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前预习能力和习惯培养的初探
2019-04-08王成栓
王成栓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思维进入数学课堂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预习,顾名思义就是学生在课前的自学。可能有许多老师认为中学生预习并不重要,等上了高中再去预习也不晚。其实不然,任何良好习惯的养成都要从小开始抓起,因为“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而课前预习就是自学之树的萌芽。良好的预习习惯,可使学生终生受益。
【关键词】数学;预习;预习习惯;培养
预习是为培养自学能力服务的,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好途径。预习是学生接受课堂教学的第一步,拥有良好的预习习惯,学生在学习中才能有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更好的配合课堂教学,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学生需要通过预习达到以下三个目的:
首先,使学生对教材在认识上有所准备。通过预习,学生明确要学什么,为什么而学,从而在思想上端正学习的态度。
其次,使学生对教材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学生通过预习,掌握教材中哪些地方是主要内容,要重点掌握。哪些地方是不容易懂的难点,在听课时要引起重视,为提高课堂听课的效率打基础。
最后,学生可以知道上课要带什么教材和学习工具,使学生在接受课堂教学时有充分的准备。
有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预习是合理的‘抢跑。”因此,学生掌握了预习方法,有助于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使学习变得主动,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又养成其良好的学习品质。那么,如何进行课前预习呢?以下为大家介绍几种方法:
一读:预习时要认真,要逐字逐词逐句的阅读,用笔把重点画出来,重点加以理解。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作出记号,教师讲解时作为听课的重点。
二想:对预习中感到困难的问题要先思考。如果是基础问题,可以用以前的知识看看能不能弄通。如果是理解上的问题,可以记下来在课上认真听讲,通过积极思考去解决。这样有利于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养成学习数学的良好思维习惯。
三说:预习时可能感到认识模糊,可以与父母或同学进行讨论,在同学们的合作交流与探讨中找到正确的答案。这样既增加了学生探求新课的兴趣,又可以弄懂数学知识的实际用法,对知识有个准确的概念。
四写:写一写在课前预习中也是很有必要的,预习时要适当做学习笔记,主要包括看书时的初步体会和心得、读懂题目后对问题的理解、对疑难问题的记录和思考等。
五做:预习应用题,可以用画线段的方法帮助理解数量间的关系,弄清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找到解题的思路。对于一些有关图形方面的问题,可以在预习中动手操作,剪剪拼拼,增加感性认识。
六补:数学课新旧知识间往往存在紧密的联系,预习时如发现学习过的要领有不清楚的地方,一定要在预习时弄明白,并对旧的知识加以巩固和记忆,同时为学习新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课前预习是学好数学学科必不可少的环节,做好课前预习,不仅可以明确新课的重点和难点,发现不懂的问题,使自己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学习,而且有益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增强创新意识。数学学习重在发现、探索、创新和应用,要学好数学,就要掌握有效的预习方法。
如何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呢?本人认为,习惯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下面就初中数学如何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进行探讨。
1.强化学生的思想意识
在以往的学习活动中,许多学生对预习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够,特别是学习能力较好的同学,他们认为既然老师明天还要讲,上课注意听不就行了吗,为什么还要预习呢?甚至有的同学认为预习是浪费时间。事实上,这种观念是错误的。为了取得听课的主动权,提高学习的效率,势必要摒弃这种观念,重视预习,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2.给学生创设预习的时空
“没有一定的活动范围,人就无法完成重大的事情,儿童的自学意识和自学能力的幼芽,也必须在开放的学习活动时空中才能得以勃勃生长。”因此,要想让学生学会预习,教师首先要给学生提供预习的时空。
3.重视预习方法的指导
方法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一个人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就如同掌握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就能独立地向新认识领域进军,也才有可能攀上知识的顶峰。所以,要想让学生具有自学的本领,作为教师就要重视方法的指导。
4.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合作
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必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疑难问题,对这些疑难问题有些同学容易忽视,或视而不见,或有意回避。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这些问题记录整理下来,以便于在课堂上与同学交流,加以解决,或者主动向老师请教。
5.巧用评价激励机制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评价作为学生再学习的一种动力,将会激励学生向下一个目標努力,对进一步学习充满信心。对于学生的预习评价,一开始只要做了,我就要给予及时的表扬,并让学生展示、交流自己的预习方法和成果,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认真预习的兴趣。
总之,培养学生预习习惯虽然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教学任务,但是,只要通过学生持之以恒的预习实践,教师耐心的指导与监督,学生的预习水平就会不断提高。要让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教师首先要重视预习;其次要认真备课,挖掘教材的新意与深度,提出有创意、有思想价值、能引起学生预习兴趣的思考预习题,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索精神;而且还要制订出适合班级学生的相应的检查、落实这些思考预习题的方法;更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在课堂上要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给学生留出时间,让他们积极参与讨论,鼓励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帮助他们创造一个展示自己的良好的氛围。这样不仅能促使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还能使学生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真正把数学学懂、学活。
【参考文献】
[1]《新数学课程标准》
[2]肖川.新课程与学习方式变革[N].中国教育报,2002-06-01
[3]张晓华.重视课前预习 搞好数学教学[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4]李志猛.对初中数学预习的实证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3(s2)
[5]范莲芳.教会正确的预习方法,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