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李贺诗歌的颜色运用

2019-04-08周爽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9年3期

周爽

【摘要】李贺的诗以“秾丽”的风格著称,这要得益于他对色彩的描绘,他也是学界公认的中国诗歌史上颜色运用的高手。李贺注重并善于运用颜色描写,给予读者强烈的视觉感受,从而激发人们的联想和想象,将人们带进诗的意境之中。

【关键词】李贺诗歌 颜色运用 色彩描绘

一、李贺诗歌中颜色词的分类

1.专门表示颜色的词语

这里所谓的专门表示颜色,是指词的最主要的意义或者绝大多数时候表示的意义是颜色,当人们看到这些词时,最先想到的也是颜色。这是李贺诗歌中所占数量最多的一类颜色词。常见的主要有红、黄、绿、青、翠、白、碧、紫、黑,其次还有朱、赤、绛、蓝、缃、赪、殷、赭等。

2.兼有表示颜色意义的词语

所谓兼表颜色,是指一个词在诗中有时表示事物,有时直接表示颜色,有时两者兼而有之,其中的颜色意义是由本意引申出来的。这类词主要有苍、粉、素、墨、金、银等。

3.本身不表颜色,但可以间接表示颜色

这类词本身并没有色彩意义,但当它们出现时能够引起人们对于色彩的感知,所以可以间接表示颜色。

如“玉”,“玉轮”“玉壶”“玉肌”“玉烟”等。在这些情况中,“玉”都不直接表色彩,但是玉石干净透明的洁白或淡青色以及通体温润的光泽却明显映射在这些物品上,所以“玉”也就间接表示颜色了。

再如,“血”。如“暗洒苌弘冷血痕”(《杨生青花紫石砚歌》)“恨血千年土中碧”(《秋来》)等。在这些诗句中,“血”虽然指的就是血液,但同时会让人自然而然地联想到血的鲜红、深红,从而营造出一种凄惨、阴冷、血腥的氛围。

二、李贺诗歌中颜色描写的作用

1.炼字炼句,求新避俗

李贺是一位苦吟诗人,非常注意对字句的提炼推敲,以达到求新避俗的效果。善于使用颜色来比喻、借代就是具体的表现。

(1)比喻

“热粉生香琅玕紫”(《夜饮朝眠曲》),美女喝醉了,涂抹脂粉的脸发红发赤,宛如紫色的琅玕玉一般。这里用紫色而不是红色,不仅避俗,而且更生动地写出了女子酒后娇媚的容貌。

“一夜绿房迎白晓”(《牡丹种曲》),绿房指含苞待放的花蕾。花还未开,被花萼包裹着,就像绿色的小房子,这个比喻不是很新奇吗?

此外还有用“青云”“新绿”来比喻乌黑的鬓发,用“赪玉盘”“红镜”比喻太阳,用“长翠”比喻新汲取的清水,用“红雨”比喻飘落的桃花,用“碧华”比喻月光照耀下的云彩。这些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点都是颜色。

(2)借代

“谁家红泪客”(《蜀国丝》)“红泪”即混着胭脂的眼泪,那么“红泪客”自然是指流泪的女子了。与此相同,“绿鬓年少金钗客”指的就是鬓发乌黑的少男和头戴金钗的少女。

“奉堕绿衣前”(《洛阳城外别皇甫湜》),在唐代,不同品级的官员所穿官服的颜色是不一样的,“绿衣”应该是侍御的衣服,李贺的朋友皇甫湜就是侍御。这里用“绿衣”不仅指代了朋友,还道出了朋友的身份,一箭双雕。

“竦剑晨趋凌紫氛”(《荣华乐》),古人以紫色为祥瑞、高贵的颜色,多为帝王所用,那么萦绕着紫色气氛的地方当然就是宫殿了。

此外,诗中还会用“静绿”“细绿”“春碧”来指代草,用“冷红”“团红”“落红”来指代花,用“烛黄”指蜡油,用“双绿”指眼眉,用“白盖”指茅屋。这些都是借颜色特征来代称某一事物。

(3)求新避俗

李贺诗中还有一些颜色描写,虽然不是比喻和借代,却仍有求新避俗的功用。如“健犊春耕土膏黑”(《章和二年中》),黑土地即是肥沃的土地。若用“肥”字就显得俗了,毫无吸引力,而“黑”则能引起人们视觉上的想象,更能体现土壤的肥沃。李贺常写白色,尤其好用白色来形容秋季,如“秋白遥遥空”(《将发》)“九月大野白”(《自昌古到洛门后》)“寥落野湟秋漫白”(《梁台古意》)等,一个“白”字将秋天那种旷远苍凉、衰败肃杀的景象描绘得真切具体。再如,“江中绿雾起凉波”(《江南弄》),雾本应是白的,但在周围绿山绿水的映衬下就变成了绿色,一下就打破了人们传统的思维观念,在读者面前呈现出一幅极具特点的、色彩浓丽的江南图画。

总之,李贺创造了一系列新奇独特的色彩意象。在他的笔下,颜色有了情态,有了寓意,大大丰富了诗歌的艺术性。

2.烘染突出,强化情感

颜色描写不仅是炼字炼句的结果,更能起到烘染环境和氛围、突出感情和主旨的作用。

(1)从正面渲染烘托

首先,利用相关的颜色描写可以使景物和环境更加具象化,从而加强艺术效果。例如,“燕钗玉股照青渠”(《湖中曲》),“玉”和“青”在颜色上有相似点,都和绿有关,并且给人干净纯洁的感觉,两者相互映衬,既使得玉钗和青渠的颜色更鲜明,也突出了女子的清纯、娴静。“苔色拂霜根”(《竹》),“苔色”即绿色,绿本来就是冷色调,给人一種傲然独立的感觉,再加上白霜的衬托,更加体现了竹子的青翠挺拔。

其次,融入感情。诗中有不少颜色词都被其他成分修饰,这不仅是比喻借代或单纯地渲染环境,更是融入了诗人的主观情感,从中我们能深刻地体会出作者的心境。《感讽六首其五》是同情被弃的嫔妃的,其中“班子泣衰红”一句的“泣衰红”就感叹了红颜易老的无奈和悲哀。“疏桐坠绿鲜”(《潞州张大宅病酒遇江使寄上十四兄》),这句写的是诗人客中病卧所见之景,此时李贺的处境十分凄凉,“坠”字点明了他低沉落寞的心情。“雄鸡一声天下白”(《致酒行》),“白”字表面上是形容天亮,其实是表现作者不愿同流合污,期望有一天能政治清明,自己可以得到君主的赏识和重用,一展抱负,有所作为。

(2)从反面对比突出

一是颜色之间的对比。色彩反差越大,越能刺激人们的感官。例如,“秋白鲜红死”(《月漉漉篇》),“白”和“红”,一个是冷色,一个是暖色,白净的水面衬托着已经凋谢的鲜红色荷花,正是秋天萧条寂静的景象。最经典的是《雁门太守行》中的“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一句,压抑的黑色与耀眼的金色,一暗一明,强烈的反差充分渲染了紧张激烈的战争场面,突出了战势的严峻和将士们的不屈。

二是用颜色反衬环境。颜色可以从正面渲染环境,也可以从反面进行烘托,有时反面衬托更能给人以巨大的冲击。如《苏小小墓》中的“冷翠烛,劳光彩”一句。青翠的颜色本应使人感到生机勃勃,安静祥和,但这里却用来形容磷火的绿光,再加上一个“冷”字,使原本就属冷色系的翠色又多了一分凝重阴寒,反衬出幽森恐怖的气氛。

三是用颜色反衬感情。这种情况常常含有一种批判和讽刺的意味。典型的例子是《荣华乐》。诗中用了大量颜色描写,如“虹霓”“金玦”“玉堂”“垂金曳紫”等,看上去写得很富丽堂皇,舒适惬意,实际上却是极力地讽刺了当时豪门贵族的骄奢淫逸。结尾两句“当时飞去逐彩云,化作今日京华春”即点明了主题,所以前面一系列浓墨重彩的描绘都是为了末句做铺垫,起到反讽的效果。

李贺创造出的众多的颜色意象使其诗歌意境凄艳诡谲,而他的激情也随之奔涌,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但与此同时,过分的求新雕琢,过多的颜色描写,也导致了李贺诗歌的晦涩生硬,缺乏自然真实之美,给人们的理解和接受造成了一定困难。虽然有缺点,但不可否认,李贺对于颜色大胆而独特的运用不仅展示了他超乎寻常的个性和才艺,也冲击了古典诗歌对质朴和谐的诗风的追求,其绚丽多姿的艺术风格对后世诗歌影响很大。

参考文献:

[1]傅经顺.李贺传论[M].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