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深空探测史
2019-04-09叶楠
文/叶楠
金星探测(上)
金星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中距离太阳第二近的大行星,也是公转轨道距离地球最近的一颗。它的质量、体积均与地球相仿,所以经常被称为地球的姊妹星。上世纪60年代初,苏美两国在太阳系探测领域的竞争并不仅仅局限于月球,还同时将目光瞄向了金星。迄今为止的半个多世纪里,只有苏联、美国、欧空局和日本的探测器发向金星。
金星1号:首次飞掠金星
1961年2月12日,苏联闪电号运载火箭搭载着金星1号探测器从拜科努尔发射场升空。经过10天的飞行,“金星1号”已经距离地球320万公里,但此时却失去了它的讯号。据推测,1961年5月19日至20日期间,“金星1号”在距离金星10万公里处飞掠而过,但无法得到它的探测结果,之后成为了一颗绕日公转的人造卫星。
尽管“金星1号”此次探测金星未果,但在天文学领域还是有些重要发现,如在距离地球190万公里处对太阳风和宇宙线的探测,证实这种等离子体均匀地分布在地球附近空间中。
水手2号:传回金星的数据
美国的水手1号金星探测器于1962年7月22日发射,但起飞后294.5秒,因制导系统故障,不得不自毁。
一个月后的8月27日,美国第二个金星探测器水手2号,搭乘宇宙神-爱琴娜火箭发射升空。它携带了微波辐射计、磁力计、宇宙线探测器等科学仪器。12月14日,历经108天、2亿9千万公里的长途飞行之后,“水手2号”从距金星34000公里处飞掠而过,并拍摄了金星的红外及微波波段图像。天文学家根据数据分析出金星表面覆盖着厚达60公里的二氧化碳大气层,由此带来的温室效应使得金星表面的温度高达500℃。
金星3号:首次着陆金星
1965年11月16日,苏联的金星3号探测器(左图)发射升空,发射质量960千克,包括空间飞行器和着陆器两部分,安装了磁力计、宇宙线探测器、太阳风探测器等科学仪器,还携带了一枚印有苏联国徽及此次任务标志的硬币(右图)。经过3个半月的飞行,1966年3月1日,“金星3号”重达377千克的着陆器通过降落伞登陆金星表面,成为第一个抵达其他大行星表面的人造物体。遗憾的是其携带的通讯系统在2月16日就已经出现故障无法使用,所以未能传回此次“亲密接触”的信息。
金星4号:首次传回金星大气信息
苏联金星4号探测器重达1106千克,携带的科研仪器包括三轴磁强计、宇宙线检测器、离子探测器、光谱仪等。着陆器直径1米、重383千克,配置了6台科学仪器,主降落伞面积达到55平方米,能够承受450℃的高温。“金星4号”于1967年6月12日发射,10月18日进入金星大气层,距离金星表面26公里时开始采集数据,一共向地球传输了94分钟的数据。结果显示,在此过程中金星大气温度从25℃上升到270℃、大气压力从50千帕上升到1800千帕,高于着陆器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力,因此着陆器未能登陆金星。根据“金星4号”采集的两份气体样品研究显示,金星大气主要由二氧化碳构成。图为金星4号纪念币。
水手5号:竞争与合作
“金星4号”发射后不到两天,美国于1967年6月14日发射了水手5号金星探测器,仅比“金星4号”晚一天抵达金星附近。“水手5号”以飞掠的方式对金星进行探测,最近距离只有4000公里。通过测量得到金星的质量为地球的81.5%,磁场强度上限为地球的0.2%,另外,还在金星附近发现太阳风弓形激波。
1968年3月,美国和苏联的天文学家聚集在美国基特峰天文台,召开第二届行星大气会议,共享了研究成果,并在会上达成共识:尚没有探测器成功探测到金星表面数据,也没有成功测量出金星的半径。
金星7号:首次测出金星表面环境数据
“金星4号”的成功大大鼓舞了苏联航天人的士气,在对设备仪器进行了改进后,1969年连续成功发射了“金星5号”和“金星6号”,对金星大气的气压、温度,以及金星磁场等进行了更精确的测量。
1970年8月17日,加强了抗热及抗压能力的金星7号探测器升空。12月15日,“金星7号”以每秒11.5公里的速度进入金星大气,着陆器减速时的过载达到350g,防热罩承受温度达到11000℃。在距离金星表面60公里时,速度降低到每秒200米,此时降落伞打开,探测设备开始采集数据。但在距离金星表面20公里高度时,降落伞开始熔化,进入过程持续35分钟后探测器突然静默,短于最初设计的60分钟。之后经过2个月的遥测分析,证实探测器在撞击金星表面后又发射了22分58秒的信号。根据数据分析,金星表面温度为475℃,大气压力为9至10.5兆帕。这是人类首次得到金星表面环境的直接测量数据。图为“金星7号”的着陆器。
金星9号:第一张金星表面照片
1975年6月8日,苏联用质子号火箭发射了金星9号探测器。探测器高6.7米、重约5000千克,直径1米的球形着陆器安置在顶部直径为2.4米的球形舱内。10月22日,“金星9号”进入金星轨道,成为金星的第一颗人造卫星,同一天,着陆器进入金星大气层,经过75分钟的下降,成功降落在北纬31.01°、东经291.64°地区。着陆器携带有两台相机,传回了第一张金星表面照片,但有一台相机盖未能成功打开,原计划360°的全景照片只能传回一半(180°)。图为“金星9号”拍摄的金星表面。
金星11号与金星12号:金星上闪电频发
苏联金星11、12号探测器分别于1978年9月9日和14日用质子号火箭发射升空。两个探测器均重4940千克,装有相同的科学仪器,包括伽玛射线光谱仪、紫外光栅单色仪、电子和质子光谱仪、伽玛射线爆发探测器,此外,还安装了太阳风离子探测器和两个频率变送器,用来研究太阳风的成分、伽玛射线爆发、紫外线辐射以及金星电离层的电子密度。
金星11、12号的着陆舱分别于1978年12月21日和25日在金星表面软着陆,并且分别工作了110分钟。特别是“金星12号”,在下降的过程中,探测到金星上空闪电频发,仅在距离表面11公里下降到5公里的过程中就录到1000次闪电,有一次闪电竟然持续了15分钟!
先驱者金星计划:美国的金星探测
1978年的金星探测窗口,美国和苏联各进行了两次发射。美国的先驱者金星计划包括两个金星探测器:先驱者金星1号、2号(也称先驱者12号、13号)。
先驱者金星1号(左图)是一个环绕金星飞行的探测器,于1978年5月20日发射升空,12月4日进入金星环绕轨道,拍摄了金星的紫外图像(右图)。“先驱者金星1号”在轨时间长达14年,直至1992年10月8日推进剂耗尽,于10月22日坠入金星大气层。
“先驱者金星2号”发射于1978年8月8日,它所执行的是金星大气进入任务,共携带了一大三小共四台探测器。12月9日,“先驱者金星2号”进入金星大气层,此次任务旨在大气层降落阶段收集数据,并没有携带照相设备,也没有设计软着陆设施,尽管如此,竟然还有一台探测器在着陆后“存活”并传回数据。
金星15号与金星16号:首次金星高分辨率雷达测绘
苏联的金星探测计划从1961年持续到1983年,早期发射成功率并不高,但从1975年金星9号之后,直到最后的金星16号全部发射成功。
“金星15号”于1983年6月2日发射,10月10日抵达金星轨道。“金星16号”于1983年6月7日发射,10月11日抵达金星轨道,只比“金星15号”晚了一天。两个探测器都以极地轨道绕金星公转,轨道倾角92.5°,轨道周期24小时,近金点高度约1000公里,位于北纬62°区域。金星15号和16号在轨时间接近9个月,对金星北纬30°以北区域进行了高精度的雷达测绘(如图),约占金星表面积的25%。
维加计划:从金星到哈雷彗星
维加计划是苏联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实施的对金星和哈雷彗星的探测任务,包括维加1号和2号两个探测器。这项计划的名称“维加(Vega)”来自于俄语中金星(Venera)和哈雷(Gallei),因此也被称为金星-哈雷计划。
维加1号和2号分别发射于1984年12月15日和20日,并分别于1985年6月11日和15日抵达金星。两个探测器分别释放了着陆器和探测气球。“维加1号”的着陆器在距离金星表面20公里处由于金星强风的影响意外启动,除了质谱仪之外没有接收到其他仪器发回的信号。维加2号着陆器成功着陆在南纬7.14°、东经177.67°,位于金星阿芙洛狄忒台地,测量发现这里表面的大气压强为是地球表面标准大气压的91倍,温度为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