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管理经济学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2019-04-08赵文平王安民郑耀群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9年1期
关键词:经济学创新能力案例

赵文平, 王安民, 郑耀群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 西安 710071)

0 引 言

管理经济学是一门把传统经济学理论和分析方法应用于企业管理决策实践的课程,是本科管理类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理论课,对学生了解社会经济活动的一般规律,学会分析经济现象,提高管理决策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管理经济学的教学中,既要体现其经济学理论性的一面,又要注意经济理论与方法在管理决策中的应用,其重点和难点在于经济学与管理实践的结合上。因此,该课程具有理论性、逻辑性、实践性和应用性的特点。

当前,我国大学生普遍存在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足的现象,而课程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1]。为引导学生自主、协作、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需要对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思考,重新设计课堂教学过程,以支持课程学习的研究性[2]。而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协调沟通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具有深化知识、验证知识、整合知识,并将知识转化为智力和能力的功能[3]。本文结合我校“管理经济学”省级精品课程的建设,通过对该课程实践教学环节优化的总结,探讨如何建立健全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及其实现路径。

1 管理经济学课程实践教学的目标

创新能力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运用已有知识,产生某种新颖、独特、具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根据认知理论和创造性理论,个体的创新能力是建立在其认知与思维能力基础上,创新能力与人的认知过程是一种动态的、开放的自我调节系统[4]。人的创新能力受到个体认知与思维能力的影响,而个体认知与思维能力则与个体的知识结构和水平和有关。因此,教学过程需要将课程知识转化为学生个体知识,并内化为认知与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

从认知能力和知识的建构过程来看,管理经济学课程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从两方面努力。

1.1 提高学生认知与思维能力

管理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学生创新能力又依赖于其认知和思维能力的提高。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知识结构与其认知和思维能力的关系来看,两种相辅相成[1]。人们不可能脱离既有的知识水平和知识结构而学习到某种抽象的、纯粹的思维方式,并产生有创造性的思想;反过来,学生知识水平与知识结构的建构又受限于学生现有的认知和思维能力。

因此,在管理经济学课程教学活动中,在将书本与课程知识转化为个体知识的建构过程中,需要保持管理经济学课程的知识体系与学生认知能力之间的相适应,努力将管理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内化为学生的认知和思维能力。

1.2 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课程学习是学生全面学习和掌握管理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建立科学研究思维的过程。管理经济学课程教学中的知识传授过程,不仅表现在课程知识本身,同时也包括将本课程的知识发现过程、思维方式、运用方法等传授给学生。任何创新过程,都不可能离开具体的知识体系和分析方法,因此,在管理经济学课程教学中,需要将知识传授与创新能力培养有机地融为一体。

因此,如何在管理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将课程知识的学习与学生认知与思维能力的提高相融合、将本课程理论与方法的学习与学生创新能力相融合,是本课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需要解决的两大主要问题。解决这两大问题,一方面需要改革管理经济学课程教学的组织形式,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另一方面,需要加强管理经济学课程的实践环节。

根据认知理论,个体知识升华为个体的思维能力,进而形成为个体的创新能力,需要借助于实践活动[5]。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过程即是事实、经验的学习,更是对知识体系的分析、判断、选择和运用过程。从知识内容看,不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都是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内在规律及相互关系的认识方式,即是基于经验事实建构理想模型的抽象概括过程,还是基于事实证据和科学推理对不同观点和结论提出质疑、批判,进而提出创造性见解的过程。

科学的实践过程,① 可以对管理经济学的理论教学进行延伸和拓展,使学生在学习管理经济学理论、方法的同时,结合具体的现实问题,加深对理论概念的理解;② 可以使抽象的经济理论与方法与现实经济与管理问题结合起来,增加了课程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使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成主动寻求答案的参与者;③ 通过将理论和方法运用于具体的实践过程,利用管理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现实的经济与管理问题,有助于学生对管理经济学理论和分析方法的评价与反思,鼓励学生独立探索和思考,增强其研究水平,提高学生解决经济与管理问题的能力。

2 管理经济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

2.1 实践教学体系设计的总体框架

根据管理经济学课程性质与学习目标,结合多年的实践探索,设计的管理经济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管理经济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

2.2 实践教学体系设计中的注意点

从目前本科生的基本情况看,通过以往的学习和经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结构, 形成了对客观事物的基本理解和认识, 具备了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做进一步推论和拓展知识的能力[6]。因此,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管理经济学实践教学设计中,应把握3个要点:① 实践教学的设计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和敢于思考,不怕犯错,突破个体思维的局限,学会运用管理经济学理论与方法的认识客观事物。② 在实践教学设计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把本课程知识与已经掌握的知识建立起联系,通过课程实践将本课程的理论与方法内化为学生的知识体系与思维过程。③ 要从创新能力出发,通过实践形式与内容的设计, 让学生能在课程实践情境下,分析实践过程中的现象,提出问题和假设, 并应用所学知识加以验证和给出解决方案[7]。

2.3 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

2.3.1层次设计

根据管理经济学课程特点,提出了管理经济学实践教学的3层次目标:是学生通过实践能够做到“懂、管、用”。“懂”是理解管理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管”是学会将管理经济学理论应用于实际的经济与管理决策问题的分析和解决;“用”是在学会基本应用的基础上,能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对现实管理决策问题教学综合分析,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所设计的管理经济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由基础层、提高应用层和综合应用层3个层次组成。

(1) 基础层。基础层实践是针对管理经济学概念较为抽象,理论体系涉及面广的问题, 重点培养学生对管理经济学基本理论与方法的理解与掌握,同时经过基础层实践,形成对日常经济活动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在学习中能联系实际进行思考。这些实践包括社会调查、说明性案例、企业实践等。

(2) 提高应用层。如果说基础层实践主要解决学生对现实经济与管理现象的的感性与直观的认识,加深对课程理论与方法的理解,提高应用层实践则训练学生初步应用本课程的理论与方法分析与解决实际经济与管理问题的能力。但是,这种应用更多的是单一理论与方法的应用,面对的问题比较简单,重点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初步的分析能力。其形式包括案例分析、论文写作、命题辩论等。

(3) 综合应用层。综合应用层则以复杂的具体经济问题和企业管理决策为对象,以综合设计和论文撰写为依托,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培养学生初步的科研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其形式包括:综合案例研究、课题研究、综合模拟等。

2.3.2形式设计

实践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具体来说,就是通过一定的形式,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创造性[8]。在管理经济学课程教学中采取的实践教学形式有:

(1) 企业实践与社会调查。就是让学生从课堂走向社会,在实践过程中一方面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与社会经济问题有直观的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将所学的理论和方法与实际状况相联系,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9]。企业实践就是带领学生到企业进行参观,与企业管理者座谈,了解企业的管理与运行,存在的管理问题等;社会调查则需要通过问卷、走访等形式,对当前热点专题进行社会调查,如对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手机产品的需求调查等。

(2) 案例教学。就是通过案例的分析与讨论,让学生参与到教与学的活动中。管理经济学案例通常以实际经济与管理问题为题材,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的分析与讨论。案例教学一方面可以增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学习,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0]。

(3) 辩论赛。辩论赛一般是在教学过程中,由授课教师指定某一辩论题目,学生分成正方小组与反方小组,以辩论的形式开展的教学活动。如在供需原理一章中,给出的辩论命题是:“政府应当对农副产品进行限价”和“政府不应当对农副产品进行限价”;在市场结构中,提出辩论命题是:“政府应该对低收入层提供廉租房”“政府不应该提供廉租房”,等。学生在辩论前要了解辩题所涉及的相关知识和理论,同时围绕辩论主题搜集资料,做到全面细致地掌握论点论据。

(4) 情景模拟。情景模拟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管理情境,由学生扮演模拟情景等,然后完成情景模拟的各个环节。情景模拟教学是管理经济学实践教学的一大特色。在具体的运用过程中,学生在课堂上开展真实的沟通,真切体验各种心理现象对人们行为的影响。这种方式不仅强调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并且高度仿真,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11]。如在供需理论一章的教学中,通过情景模拟,让学生体会需求与供给的影响因素;在市场结构一章中,通过拍卖的情景模拟,让学生理解竞争与垄断的市场特征等。

(5) 参加科研项目。结合科研项目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是管理经济学课程培养高层次、创新性人才的重要形式。根据课程教学情况,一般抽取学习成绩突出、有较强学习和分析能力的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从事科研中调查与数据分析的基础工作[12]。这些学生加入到科研小组中,参加科研的讨论、研究与调查工作,对这些学生理论知识的融会贯通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很好的效果。

2.3.3内容设计

根据管理经济学的课程特点,在实践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式,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管理经济学作为一门基础理论课,它一方面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同时又具有很强的务实性和实践性,并为工商管理专业其他专业课打下理论和方法的基础。因此,在管理经济学实践教学的内容选择上,强调要加强以下几方面的训练:

(1) 管理经济学方法论思想的渗透。管理经济学是一门以实证研究为基础的基础理论课程, 其理论体系是一种高度复杂的实践与思维过程, 涉及很多不同的研究方法,如边际分析法、弹性分析法、增量分析法等。创新过程不仅是一种思维的过程,更离不开研究方法的使用。管理经济学的实践教学过程必须使学生体会一条管理经济学科学研究的思路,即“现实问题—科学假说—科学研究—结论”的研究过程。因此,管理经济学实践教学中要十分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能力、科学分析能力、科学假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在课程实践中使学生感受到理论与方法的重要性, 激发对问题解决的强烈欲望。。

因此,在管理经济学案例编写中,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并要求运用管理经济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编写的案例“宝洁与纳爱斯的市场竞争”“陕西报业市场的竞争——以华商报为例”等,都强调学生管理经济学思想与方法的培养,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创造一种由“ 问题”到“结论”的探索式教学模式。

(2) 强化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管理经济学实践教学内容是根据本课程研究活动中的需要和课程特点来确立的,特别要注意课程实践过程对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13]。很多学生对管理经济学的案例与命题分析往往是“生搬硬套”,缺少对案例与命题背后的经济学原理与方法的具体应用,这样的案例与命题教学实际上没有达到效果。因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必须对案例与命题的选择与设计进行充分的准备,从元认知能力培养的角度,在案例设计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 案例分析的目的是什么;② 重点解决什么问题,在分析过程中采用什么理论和方法;③ 检查与分析学生的分析过程有没有不合理处,如何改进?④通过本案例重点希望学生掌握什么样的管理思想和方法?

(3) 根据课程教学任务,形成多层次的实践教学内容。案例与命题分析与讨论是管理经济学课程实践的主要形式。在管理经济学的案例与命题教学中,根据课程内容和进度,将案例与命题分为“基本案例与命题”与“综合案例与命题”;在案例与命题使用中,先“经济学”“管理学”分离训练,后“经济学”“管理学”混合训练,最后结合当前我国企业管理与经济发展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基本案例与命题主要用来说明本课程理论与分析方法如何应用于分析现实问题与政策,一般以“个案”分析为主。如在讲到弹性理论时,以美国司法部指控杜邦公司垄断玻璃纸销售的案件说明弹性理论的分析特点和使用场合;在市场结构理论中,把寡头理论应用于分析高考改革;……。综合案例分析需要运用各种管理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训练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在课程中使用的案例:“联想对美国IBM公司PC部门的收购”“我国电信部门的竞争与垄断”等,要求学生进行综合分析,引导和鼓励学生分析现象,提出问题,独立给出解决方案。案例与命题教学中,特别要注意案例与命题要留出发展个性、创造性的空间,培养学生独立工作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管理经济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

3.1 重视实践“情景”的创设

良好的实践教学情景即可以使学生在实践中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又能起到引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与实践的效果。因此, 在实践教学中,特别注意为学生提供各种相关教学设备、媒体和信息资源,提供典型的案例背景和仿真的现场环境,使学生能很快进入实践教学目标所预期的职业角色, 积极主动用已学知识来分析与解决问题。这种心理和行为方面的调整和准备对于学生进入角色,尽快进入深度思考是大有裨益的。因此,在管理经济学课程实践中,有些实践是在教室中,通过教室的重新布置,形成案例分析与讨论的情景;有些实践则需要在计算机仿真实验环境中进行;还有些则需要在企业调查中进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3.2 启发学生主动实践

对于学生而言,主动实践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因此,① 需要教师树立新的教学思想,将教学主体由教师转到学生,转变教学方式,主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对策[14];② 要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考察学习,尽可能多的吸收学生参与老师的科研、教改项目;③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鼓励学生的协同配合,在实践项目的实施中,尽量采取小组或团队形式进行。

3.3 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

在管理经济学实践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理念和实践能力显然十分关键,影响着实践教学效果。目前本课程教师大都是从院校毕业直接进入工作岗位,理论知识丰富,实践能力不足,实践指导缺乏针对性与前瞻性。因此要加强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要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与工作环境,促成优秀教师的成长。

3.4 建设一批实践教学基地

实践教学基地可以有多种形式,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实践活动场所,加强与学校图书馆、实验室、专业实验室和仿真实验室的联系,以保证实践教学活动顺利进行;也可以有目的地联系校外企业,加强企业实习基地的建设;还可以通过社会调查等形式进行。在目前高校的环境下,课程实践基地要充分发挥学校现有的实践教学基地的作用。

3.5 改变考核方式

在管理经济学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中,加大了课程的实践比重,强调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作用。因此,本课程的教学考核方式,既要重视课程学习的效果,又要重视课程学习的过程,考核的内容也要涉及专业知识、团队合作、应用与实践能力等多个方面。在课程实践考核标准方面,提出了实践调研技能考核、分析能力考核和合作与表达能力考核。课程采取结构化的成绩构成,体现学生参与课程实践的量与质。

4 结 语

从提高管理经济学课程的研究性与创新性目标出发,分析了管理经济学实践教学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构建了管理经济学实践教学体系。该体系从层次上包括基础层、提高应用层和综合应用层,以适应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在形式上,形式多样,以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在内容上,强调经济学方法论思想的渗透,强化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课程实施表明,该实践教学体系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深了学生对管理经济学知识的掌握,提高了学生运用管理经济学理论与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猜你喜欢

经济学创新能力案例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简明经济学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送餐的巫术经济学 精读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