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古典舞与“中和之美”

2019-04-08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9年8期
关键词:中和古典舞中庸

王 程

(陕西省歌舞剧院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710054)

从中国古典舞来考察,这种酣畅淋漓的抒情性,并没有通过舞蹈的外部形式—动作、姿态、步伐及整个身体的律动等那种极度的张扬和夸张来表现,而是内蕴于舞蹈的风骨神韵中。也即是,从舞蹈审美的角度看,中国古典舞所体现出来的是深契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中和之美”。

“中和之美”是我国传统艺术所追求的最高的艺术境界,它发轫并奠定于先秦时期,在先秦古籍中常称为“中”、“中庸”、“和”、“中和”,除了指人心、内心、人的内在精神世界之外,主要指中间、中等、两者之间和适宜、得当、合乎一定的标准等含意,它集中地体现在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中庸”思想中。

《论语·雍也》载:“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这里的“中庸”,就是指掌握住事物对立两端并在两端间选取、运用正确之点,使之合乎一定的标准或法则。“中”实际就是指外部行为的“中节”、合于礼,就是适度,既不要“过”,也不要“不及”;既不要太“进”,也不要太“退”。把握了“中”,那么人的内在要求就能得到最适宜的、最恰当的、无过与不及的表达与实现。

“中和之美”的要义更在于“和”。只有“和”,才能生长万物;一切趋同,没有差别,就趋于死灭,难以为继。宇宙万物都是“以他平他”,由众多事物相杂相合而成;如果“以同裨同”,以相同的事物叠加,结果只能是窒息生机。

《国语》、《左传》关于“和”的记述开了孔子、老子论“和”的先声。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君子与小人是两种不同的人际关系处理方法,表现出两种不同的个体人格,孔子所赞同的是君子的“和而不同”,因为“和”是团结和谐的人际关系。而在礼仪制度上,孔子主张以“和”为价值标准,以协和社会中不同地位的人们之间的关系并使之这于团结协调为贵。

《老子》第四十二章在论述天地万物的起源时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阴阳两种对立之气互相会合,形成中和之气,从而形成自然万物。“和”是宇宙万物的本质,是天地万物生存的基础。综上所述,“和”就是“以不同的‘多’(万事万物)和对立的‘两’(阴阳、刚柔等)为前提,通过它们互相联结交流,互济互泄,转化生成的运动过程,最终使统一体臻于最佳和诣状态。”

“中”与“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观念。《礼记·中庸》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和之美”正是在中和思想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审美观。孔子反对极端,指出“过犹不及”,提倡节制、平正的艺术表现观。因此,“中和之美”其实质就是艺术辩证法,讲究对立统一,正反相形。就情感表达言,立足于“中”,反对情之过甚,倡导中正平和,表现出以性节情、平和温厚的“中道”;就艺术手法言,立足于“和”,反对执其一端,强调对立因素的参和济成,表现为兼容调和、综合协和的“和谐”。

中国古典舞尽管是最富于抒情性的艺术,但在情感的抒发上不是直白直露、一泄无余,而是有节制的,适度的,是“发乎情止乎礼义”的。如《宝莲灯》这个古典舞剧的第一幕第一场,着重表现三圣母的内心情感,这些情感的内在躁动是强烈、激荡的,但这些情感的外在抒发,却是平和温雅的,舞蹈语汇含蓄、节制、有意味。

纵观整个舞剧,总体情感的把握和表现上没有过度之举,既不悲苦欲绝,也不欣喜若狂,即既不大悲也不大喜,符合“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中和”原则。

总体而言,中国古典舞既不像西方现代舞那样动作粗砺强悍、奔放蹈厉,躯干与四肢多呈直来直去的大幅度冲击动态;也不像西方芭蕾那样“开、蹦、直、立”,肢体呈外开、挺拔、放射、蹦跳的直线动态。

中国古典舞的动作含蓄柔美,圆润流畅,动静结合,刚柔并济,曲折变化,呈优美的“三道弯”曲线造型。西方现代舞的躯干更贴近大地,卧、躺、肢体蜷曲、手脚同时接触地面等,直接强烈、无拘无束地表达情感原始的冲动,富有自由创造精神;芭蕾舞优雅高贵,轻灵飘逸,更多的是对苍穹的憧憬,对尘世的超越,二者可谓“各执一 端”。中国古典舞立足坚实的大地,头顶辽阔的天空,通过“拧、倾、圆、曲”的动作形态,在外观绵软松弛实则气力内运而柔中带刚,龙趋凤迪、行云流水般的舞姿中,把空灵与厚重融汇一体;实现了天地人三者的合一。

“圆”是中国古典舞的一个突出特征,有着“平圆、立圆、八字圆”的“三圆”动作轨迹。差异的、对立的方面互相结合、互济不足,从而构成高度协调、平衡、一致的整体,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这就是“圆”。“圆”中包含了一切,虚与实、有与无、有限与无限,包蕴了天道周而复始的运行规律,这是最高境界的“和”。“圆”是中华传统文化一以贯之的追求,它是自然之道的周流永恒,是人性矛盾的圆融消弥,是吉祥、圆满。中国古典舞得力于天地之气运,人身之气血,从“天人合一”中获得了通融圆润的生命气韵,在圆的艺术象征中,达成了天地宇宙的圆整,自然造化的圆融,人情世态的圆满,在有限中见无限,叉以无限返回有限。

中国古典舞在整体的艺术运思和形态表现上,呈现出众多艺术因素的合理共存、互补互济、和谐统一。中国古典舞的舞蹈语言原本就脱胎于民间舞蹈,它吸收、融汇了不同民族舞蹈的养料,是在此基础上的发展和提高。但在具体的中国古典舞语言运用中,不仅仅是这种单一的提高了的舞蹈语汇,而是常常直接引进各种民间舞蹈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

中国古典舞的动作节奏合乎疾徐交替、快慢相应的节度;动作与动作之间通过欲左先右、欲上先下、欲前先后的承接转合,使得上下衔接呼应,动中有静、静中合动,开阖有机。中国古典舞的情感表现手法不是采用那种平铺直叙、一泻千里的直达表现方式,而是常常借助于扇子、长绸、剑、笔等道具,使情感的抒发婉转曲折、含蓄蕴籍、韵味深长。借重比兴,托物寓意,以物寄情,是中国古典舞常用的抒情手法。中国古典舞符合“温柔敦厚”之旨,它呈现的是“中和之美”。

在当代文化语境中,中国古典舞既要有发展,又要符合民族审美趣味,并且要始终保持自己的特色,“中和之美”应该是不变的追求,因为越是民族的,才越是世界的。而“中和之美”作为对立统一的艺术辩证法,它也是发展的,它指向的是艺术整体的乖口谐,是“宇宙大和谐”。

中国古典舞在坚持传统的中和美的基础上,应该实现更大茫围、更宽视野的“中和”,把西方芭蕾、现代舞的动作、姿态、技巧、方法等吸收融合进来,融铸中西古今舞蹈艺术因素,形成新的和谐。

猜你喜欢

中和古典舞中庸
中庸自明
承古之韵的当代“古典舞”
高校古典舞教学中的表演素质培养策略研究
免疫塞内卡病毒灭活疫苗后豚鼠、家兔与猪的血清中和抗体相关性研究
范扬:博采与中和的风范
朱子《中庸章句》的诠释特点与道统意识——以郑玄《中庸注》为参照
《中庸》:裹藏人生大智慧
论古典舞气息在古典基训课堂的重要性
在幽深与高古中追寻中和之美——读段朝林中国画作品有感
中国古典舞基训课的身韵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