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唯有今日,不复明日

2019-04-08季彦宇

齐鲁周刊 2019年10期
关键词:费正清北京城梁思成

季彦宇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这是我们小时候便耳熟能詳的一曲诗歌,明日是无限的吗?不是的,有时候,今日就是我们的全部。

有两种人,永远活在今日。

一种是奋斗在路上的人。诺贝尔先生今日的成就无人不晓,他的名字同成功连在一起,但是,当我们追溯他平生事迹的时候,会发现,他从来没有相信过明日。那个自硝烟和血污中冲出的年轻人,满身伤痕却兴奋地高呼“我成功了!”那时的他何曾想过明天?在湖心船上一千多个不眠的日日夜夜,在生死刀尖上舞蹈的他明白,不会有明日。他这种人,这种生活,有的只是能紧紧握在手中的今日。这种奋斗不止的人,永远相信,能掌握的只有今天。

另一种是有故友旧朋的人。上世纪30年代初,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与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费慰梅夫妇在北平相遇。从此,两家就成了很好的朋友。之后,尽管天各一方,他们两家也一直通过信件联系,这种跨越中、美两国的朋友之间的甜蜜通信,一直持续了十多年,直到1948年北平解放前夕。再后来,由于中、美长达二十余年的关系冰封,让他们失去了音信。

1972年,费正清夫妇再度来到中国,重新踏上北京城这片热土。尽管受到周恩来总理的接见,然而他们最亲密的朋友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已经不在人世。曾经熟悉的北京城,一下子变得苍凉又陌生。故人已去,斯城已非,谁能知道,二十年前,书信一别,终成永诀。

费正清先生得知朋友去世的消息后,许久不说话,轻轻一声叹。

不知道他叹的是什么?不过我想,感叹白驹飞驰而过,故人交次零落的成分更多一点,感叹未能抓住今天,明日也不可弥补冻结的岁月。

今日将去,斯明日兮可追?实际上,我们从未有过明天,有的只有今日。试问万千个今日后,谁会给你一个明日,让你华丽转身?

猜你喜欢

费正清北京城梁思成
北京城建:从标杆到引领,兴胜公司在跨越
墨磊宁的《中文打字机史》荣获2018年费正清奖
林徽因与梁思成:感情与才情相得益彰
“漂”来的北京城
老北京城里的故事
“近现代化”观念下书写的历史教科书——以费正清编写的历史教材为例
宋怡明教授与海外华人研究——访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宋怡明教授
跟着梁思成游正定
梁思成:没有个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