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现代博物馆定义的考察:构成、挑战与回应
2019-04-08魏薇
魏 薇
(洛阳博物馆,河南 洛阳 471000)
一、对现代博物馆定义构成的考察
国际社会对博物馆概念的认识和定义经历了一个长期深化的过程,发展至今,国内外主流博物馆概念通常较为固定地包含着目标、性质、功能和工作对象几方面构成要素。以当前国际上最广为接受、影响力最大的国际博物馆协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Museums,简称 ICOM)的博物馆定义为例,在1946年该组织首次给出的博物馆定义中,博物馆被定义为“向公众开放的美术、工艺、科学、历史以及考古学藏品的机构,也包括动物园和植物园,但图书馆如无常设陈列室者除外。”①上述定义除对博物馆的工作对象(所有艺术的、工艺的、科学的、历史的或考古的藏品)有较清晰的表述外,对博物馆机构性质的表述倾向于列举例子,对目的和功能则缺乏明确的界定。此后,国际博物馆协会先后多次对博物馆的定义进行修订,其中较为重要的三次发生在1951年、1974年和2007年。在1951年的定义中,博物馆指“运用各种方法保管和研究艺术、历史、科学和技术方面的藏品以及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的具有文化价值的资料和标本,供观众欣赏、教育而公开开放为目的的,为公共利益而管理的一切常设机构。”②这一定义相较于1946年的定义有明显进步,博物馆的目标、性质和功能得到明确。1974年国际博物馆协会进一步定义博物馆为“服务于社会及其发展,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常设机构,它以研究,教育和欣赏为目的而征集、保存、研究、传播和展览人类及其环境的物证。”③在这一定义中,博物馆的目标、性质、工作对象和功能要素被进一步界定、完善。最新的定义来自2007年,国际博物馆协会在定义中称,“博物馆是服务于社会及其发展,向公众开放,非营利性的常设机构,它因教育,研究和欣赏的目的而征集、保存、研究、传播和展览人类及其环境的物质及非物质遗产。”④这一定义基本沿用了1974年的表述,不同之处在于将“教育”放在了博物馆功能的首位,并将博物馆的工作对象进一步拓展为“物质及非物质遗产。”
我国在遵循国际博物馆协会的博物馆定义的基本精神上,也在结合国情不断推出具有本国特色的现代博物馆定义。新中国较早的对博物馆定义的表述见于1961年的《博物馆工作概论》,这一定义对博物馆的功能(收藏机构、宣传教育机构和科学研究机构)及工作对象(文物和标本)做出了界定,但博物馆性质和目标则较为模糊地隐含在“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的表述中。1979年的《省、市、自治区博物馆工作条例》指出,“博物馆通过征集收藏文物、标本,进行科学研究,举办陈列展览,传播历史和科学文化知识,对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为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⑤这一定义着重强调了我国博物馆“服务人民、民族和国家”的目标。在2005年,文化部进一步规定“博物馆是指收藏、保护、研究、展示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见证物,经过文物行政部门审核、相关行政部门批准许可取得法人资格,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机构。”⑥至此,我国博物馆定义的表述基本定型,并沿用至今。
二、当前博物馆定义面临的挑战
本文认为,在当今社会,上述博物馆定义中各项要素正面临着现代性的激烈挑战。这主要表现在商业化对博物馆目标的挑战,多元化对博物馆性质的挑战,以及社会化对博物馆功能的挑战。
(一)商业化对博物馆目标的挑战
在国际博物馆协会看来,博物馆的最终目标应该是“服务社会和公众利益”,这无疑也是当前国内外的主流观点。为了确保上述目标的实现,“公益性”“非营利性”等词汇常被写入类博物馆定义中。但问题是,并非所有人都对此表示认同。诸如美国博物馆联盟和英国博物馆协会等组织在各自的博物馆定义中就没有排除一种“营利性博物馆”存在的可能性⑦,甚至在现实生活中也出现了“国际间谍博物馆”和“可口可乐中心”等营利性的类博物馆机构,它们部分甚至全部地发挥着博物馆的功能。因此,值得深思的是,在当代社会,是否需要将能够发挥博物馆功能的商业性机构纳入博物馆范畴之中?这又会在何种程度上影响博物馆社会服务功能的发挥?
另一个问题是,“公益性”或“非营利性”只能限定博物馆的经营、运作不以营利为目的,并不必然意味着博物馆不能获取经济学意义上的利润。换言之,在保持公益性目标的前提下,博物馆的市场化、商业化运作并非不被允许。在现实中,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和商业结合的成功案例。我们需要思考的是该如何在维护博物馆公益性目标和运用商业化手段之间找到最佳的平衡点?
(二)多元化对博物馆性质的挑战
本文注意到,目前国内外的大部分博物馆的定义都强调了博物馆作为一种常设机构应该具有某种被正式承认的地位,例如在我国,一所博物馆就需要经过文物部门和其他相关行政部门的审核批准,方可取得法人资格。毋庸置疑的是,对博物馆机构性质的规范化要求能够保障博物馆的良性发展,但是面对现代社会文化资源多样性和信息传播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传统的博物馆囿于其高度规范化、严密化的组织体系,似乎难以做到快速调整,灵活应对。
在中国这一点体现的尤为明显:博物馆长期被视为国家重要的职能机构,其组织、运营、资金、人事等方方面面受到严格的政策限定。即便到现在,我国绝大部分博物馆仍属于国营或财政拨款的性质。对此,我们应该思考,博物馆是否也可以以一种临时授权的、灵活多样的方式存在?人民群众是否更需要一些载体更多元、内容更丰富、形式更灵活的“微型博物馆”“流动博物馆”或“网络博物馆”?
(三)社会化对博物馆功能的挑战
博物馆的现代化,本质上是由“以物为本”向“以人为本”的服务目的的转变。尽管当代越来越多的博物馆正在将关注点从“征集”“保存”“研究”“展览”等传统职向“教育”“宣传”“欣赏”等社会公共功能转变,但博物馆公共服务功能发挥得还远远不够。以下两个问题尤其应该受到重视:
一是博物馆的功能重叠,核心作用发挥受限。这一问题在我国尤为明显。受计划经济时代的影响,我国博物馆在发展中常常陷入定位迷失的窘境,最终顾此失彼,阻碍了自身良性发展和公共文化服务功能的发挥。这一问题表现在博物馆的建设规划上,就是片面追求场馆的“大而全”,趋同化现象严重;表现在在博物馆功能界定上,就是力求一网打尽,集“征集”“保存”“研究”“展览”和“教育”“宣传”“欣赏”等众多作用于一身。对现代博物馆而言,只有尽快明确核心功能,才能有针对性、有重点地进行发展。
二是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不充分,未搭建有效沟通平台。博物馆社会功能的发挥主要靠藏品与观众的联结交流。在现代信息技术出现之前,人与物的交流只能在固定的博物馆馆舍中才能实现。网络的出现为人与物的超时空交流提供了可能性,但当前我们的博物馆在这一方面做得还远远不够,多数博物馆主要还是依靠传统的陈列、展览、解说等方式发挥社会功能,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推动博物馆与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大踏步地向信息化、数字化、智慧化和虚拟化方向迈进。
三、如何应对博物馆定义的挑战
随着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现有的博物馆定义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新需要,并最终束缚了博物馆自身的发展。本文认为,当前我国应该着从“社会性”“时代性”“特色性”和“创新性”四个方面入手,更好地重塑当代博物馆定义。
(一)博物馆定义要彰显社会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要把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保护好、管理好,同时加强研究和利用,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在传承祖先的成就和光荣、增强民族自尊和自信的同时,谨记历史的挫折和教训,以少走弯路、更好前进。”⑧博物馆定义要贯彻以人为本理念,推动博物馆不断深化拓展社会服务功能,不仅做好服务于“物”的工作,更发挥好服务于“人”的社会功能,尽快实现由“知识神庙”向“学习论坛”的转变,由“知识权威”向“公共知识生产者”的转变。⑨
(二)博物馆定义要彰显时代性
当前,中国正在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融入世界,博物馆在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讲好中国故事”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为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博物馆定义应该更加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切实承担起积极引导博物馆发挥好保护、传承人类文明和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作用的重任,推动我国博物馆更好地“引进来”和“走出去”。
(三)博物馆定义要彰显特色性
总书记指出,“博物馆建设不要“千馆一面”,不要追求形式上的大而全,展出的内容要突出特色。”⑩然而在现实中,我国博物馆功能定位往往囊括了过多的内容,这导致博物馆发展缺乏自身特色,难以吸引群众。为避免同质化竞争,本文认为今后博物馆应该从定义层面支持、鼓励、引导不同类型的博物馆依据其历史背景、地域特点、行业性质等条件去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最优路径,打造自身的核心竞争优势,实现精准错位发展。
体育教学并不是一种“副课”,其本身的教学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初中体育教师应当对体育教学有着正确的理解,同时在评价上还应当做到客观性与科学性,让评价深入学生的内心,保障初中体育的教学成果。
(四)博物馆定义要彰显创新性
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于“讲好博物馆故事”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传统博物馆限于技术手段往往难以实现“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的目的,而新技术的出现则弥补了这一缺憾。现代博物馆应致力于引进新技术、新手段,促进互联网与博物馆的深度融合,加快构建“数字博物馆”“智慧博物馆”,真正促在全社会形成开放共享的现代博物馆知识分享体系。
注释:
①②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37.
③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37-38.
④参见国际博物馆协会对博物馆定义的表述,https://icom.museum/en/activities/standards-guidelines/museum-definition/.
⑤省、市、自治区博物馆工作条例[J].江西历史文物,1980(01):2-4.
⑦胡凯云.浅析博物馆定义中的“非营利性”[J].中国博物馆,2018(04):29-33.
⑧谭小荣.挖掘地域特色,展示优秀文化——桂林博物馆展陈综述[J].文物天地,2017(11):50-53.
⑨许潇笑.从“知识权威”到“公共知识生产体”—关于“博物馆定义”的思考[J].中国博物馆,2018(04).
⑩蓝玉才.写好丝路新篇章[J].国企管理,2017(0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