家蚕的残留毒性很低,喷药后7 d 的桑叶饲养3 龄起蚕,已对家蚕无明显的不良影响。因此,在养蚕季节桑园及周边茶园防治刺蛾幼虫可以推广使用。
表3 桑叶喷施初选药剂后采叶饲养3 龄起蚕的残效(虫口减退率%) (安康 2017)
3 结论与讨论
(1)病毒制剂防治扁刺蛾毒力强劲, 具有持续稳定,残效期长的特点。但病毒制剂的使用条件相对苛刻,不能在烈日暴晒的白天使用[9]。在害虫龄期偏低时,可选用低剂量;在害虫龄期偏高、气候干燥时,须使用高剂量。气温较低幼虫发育历期长,病毒被取食以后在幼虫体内有充分的繁殖时间,因此才能确保幼虫高死亡率。同时幼虫取食病毒感病后潜伏期长死亡前还会取食茶叶在每年发生整齐且喷施时间须选在傍晚进行[10],必须均匀喷施叶面。试验发现其对家蚕属高毒药剂,因此不可在桑茶混植区使用。
(2)按照《无公害食品茶叶加工技术规程 (NY/T5019-2001) 》允许使用的农药品种及其安全标准,绿色食品 AA 级茶园禁止使用化学合成农药,无公害茶园要尽量减少使用中高毒化学农药,采摘期内严禁使用化学农药。采摘期外茶园,尽可能选择低毒低残留的农药进行害虫防治[11]。植物源杀虫剂具有对人畜安全无毒、不污染环境、防效好等优点,因此成为AA级绿色食品生产首选药剂。但部分药剂对家蚕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如印楝素杀虫谱广,对昆虫具有拒食、忌避、毒杀及影响昆虫生长发育,内吸传导的特性[12],因此田间试验时应测定植物源农药对家蚕的慢性毒性有待做进一步观察研究。
(3)确保农产品安全无公害和对环境的无污染或低污染,选用无毒或低毒的农药是关键 。桑叶残留的杀虫剂在自然条件下,其消解受光照、温度、降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较大,筛选出的四种植物源杀虫剂虽然满足毒性低,残效期短,易降解,对人、畜和有益生物无毒或低毒,不污染环境和农产品,害虫不易产生抗药性等条件,但其速效性表现差强人意,提高植物源农药速效性的农药混用技术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