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作业布成艺术展
2019-04-07赵姝婧
赵姝婧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竟然是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第八届“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学生作品展。
同学们运用绘画、书法、雕塑染织、陶瓷、刺绣、海报、工业设计、多媒体、摄影、诗歌等多种形式表达了自己对课程的理解,并组成了主题为“祖国万岁”的作品展,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课堂
还有这样的思政课!听到作业形式,同学们兴奋了。
还有机会入选年级展览,公开为祖国献礼,同学们更加激动了!
1位教师,2个班,16周课程,400多名来自各院系的学生,就这样开始了一场艺术与历史的深刻参与和对话——
打破课程论文的单一模式!从2019年3月开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授课教师、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华表围绕“祖国万岁”的主题,运用“课堂讲授互动+课下自主研究”的授课方式,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开展因材施教,实现了“学习时间的延展+课堂的延展”。
课堂深入研讨学习,课下认真查找资料,同学们或单独或集体,反复讨论琢磨,逐步确立创作切入点,历史中的人物和时间渐渐有了生动的质感和温度。
作业
模型逼真細致,在大海中乘风破浪,鲜明展示了今日的大国风范。
一个个精巧的画扇,记录着中国历史上一个又一个闪亮时刻。
用七彩斑斓的画笔铭记历史,重现了人们在党的领导下建设新中国美好家园的勇气和智慧。
用铅笔勾勒出一幢幢伟大建筑。
模型逼真细致,在大海中乘风破浪,鲜明展示了今日的大国风范。
一个个精巧的画扇,记录着中国历史上一个又一个闪亮时刻。
用铅笔勾勒出一幢幢伟大建筑。
用七彩斑斓的画笔铭记历史,重现了人们在党的领导下建设新中国美好家园的勇气和智慧。
理念
把思政课上的每一个“小”题目做好,将真正有价值的内容自然融入心灵,学生收获的不仅是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的提高,更是精神面貌的变化、眼界胸怀的拓展和灵魂的深入润泽,这是清华思政课一直以来的努力方向。
开展第一天,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旭来到展厅参观。她细致观看了多个展区的学生作品,并对课堂成果和展出的学生作品表示充分肯定。陈旭表示,做一件事容易,但长期坚持做一件事却不容易,“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学生作品展连续举办八届,集中展示同学们的学习成果,发挥专业特长和优势使思政课入脑入心,效果很好。希望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思政课改革创新之路上久久为功,始终走在前列,取得更多优秀成果。
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向波涛在开幕式上表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学生作品展是清华在思政课改革中形成的重要教学活动品牌,要进一步坚持好、完善好这一品牌。要全面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把清华思政课建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精品课程、标杆课程。
“在搜集分析资料和作品创造过程中,我们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沧桑巨变,为中国发展的日新月异和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感到骄傲,更加激励自己奋勇向前,抒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篇章。”同学们说。
自2011年以来,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先后举办了八届学生作品展,努力使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开展因材施教,积极探索思政课改革创新举措,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力争成为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先行者和引领者。
责任编辑:陈晓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