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动生成渗透文化提升素养
2019-04-08李江华
李江华
[摘 要]随着高中数学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渗透数学文化,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已成为广大数学教师需要面对的课题,文章以《向量的概念及表示》的教学为例,探讨数学文化的渗透及核心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灵动生成;渗透文化;提升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05-0007-03
2018年1月16日,教育部发布《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 《新课标》提出了数学核心素养的概念.在文中指出:“学科核心素养是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是数学课程目标的集中体现,是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思维品质、关键能力以及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是在数学学习和应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包含: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基于新课标对核心素养的要求,本人在设计《向量的概念及表示》教案的过程中,让数学核心素养在课堂上的培养得到了充分体现.本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4)》(苏教版)第2章“平面向量”第1课时.现将该课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向各位同行做个汇报,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一、灵动生成
问题情境1
脑筋急转弯:高速公路上,警察开着速度可达250公里/小时的宝马,逃犯开着一辆时速不超过120公里/小时的桑塔纳,为什么警察没有能抓到逃犯?
【设计意图】数学抽象是数学的基本思想,是形成理性思维的重要基础,情境1的引入,为抽象出数学概念做了铺垫,也渗透了人生哲理,我们学习生活亦当如此,不仅要努力,还要注意努力的方向。
问题情境2
湖面上有三个景点O、A、B,一游艇将游客从景点O送至景点A,半小时后,游艇再将游客送至景点B.从景点O到景点A有一个位移,从景点A到景点B也有一个位移.位移和距离这两个量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承上启下,通过情境2,让学生感受到方向的重要性,同时也为情境3的完成做好铺垫.
问题情境3
请给下面的量分类,分类标准自定:
面积 距离 位移 身高 速度 质量 加速度 体积 力 密度 路程
【設计意图】很自然地引入本节课所学课题,也为抽象出数学模型做好铺垫.
那么我们用什么样的数学模型来刻画位移、速度、加速度、力这样的量?
二、渗透文化
我们的前人用了近2000年的时间,才在数学界给它起了个名字——向量.公元前350年,古希腊伟大学者亚里士多德就知道了力可以表示成向量;18世纪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拉格朗日把带有方向的物理量数量化,但是他还是没能给这种数学模型起一个合适的名字;直到19世纪中叶,德国数学家格拉斯曼才给它起了这个漂亮的名字.但是人们把向量发展成为具有一套优良运算通性的数学体系是在20世纪初.
【设计意图】通过三个代表性人物,简要介绍向量的发展史,渗透数学文化,体现数学与生活及物理学科的联系,实现了数学建模,渗透数学建模和数学抽象的核心素养.
三、提升素养
师:通过刚才的问题情境以及教师介绍的向量发展史,你能给向量下个定义吗?这里面要注意几个要素?我们有没有学过既能表示大小又能表示方向的工具?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引入向量的几何表示,水到渠成.体现了发展学生实践创新的核心素养.
师:向量不仅可以用“形”来表示,还可以用字母来表示.字母表示时,我们很难感受到向量的大小,所以我们还要学会向量的数量化.
【设计意图】在渗透数学文化中选用的代表人物拉格朗日实现了向量的数量化,为这里的数量化做好铺垫.
师:向量数量化之后,发现模是大于等于0的实数,这些大于等于0的实数中,有两个数比较特殊,你们觉得是谁?我们发现这两个向量也很特殊,你能给它们分别起个名字吗?这是两个特殊的向量,而零向量是特殊向
量中的特殊,记为:[0],它的方向是任意的.
【设计意图】类比代数,借用代数的符号来表示向量的模,同时从数的特殊性引导出特殊向量,充分体现了类比思想,逻辑推理的核心素养在这里落地生根.
反思1:
(1)向量可以用有向线段来表示,向量和有向线段有区别吗?
(2)向量能比较大小吗?向量的模可以比较大小吗?
【设计意图】加强对向量概念的理解.
探究:
(1)平面直角坐标系内,起点在原点的单位向量,它们终点的轨迹是什么图形?
(2)两个不重合的点能确定几个非零向量?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同时培养学生直观想象的数学核心素养.
【设计意图】类比平几,给一组向量起名字, 体现了类比、数形结合思想,培养了学生逻辑推理、直观想象的数学核心素养.
师:请同学们看图3中一组向量,你能给它们一个名称,再下个定义吗?
【设计意图】体现类比、数形结合思想,特殊问题特殊处理的原则.
师:请同学们再看图4中的一组向量,名称?定义?[0]?
师:从向量的两要素出发,我们类比几何和代数,得到三种向量的关系,也充分说明向量是数与形的结合体,即向量是数形结合的载体.
反思2:
(1)[-(-a)]的意义是什么?
(2) 将一向量平移后所得的向量与原向量有什么关系?
【设计意图】解决向量问题紧扣向量的两要素,同时体现了数形结合思想.
练习:
1.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____.
(1)若两个向量相等,则它们的起点和终点分别重合;
(2)模相等的两个平行向量是相等的向量;
(3)若[a与b]都是单位向量,则[a=b];
(4)兩个相等向量的模相等.
2.设O是正[△ABC]的中心,则向量[AO,BO,CO]是 ( ).
A.相等向量 B.模相等的向量
C.平行向量 D.共起点的向量
3.三个不重合的点能确定 个非零向量?
【设计意图】练习考查了概念,体现了数形结合、分类讨论思想.
师:我们发现任意一组平行向量都可以平移到同一条直线上,所以平行向量也叫作共线向量.
反思3:
向量中的“平行”“共线”与几何中的“平行”“共线”含义相同吗?
【设计意图】反思3加强对平行(共线)向量的理解,避免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出现混乱.
概念辨析:
(1)若[AB//CD],则[AB//CD].
(2)若[AB//CD],则[AB//CD].
(3)非零向量[a与b]平行,则向量[a与b]的方向相同或者相反.
(4)两个向量共线,若起点不同,则终点也不同.
(5)若[a与b]共线,[b与c]共线,则[a与c]也共线.
(6)向量[AB与CD]是共线向量,则点A、B、C、D一定共线.
(7)任一向量与它的相反向量都不相等.
(8)长度相等的共线向量,是相等向量.
【设计意图】学生基本能直接正确口答,教师点评过程中提醒学生紧扣概念,还要注意特殊的向量[0],加强对概念的理解和辨析,加强对数学语言的理解.
四、数学运用
[例1]已知O为正六边形ABCDEF的中心, 在图5所标出的向量中:
(1)试找出与[FE]共线的向量;
(2)确定与[FE]相等的向量;
(3)[OA]与[BC]相等吗?
(学生直接口答)
变式训练:[OA]与[BC]有什么关系?
【设计意图】例1让学生自主解答,教师适当引导.通过变式训练,进一步加深对向量概念的理解.
[例2]在如图6所示的4×5方格纸中有一个向量[AB], 分别以图中的格点为起点和终点作向量, 其中与[AB]相等的向量有多少个? 与[AB]长度相等的共线向量有多少个? ([AB]除外)
【设计意图】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回答.本题考查了向量的概念,培养了学生的直观想象、数学运算的核心素养.
变式探究:如图7,在以1×3方格纸中(设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的格点为起点和终点的所有非零向量中,有多少种大小不同的模?有多少种不同的方向?
【设计意图】本题难度较大,学生讨论之后回答.体现了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的思想,可培养学生直观想象、数学运算的核心素养.
五、课堂小结
1.本节课你学习了哪些新知识?
(1)向量的概念:定义、模、零向量、单位向量.
表示方法. (四个定义,两种表示)
(2)向量的关系:平行向量(共线向量)、相等向量、相反向量. (三个关系)
2.本节课你体会到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
(1)数学建模;(2)数形结合;(3)类比;(4)分类讨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知识和思想方法两方面完成自主小结,训练学生的概括思维能力,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实现了语文、数学学科间的整合.
六、课后作业(略)
七、教学反思
1.让数学文化渗透到课堂教学中
在学科教学中要融入学科文化和学科发展史,介绍了向量的三种形式,拓宽了学生的眼界,丰富了课堂内容;选取了在向量发展史上有代表性的三个人物,简单说明了向量的发展史,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执着追求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2.让数学核心素养在课堂上落地生根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交融,是一个有机整体.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要融入整个课堂,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开始的引入,体现了数学抽象、数学建模的核心素养,类比、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思想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培养了学生逻辑推理、直观想象、数学运算的核心素养.只有让数学核心素养在课堂上落地生根,才能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学会用数学思维分析世界,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
3.让学科教育承载“立德树人”的育人功能
“人者,德为先”,高中数学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先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本节课的引入,教育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不仅要努力,还要注意方向,培养学生的目标意识.
(责任编辑 易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