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尊重差异,融合共进
——摸索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融合之路

2019-04-08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共同点美声唱法唱法

甄 丽

(江苏省演艺集团 歌剧舞剧院,江苏 南京 210000)

从当前的研究来看,一些声乐艺术大家已经在尝试探索美声唱法民族化和民族唱法美声化的方向,从其成功的实践经验总结中,尊重差异,探索融合共进的思路。为当前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融合探索新思路,旨在以这样的方式,为我国声乐艺术的健康发展和多元发展注入更多活力。

一、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融合必要性

实际上,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融合,本质是要达到相互借鉴的目标,突出共同点和不同点,从这两个方面切入,必将为其融合提供条件。

1.共同点。对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的共同点展开分析,具体可以从重视语言、强调咬文吐字、重视呼吸、强调气息和高位安放等,这些都是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的共同点,为两者的融合发展提供了一定的便捷。以重视语言的共同点为例,美声唱法由于起始于意大利,对于语言准确性方面有着较高的要求,曾有美声学派的创始人提出“音乐之中,歌词为先,节奏次之,声音居末”。足见其对美声唱法中语言的重视程度。从民族唱法中来看,同样经常提到“字是骨头,韵是肉”,强调歌唱的过程中要以语言的准确性为前提。两者的共同点较多,为其融合发展提供条件①。

2.不同点。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之间也有不同之处,具体表现在具体的演唱技巧的运用上面。如语言和咬字运用、共鸣运用、口型及走向运用、表演形式与演唱方式等,这些都成为两者的不同点。以共鸣的运用为例,美声唱法在歌唱中运用整体共鸣的方式,包括口腔、头腔、胸腔和咽腔,同时并用,来诠释美声唱法的美。民族唱法则不同,共鸣器官相较于美声唱法偏少,以部分共鸣为主②。

二、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融合途径

1.建立共同目标。两种唱法的融合发展,要有明确的目标支持,向着共同方向发展,才能够走的更远。一是在思想认知观念上的更新,无论是哪一种唱法,都是演唱者作品传递和情感表达的过程,最终的核心都是要围绕“美好的声音”上面。只有围绕一个明确的目标,对两者融合具有积极意义。二是要统一教学标准,在明确的教学标准下,共同促进两者的融合发展。三是多种唱法的借鉴与创新。结合共同点和不同之处,在尊重差异的前提下融合共存,展现彼此的艺术魅力,使得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健康发展③。

2.确定借鉴尺度。两种方法在我国的发展目前已经形成独特的风格,在融合共进的过程中,要尊重彼此的差异,确定借鉴尺度。之所以相互融合,主要目的是建立风格突出、音域宽广、各个声区音色协调统一的歌唱风格,只有借鉴的恰到好处,才能有效的融合,形成我国民族声乐演唱的新风格。

3.演唱方法的多样性。事物的发展要坚持一定的发展规律,对于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要在明确的目标下确定借鉴尺度,使得演唱方法呈现出多样化的状态。对于两种唱法在我国的发展,要强调和坚持其中所具备的“民族性”特质,以此为核心探索多元化的演唱方法。民族性指的是来自于民族民间的艺术形式,对民族民间艺术的演唱方法的学习和传承,成为两种演唱方法的融合基础,全面继承两者的演唱艺术的核心,突出民族性,培养大批的优秀人才,最终在良性的循环中,打造我国在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的个性发展形态④。

4.创新弘扬民族声乐艺术。创新的本质能够推动事物的不断发展,我国民族声乐如果想要屹立在世界之林,则需要具备创新精神。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话语权,要形成独有的演唱风格,则需要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有效融合。一方面,在唱法上不断寻求创新。在具体的实践中摸索全新的唱法,正如前文提到的美声唱法的民族化和民族唱法的美声化;另一方面,加快对于声乐理论的创新。将声乐艺术的演唱、教学以及创作的全过程,上升到一个理论层面,形成一种系统的理论框架。并将这些创新理论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展现中国民族声乐本身的魅力。

总之,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的融合共进,要以尊重彼此的差异为前提,借鉴和汲取彼此的精华,从而实现融合发展,形成独有的特色与魅力。

注释:

①杨晓艺,刘蓉.声乐教学中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的融合策略研究[J].北方音乐,2019(08):181+183.

②王黎.美声唱法在演唱及声乐教学中的融合分析[J].北方音乐,2018(21):179-180.

③温淑萍.声乐教学中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的融合和借鉴[J].电视指南,2018(13):241.

④刘坪.声乐教学中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相互借鉴与融合[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07):189-190.

猜你喜欢

共同点美声唱法唱法
对比找出共同点与不同点
频谱分析在美声唱法教学中的应用
漂亮的生日礼物
研究美声唱法发展史对美声学习的启示
谈声乐教学中的轻声唱法
跨界唱法的春天——对谭晶参加《蒙面唱将》的思考
当代美声唱法教学多元化模式的思考
流行演唱元素在美声唱法中的运用
抑郁流行时
把握好“四个全面”的五个共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