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于世,静于心
——品读《王士祯诗选》
2019-04-08刘凡铭
刘凡铭
(山东现代学院 ,山东 济南 250000)
一、引言
恰逢假日与家人驾车同游王士祯故居。临行之前对于他的了解甚少,只是从历史的教科书中得知他乃一介清廉之官。更甚不知他的艺术修养与诗性人生,品读《王士祯诗选》更之是无意之举。但当我走进园内的第一步,这一切已悄然发生着变化…“秋来何处最销魂,残照西风白下门①。他日差池春燕影,只今憔悴晚烟痕。愁生陌上黄骢曲②,梦远江南乌夜村③。莫听临风三弄笛④,玉关⑤哀怨总难论”。⑥顺治十四年诗人客游济南大明湖望秋日之景,感叹秋日销魂最在何处?却是西门残照之下的白下门,曾经的春燕浮水而过的倩影,到如今却只剩下晚烟寥寥憔悴的旧时过痕。最使人愁叹的是唱起《黄骢曲》,梦魂萦绕江南乌夜村。不再聆听临风三奏长笛之声,玉门关外的哀怨惆怅难以去评述。借景抒情,抒发出一种哀叹南明弘光朝的覆亡之情。“我行牛山⑦下,寒墟带平楚⑧。不见齐王宫,空城半禾黍。疏星耿不明,白杨夜深语”。⑨独自徒步游走到牛山脚下,望眼欲穿那空旷的平野之中仅存的稀稀落落的树林和荒荒无人烟的旧时村落,感慨昔日辉煌的齐王宫殿以荡然无存。空虚寂寥的城都已经长满额了禾黍,天空中本就不多的星星也不再闪闪发亮,白杨树静静屹立在那里,独自在深夜之时自喃自语。一种心灵深处的感觉,描述出一种意境,一种夜色笼罩之下故城神秘萧瑟之气。漫步园中的长廊,吟诵着刻印在廊壁的这两首短诗。仿佛画面就在眼前,给予我无限的感慨,激发了我去品读他——王士祯诗选的欲望。诗,是中国古代文艺文字的总称。汉代以后《诗》则专指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并由此而专指于散文相对的韵文形式。诗,是人类精神劳动产生的高雅的文学奇葩。在中国文化漫长发展过程中,诗依从文学而出现,诗就在人们精神劳动中脱颖而出。诗是概括生活、浓缩语言、凝炼真情、富于内在、旋律优美的文学样式。她为时代脉搏所跳动,是人们精神世界最敏锐的触须。以诗的总体而论,她是人类进入文明的象征。在人类精神领域和文化艺术领域里,她对哲理、道德、文学、美学进行广泛而深远的探索,从中凝聚、提炼诗的真谛。于是,取来编纂整理的《王士祯诗选》细读,感悟他的诗性人生。
王士祯,字子真,一号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生于仕宦之家,从小受到家学的熏陶,使得他年少之时就已登上清期诗坛。历经仕途,官至刑部尚书,但在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他罢官回归故里,隐居田园。潜心研究诗学,并提出了“神韵”之论。“‘神韵’二字,予向论诗,首为学人拈出”。⑩“神韵”之论的正式提出是以在扬州第二年所编《神韵集》为标志,摘取唐律绝句并以‘神韵’二字名集。他品评论诗反对明七子的复古,鄙视公安派的的浅薄,诋斥竟陵派的‘鬼趣’,反拟古、倡真情,不拘泥于唐朝诗歌之气,兼顾宋词之风,对清初“竞上宋元”有极大的影响。但‘神韵’之论并不是王士祯发明演说,在他之前,人们品评书画畅谈诗歌已经涉及到‘神韵’二字。他承袭、借鉴前人思想与自己思想融汇提炼,最终形成自己的“神韵”诗论之说。正如翁方纲所言:“诗人以神韵为心得之秘,此意非自渔洋始也。是乃自古诗家之要妙处,古人不言而渔洋始明著也”。⑪不过,尽管“神韵说”是由王士祯所倡导,但他并没有一部类似于叶燮《原诗》那般的理论专著来阐述自己独有的诗歌思想,更甚是对‘神韵’二字去下定义或做专门的阐释等等。他的诗歌理论,有着中国古代文论传统的‘点到即止’的点悟式形式构成。
“崎岖驿路万重山,乡梦犹能夜夜还。忽听竹鸡惊午枕,白云已失穆陵关⑫”。⑬崎岖不平的驿路要经过座座山峦,梦回故里每一夜都能呈现。忽然听到竹鸡的叫鸣声,惊扰了我的午休之梦,在穆陵关之上的天空不见一片白云。诗人赴扬州推官任途中,经由穆陵关,借用其山势的险峻反衬自己对家乡无法割舍的眷恋。惊扰打断的归乡之梦与穆陵关天空之上的白云构成了梦境与现实,扑朔迷离之感。“寒雨秦邮⑭夜泊船,南湖新涨水连天。风流不见秦淮海⑮,寂寞人间五百年”。⑯夜深人静泊船于秦邮,春雨潇潇,南湖新涨的湖水与天相连。秦少游当年的风流不羁已不再现,人间已经寂静寥寞五百年。诗人联想到秦观那时那景已今非昔比,缠绵凄婉,体会到一种时代的寂寞惆怅之情。又如“泊船西蠡河⑰,解缆东城路。凉月淡孤舟,遥村隐红树。杳杳暮归人,悠悠渡江去”。⑱泊船于西蠡河,解缆东城路。皎洁的月光淡淡地笼罩在孤舟之上,远处红树隐约遮掩着村落。日暮杳杳,等待着归途的客人,船舶悠悠的渡江而去。写出了诗人夜晚乘舟渡江而行的情景,江岸的景色遥远而朦胧,在月光映衬之下,一切都显得那样的微不足道。人仿佛进入了另外的一个佳境,置身于一个充满想象美的美幻世界。对于他诗歌意境的朦胧,常以中国画之技法予以启示,曰:“予常观荆浩论山水而悟诗家三昧矣。其言:‘远人无目,远水无波,远山无皴’。”。⑲视诗如作画,从而使自然之景流露出自然的朦胧之美。
“郁冈山⑳下雨潇潇,山店寒更断丽谯㉑。遥忆青溪㉒杨柳岸,一篙新绿涨江潮”。㉓康熙三年(1664年)五月,王士祯赴扬州赴江宁(今南京),途中宿于句容县。此诗描绘出夜居山店的情形。上阕描写雨中深夜中伫立的驿店,萧瑟之中隐藏着一种寂寞之感;下阕则由雨声联想到将要前往的南京,想象春水涨满细水潺流之景象。一虚一实,一暗一明,对比鲜明,相映成趣,给人以似曾相识的美的遐想。“青城出西郭,招提㉔过新雨。日出不逢人,满院风铃语”。那清新悦耳的风铃声回荡在寺院之中,空寂清闲,给人一种宁静、超然之感。“红藕初香枕簟秋,飞来萤火破深幽。半归月上虾须卷,满地金波如水流”。诗人摄取新月之初生时那富有季节特征的景物,将他们编织在一个柔和冰莹的月色之中,美轮美奂。
纵观他的论诗之言、涉面之广、内容之繁,总而言之可以说是,为学习把握前人诗之神韵的‘妙悟’;创作实践中的‘兴会’;艺术风格追求的意内言外、朦胧含蓄。诗是由诗情冲动时的一种自然抒发,而非勉强而作。发乎性情,自然而得之。‘神韵’,显然不是一种概念和规则,更不是像物体一样看得透彻、抓得住实体,它通过某一介质传达表现,但又不是介质本身。从而得到一种审美的体验,再用诗的语言表述出来,使得作品具有神韵。换句话说,神韵是诗人对世界、对人生、对自我一种诗意的体悟和表达。神韵诗是对现实最真切、最全面、最深刻的一种反应,不仅如此,也是对于人格、气质、性情和禀赋最为真诚的坦露。以爱诗始,以结集终,王士祯与诗缠绵一生。他的诗歌以“神韵卓绝”自立,其成就与同时代的朱彝尊齐名,并称“南朱北王”,举世瞩目。其中以翁方纲受其影响最深,他论诗几乎有言必称‘渔洋’,倡言‘肌理说’,试图以此来调和修正‘神韵说’和沈德潜的‘格调说’,但往往立论又再一次与‘神韵’相关联。
王士祯的创作和诗论同时也产生了些消极的影响,缺乏现实生活的内容、过多的突出诗歌审美特征的创作风貌等,但这些大都因为特定的历史时代所造成。我们在王士祯所取的是,一条既适应于生存又符合个人秉性爱好的创作道路。作为特定的一种文学现象,他在更多讲求于诗歌艺术表现之美的同时,创造了许多超乎我们想象的美的形象,他远离世俗隐居山林,静心于诗歌,给予后人重要的艺术审美价值的影响。
注释:
①六朝时建康(今南京市)城西门名。古乐府《杨叛儿》:“暂出白门前,杨柳可藏乌”。弘光朝建都在今南京,弘光帝朱由菘被清兵俘虏北去,所以这里用白门做典故.
②乐府曲调名。据《新唐书·礼乐志》说:唐太宗所骑战马,名黄骢骠,征高丽时,死于道,颇哀惜之,命乐工制《黄骢叠曲》。
③村名。据范成大《吴郡志》说:晋穆帝后,何准女。其母生后时,群乌夜啼,因名其村为乌夜村.
④弄笛,吹笛.《世说新语·任诞》:“王子猷出都,尚在渚下,旧闻桓子野善吹笛,而不相识。遇桓子岸上过,王在船中,客有识之者,云:‘是桓子野’。王便使人与相问云:‘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桓时已贵显,素闻王名,即便回,下车,踞胡床,为作三调。弄毕,便上车去,主客不交一言”。这里借此故事称吹笛.
⑤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朱由菘被俘北去,借用此典故.
⑥选自《王士祯诗选》中《秋柳·其一》.
⑦山名,今在临淄县以南.
⑧平野上的树林.杨慎《升庵诗话》:“楚,丛木也,登高望远,见木杪如平地,故云平楚”.
⑨选自《王士祯诗选》中《夜经古城作》.古城,齐国故城,旧址在今山东淄博市东北方向.
⑩选自《池北偶谈》卷十八.
⑪选自《神韵论》下册.
⑫今在山东临朐县东南大岘山上,山谷峻狭,成为“齐南天险”.
⑬选自《王士祯诗选》中《午睡过穆陵关觉后感成》.
⑭即高邮,秦时曾制邮亭于此,故又称秦邮.
⑮秦观,字少游,号淮海居士,宋代著名文学家,著有《淮海集》.
⑯选自《王士祯诗选》中《高邮雨泊》.
⑰今在常州城南,相传为范蠡所凿.
⑱选自《王士祯诗选》中《毗陵归舟》。毗陵,古县名,今在江苏常州.
⑲选自《带经堂诗话》卷三.
⑳在江苏句容县茅山小茅峰东北,因林木郁茂而得名.
㉑鼓楼.
㉒水名,在南京城东北.
㉓选自《王士祯诗选》中《雨宿山家》.
㉔寺院的别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