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教学模式与网络教学模式的对比研究
2019-04-08丹赵光华纪秉林
张 丹赵光华纪秉林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高教研究所,陕西 西安 710000)
一、传统教学模式
(一)传统教学模式回顾
回顾我国近代教育的发展历程,自上世纪初实施班级授课制起,中学一直运用的是赫尔巴特的四段论教学模式。
1949年新中国诞生后,我国积极学习苏联教育理论,并从他们的做法中提炼出有价值的经验,正式引进了“五环节”教学法,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讲授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步骤、有意识地安排教学活动,使学生能扎实掌握基础知识,让他们的技能得到锻炼,对我国教育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在这种教学模式的具体运用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并没有透彻理解启发性教学的内涵,把课堂45分钟安排得满满的,会竭尽自己所能向学生传授大量知识,很少会向学生抛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没有给学生预留足够的思索、提问时间,走入了满堂灌的误区,长期处于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即使产生了疑惑也不会举手,不懂得怎样与其他同学合作,创新意识的培养更是无从提起。他们的能力得不到发展,创新意识严重不足,无法从学习中感受到快乐,不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
讲授法教学之所以能在多个国家深深地扎根并得到发展,足以体现出它具有一定的价值,不能轻易抛弃,但一定要对其产生客观的认识,明确其存在哪些局限与不足,绝不能把它当成一种万能的、神化的教学模式,要想办法使其欠缺得以弥补。
教师尤其要注意,不能将希望寄托在某一节课中,而要关注学生的长期发展,以自己的启发与引领使学生的素质得以提高。故而,必须走出传授式的误区,以多元化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和谐成长。
传统教学模式,是指在日常教学实践中,采用传统教学法,其核心是使学生掌握知识为主,旨在培养知识型人才。
传统教学中教师极具权威性,教师作为主要的知识传播者,完全掌控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一直处于被动接受,属于被灌输者。
因此,学生没有了主体作用,无从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学校完全忽视了学生的智能发展,能力的培养无从谈起。黑板、书本这些静态的事物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教师作为知识传播者,具有权威性。学生作为受教者,只能被动接受,属于被灌输者。
在传统教学中,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基本上都是以生硬的讲授、机械的练习为主,完全不能够引起学生足够的兴趣与爱好。同时,这样的教学模式会将师生禁锢到课堂这方小天地中,创意意识得不到激发。
在传统教学中,作为教师,只注重完成学校下达的“课时量”和“高分数”“高排名”过分追求“名”“利”,不会过多考虑“学”的质量和自己“教”的水平。久而久之,课堂就像一潭没有丝毫涟漪的死水,师生双方的热情都会被吞噬,毫无激情。
(二)传统教学模式主要的特点
1.在教学内容上
传统教学会接班地根据一定的逻辑顺序安排教学活动,生硬地将各个学科割裂开来,每一门学科都有较强的独立性。
2.在教学原则上
传统教学更重视直观性、系统性、扎实性,力求提高教学质量。
3.在教学方法上
学生只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被动接受知识即可,学习以记、背、练为主,智能发展被忽略。
4.在教学形式上
采用唯一的形式,即以班级组织授课。
(三)优势与不足
在讲授式教学模式下,教师是绝对的权威,会尽自己所能向学生传授更多的知识,无论是学生感知学习内容,还是对这些内容的消化、吸收与应用,均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整节课的节奏、进度、教学内容等,都掌握在教师手中。同一位教师要对众多学生负责,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正因为这一特征的存在,直到今天,政治课教学一直沿用这一模式。
1.优势
现将传统教学模式的优越性加以介绍:
(1)从知识体系看
强调了基础性知识、技能的重要性。在教学活动正式开始之前,教师要深入解读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标与方向,各种规范性文件中会对知识与技能的培养目标提出明确而细致的规定,如果在学校期间学生能牢固掌握这些知识,就能为其日后的发展做好准备、夯实基础。
(2)从教学思维看
强调了学科逻辑的重要性。传统教学一般都是从最基本的概念入手,为了更好地展现出学科特色,往往会遵循由抽象到形象、由感性到理性的原则开展教学活动,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概念,还要能够举一反三。运用这种教学模式最大的优势,就是能使学生站在宏观视角审视问题,使他们逐渐形成全局观、整体观,对事物产生客观了解。
(3)从学习方法看
学生不需要进行过多的思考与分析,只需要机械地记、背,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即可。当然,教师会制定出合理的教学计划,也会控制好进度,把握住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以此来提高学习的针对性,使知识的系统性、整体性得以维护。
(4)从教学方法看
强调了师生互动的重要性。师生之间会围绕着某一话题展开讨论,既能营造出一种愉悦的氛围,也能了解学生的学习存在着哪些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对教学进度、难易程度、知识点的数量进行调整。对于一些不易于学生理解的内容,教师可以反复进行讲解,面对学生的疑惑,也要争取以最快的速度给予回应,在长期相处的过程中,教师的言行举止都会产生耳濡目染的影响作用,这种影响往往要强于机械的说教。
(5)从组织形式看
强调了群体活动的重要性。众所周知,班上每个孩子的成长环境不同,他们的父母从事着不同的职业,处于不同的社会阶层当中,其人生观、行为习惯、道德品质等自然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在同一个集体中,在教师的引领下,孩子们会相互促进。这种教学形式有助于学生正确“三观”的形成,能使他们的不良行为得以矫正。在集体中,成员之间互相影响,特别是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他们会明白自己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在协作、配合当中,协作意识得以增强。
综上所述,传统教育模式能体现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赋予了整个教学过程以情感色彩。教育的目的就是要造就人、培养人,对于教师而言,掌握系统的知识、精湛的教学技能固然重要,但一定要注意提升自己的文化底蕴,以强大的人格魅力对学生施以积极影响,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让学生拥有更为丰富的学识,良好的性情,高尚的品格等,进而熔铸成完善的人格。教学能力、学识水平等,这些都是人格魅力的外显,更是丰厚文化底蕴的体现,一名优秀的教师,要给予学生无私的爱,要对学生予以尊重、包容、理解,他们不仅能使学生掌握更为系统的知识,还能协调好多方之间的关系。长期与这样的老师相处,学生自然会受到熏陶与感染。
2.不足
传统教育模式的优越性不容否定,但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如,教学时间与空间受到限制,教学内容不够丰富,强调了基础的重要性却忽略了专题教育等,难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发展需求。在这样的课堂中,教什么内容、以何种方式教、教学进度等,决定权均掌握在教师手中,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根本无法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毋庸讳言,根本达不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
缺点:教材成为唯一的教学载体,具有模式、单一等特征,教学内容不够丰富;
这样的教学内容较为狭隘,将多项教学内容割裂开来,教学方法、评价的整体性被忽略。教学内容是课程系统中的“孤岛”;教学主体参与度不足;教学主体参与热情不高;教师不会围绕社会问题组织教学活动,创新、改革等意识不够。
二、网络教学模式
(一)特点
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多个社会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现代网络教学就是将网络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到一起,以此来丰富教学方法,开辟新路径。
在网络信息技术的有力支撑下,电脑成为重要的学习工具,学生能获得到更多的信息,并能围绕某一话题与同学、老师进行交流,以电子文件的形式完成作业,为教与学双方带来了便捷。课程内容选择更注重学生通识技能、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培养。
因特网的迅速普及,使“互联网+教学”的发展成为可能。网络教学绝不只是简单地用多媒体对教学起到辅助作用,而是用计算机来获取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不同的学习者之间、师生之间都可以在线进行交流,突破了时间与地域的限制。网络教学模式的应用,使得师生双方的身份发生了彻底转变,将学习自主权真正释放给学生,教师的任务就是穿针引线、搭设理解的梯子,充分发挥出内因的作用,使学生不再被动接受知识,而成为知识的获取者、探寻者,并能从这一过程中感受到快乐,创新意识得到了有效培养。
对网络教学的特征进行分析,不难看出,其不仅能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教学资源,表达方式、交流方式等都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交流空间、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充满趣味与个性的学习环境。
(二)优势与不足
爱因斯坦曾说过:“发现问题常常比解决问题更具有实质意义,因为解决问题不过是数学或实验的技巧罢了。”这也就是说,学生具备“会学”的能力更重要,随着学生自主的学习,产生的问题越多,就越容易获得探究精神,主观能动性也会得到有效调动。没有“发现”,就无需“解决”,“发现问题”在先,“解决问题”在后,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再“发现问题”……如此不断循环,所遇问题才会真正有进展。因此,以产生问题为目的,就定下了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基调。
对于学生而言,若学生学习是兴趣使然,会产生主动学习的想法,动力十足;若学生学习的前提是分数使然,那么,被动学习的场所仅限于课内,效果一般;若学生能够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则无论课堂内外,补习与否,结果更是差强人意。同样,作为教师,如果认为教学纯属天职,尽心尽责,讲课水平相对提升;如果心有旁骛,加上个人精力有限,投入不足,导致传授能力自然骤降。
1.优势
网络教学最大的优势,就是能以多种方式描述知识,除了最起码的文字与图像以外,还包括音频、视频等,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加丰满,具有立体感,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目光,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会投入到学习中:可以在网络平台中进行阅读,也能听取各种声音,使得教学变得更加灵活、丰富,成为一件有意思的事情。这样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产生乐在其中之感,他们能积极主动地获取更多的信息。与此同时,网络教学还突出了学习的互动性,只要在网络覆盖的区域之内,师生双方、同学之间都可以随时进行交流,也能就某一问题展开大范围的讨论,解开心中的疑惑,为下一步深入学习扫清障碍,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同。
2.缺点
从某种程度上讲,网络教学的诞生与发展,意味着教学将掀开全新的一页,虽然在教育教学领域引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却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如,过于强调海量信息的重要性,却忽略了实践活动;重智商、轻情商;重视智力活动,轻视体力活动;一味强调了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却未能从传统文化中提炼出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发展的内容。利用电脑进行学习,最初肯定会给学生带来新鲜感,但时间一长,他们就会感受这也是一件枯燥的事情,虽然能在线交流,却无法感受到老师的语气、神态,无法感受到哪些问题应该引起重视。再加上长期无法与同学一起沟通,学生会产生强烈的孤独感,甚至会引发各种心理健康问题。
综上所述,在传统教学、网络教学的对比中可以看出,两种教学模式各有利弊,但也不能互相取代。当前,网络信息技术对世界的影响已经渗透到各个角落,网络教学已经成为一种主流趋势,但最为欠缺的就是无法体现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无法开展品德教育、情感教育。所以,我们要找到一种既能实施情感化教育,又能让学生在玩学、在玩中感悟的教学方法,使活宝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等得到提升。这就需要将两种教学模式互相融合,以优势互补提升教学效率与质量。
三、网络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互补,实现混合式教学模式
受孤岛课程的影响,学校将会与社会相脱节,学生的社会适应力弱化;开放课程能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丰富课程内容,缩短生活与课程之间的关系,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教师虽然是课程执行者,却不是教学的重心与核心;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教师的发展而是学生的发展;
多年来,我们一直信奉“教学包含课程”这一理念,将教育的本体价值、社会价值割裂开来,或多或少地忽略了学生的本体性发展。为每一名学生创造适合的课程,为学生提供个性发展的空间;既要关注学习方式、结果、评价等与知识和技能相关的内容,也要关注情感态度、个性品质等精神方面的内容;开发与创新网络化学习环境。选择学习内容、方式等权利都应该交到学生手中。
网络教学的目标意在实现3个转变:改变过去以教为主、以课堂为主、以结果评价为主的做法,将重心转移到以学为主、以过程性评价为主、以课内外结合为主上。
网络教学目的: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性得以增强,使其活跃思维,师生、生生之间积极互动。
规范管理与引导创新有机结合,从而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再受到传统质量观的禁锢,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在交流中增进理解;促使教师打分方式逐渐从关注结果转换到关注过程,从成绩转移到情感态度;在对一节课的质量做出评价时,不能过多地关注“教”,而要将精力倾斜向“学”。
多年以来,传统教学模式在多个国家得到了推广与应用,足以体现出其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可行性。传统教学模式一直把课堂教学当成关注的焦点,有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对于部分基础性较强的知识而言,运用传统教学法能让学生掌握得更加扎实,不失为一种较为合理的选择,有助于学生基本认知水平的提升。同时,采用班级上课制,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学生管理能力也会得以提升 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模式,都要以既定的教学目标为导向,不能脱离学生具体情况,更要以两种方法的互补提升教学质量。
两种教学方法的融合,将会产生如下优势:既能帮助学生夯实知识的基础,使他们掌握更多的知识与技能,也能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会得到有效锻炼。教学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知识、技能、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等同样重要,但技能的提升、创新意识的增强,这些都是建立在知识的基础之上的。
所以,一定要以多种方式开展基础知识与技能教学,协调好基础知识、创新实践二者之间的关系,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的多种能力得到锻炼,为日后更好地发展做好准备。
要真正将上述改革目标落到实处,就不能忽略学科逻辑,更要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以学科知识促进学生发展,提升人才培养的效果,使教学目标与时代发展方向吻合到一起。
总之,混合式教学模式,就是从多个方面体现出两种教学模式的互补与融合,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结果、价值观与态度等,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