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克菌丹、甲霜灵拌种剂在马铃薯上的应用效果探究

2019-04-08高应奇

南方农业·中旬 2019年12期
关键词:防治效果

高应奇

摘 要 通过田间药效试验,探讨通过药剂拌种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途径。结果表明,每667 m2用8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100 g+35%甲霜灵种子处理干粉剂40 g与每667 m2用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100 g+35%甲霜灵种子处理干粉剂40 g对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效果较好,防效均达到60%以上,二者防效之间无显著差异;与每667 m2用8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180 g和每667 m2用35%甲霜灵种子处理干粉剂60g防效之间差异显著,且对马铃薯生长安全。

关键词 马铃薯晚疫病;药剂拌种;防治效果

中图分类号:S532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35.018

晚疫病是马铃薯生产中最具破坏性的病害,发生具有暴发性、流行性和毁灭性的特点,其发生频率较高,发生时如不能及时进行大面积统防统治会导致病害扩散蔓延,或发生后期药剂防治效果较差,将造成较大的马铃薯产量损失。目前,马铃薯晚疫病防治以茎叶喷雾施药为主,方法比较单一,在病害流行环境下,难以及时控制病害为害[1]。基于此,开展该项药剂拌种防治试验,探索药剂拌种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途径,以期得到最佳防治药剂及使用方法,为今后大面积推广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设在彭阳县古城镇田壕村,该区域马铃薯种植面积较大,气候特点有利于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与流行,是县域内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较早和发病较重的区域,适宜于马铃薯晚疫病防治试验的开展。试验田土地类型为川旱地,土壤为普通黑垆土地,pH为8.3,肥力均匀、中等偏上。前茬作物为冬小麦,整个生产季节未施用过任何农药,适宜该项试验。

1.2 试验品种与药剂

测试品种为青薯168。试验按照当地常规种植方式,于4月26日采用人工播种,行距55 cm,株距35 cm,每667 m2種植3 465株。

试验药剂包括8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陕西恒田化工有限公司)、35%甲霜灵种子处理干粉剂(江苏宝灵化工股份有限公司)、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河北冠龙农化有限公司)。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5个处理,处理1:每667 m2用8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100 g+35%甲霜灵种子处理干粉剂40 g;处理2:每667 m2用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100 g+35%甲霜灵种子处理干粉剂40 g;处理3:每667 m2用8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180 g;处理4:每667 m2用35%甲霜灵种子处理干粉剂60 g;处理5:空白对照(CK)未拌种。每处理3次重复,共15个小区,每小区面积120 m2(12 m×10 m)。各小区按随机区组排列。

拌种方法,先将各处理供试种衣剂均匀兑入2.5 kg滑石粉中,再均匀拌入120 kg(每667 m2用量)切好的马铃薯种子中,现切现拌,然后堆放闷种,第二天开始播种。

1.4 调查方法

1.4.1 安全性调查

马铃薯苗齐后,按照对角线五点取样,每点20株,每小区共100株,调查各处马铃薯出苗率,目测调查各处理区马铃薯幼苗生长是否正常。

1.4.2 防治效果调查

在马铃薯晚疫病发病盛期,每小区采用对角线五点取样法,每点2株,调查全部叶片,按下列分级方法计算病情指数、各处理防治效果。

马铃薯晚疫病分级标准:0级:无病斑;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5%以下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6%-10%;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11%-20%;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21%-50%;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50%以上。

1.5 数据处理

采用邓肯氏新复极差(DMRT)法统计试验数据,比较各种药剂间的防效差异,并进行显著性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安全性

试验田苗齐后于6月29日进行出苗率调查,结果见表1。各处理出苗率均在99%以上,与对照无明显差异,且出苗整齐;马铃薯幼苗植株无矮化、畸形、皱缩等现象,生长状况良好,说明供试药剂在推荐使用剂量范围内对马铃薯出苗及生长无明显不良影响,未产生药害。

2.2 防治效果

从各处理的防治效果(表2)可以看出,处理1与处理2对马铃薯晚疫病防效较好,分别达到61.1%和60.4%,且二者防效之间差异不显著;但与处理3和处理4之间防效差异显著。处理3和处理4防效分别为29.8%和41.7%,相对于其他处理防治效果较差。

从种衣剂种类和配比上看,每667 m2用8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或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100 g+35%甲霜灵种子处理干粉剂40 g对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效果较好,而每667 m2单独使用8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或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180 g或35%甲霜灵种子处理干粉剂60 g对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效果较差。

3 结论

马铃薯晚疫病主要是通过种薯带菌传播,每667 m2用8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或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100 g+35%甲霜灵种子处理干粉剂40 g播前拌种对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效果较好,相对防效达到60%以上。方法简单易操作,省工、省时、经济高效,可有效降低马铃薯晚疫病初侵染源,减轻病害的发生和流行年份防治压力,从而减少化学防治面积和农药使用量,达到减量控害的目的。推荐在今后大田生产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熊辉,陈宾.几种花生病害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J].现代园艺,2010(1):40-41.

(责任编辑:刘昀)

猜你喜欢

防治效果
拜耳等8种农药对小麦病虫草害的防治效果及产量影响
双环磺草酮与吡嘧磺隆混用对稻稗的防治效果试验
几种药剂对烟草赤星病的防治效果
苦参碱对小麦虫害的防治效果试验分析
四种药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
330 g/L二甲戊灵EC、36%异恶草松SC对直播稻田杂草防治效果
乙螨唑对温室草莓红蜘蛛的防治试验
二化螟性诱剂对二代二化螟的防治效果研究
不同药剂防治草莓白粉病效果研究
“稻之道”防治水稻病虫害效果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