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在手中翻转历史在眼前浮过
2019-04-07秦岭
秦岭
北京建筑大学大兴校区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
位于永定门外大街与南三环交汇处的木樨园立交桥。小组成员首先来到现场勘测了木樨园立交桥的匝道和桥墩的具体数据和位置,并记录下行车方向即车辆流线。在采集立交桥长度和匝道坡度数据后,确定放样比例是1:500,经计算恰好可将模型放置在A2底板上。“那张图我到现在记得清清楚楚”,胡世龙激动地说道。
掌握了立交桥详细数据和结构后,就开始着手制作模型。按照课程要求,胡世龙和小组成员需先在一整块板材上画出地形的主要街道和主体建筑的大体结构,之后在相应位置用木块搭出建筑的大体轮廓。有时,建筑与“建筑师”之间的秘密,或许就深藏在坚稳合理的结构原则和基本技艺实施中。胡世龙说,制作过程中,匝道的制作是最麻烦的,南北向主路道路为双向八车道,辅路为两车道加上一条非机动车道。东西向为双向六车道,辅路两车道加上一条非机动车道。从辅路进入匝道以后,辅路减少一条车道,因此需要把匝道后的辅路减掉一条车道。
越是难解的谜题,越是诱人去解。他们反复讨论并搭建了内部结构支撑骨架,对结构、构造、支撑系统和装配形式进行分析,试着学习和理解建筑师的思想,并针对主要结构部分和布置规模进行整合梳理。最后决定采用先将东西向、南北向的道路剪出来,随后再进行匝道的制作。如何理清复杂的立交桥,将它一点点用建筑的语言揭示,小组四人体验了一把“设计、施工、监理”流水线,微型世界和现实世界的结界趋于消融。正是在这一次次实操训练中胡世龙和队友们开始领悟出建筑的门道,一步一步修炼成一个真正的建筑师。
与其说建筑类专业同学整天与美工刀和泡沫板为伴,不如说每一个美工刀、泡沫板和外卖的组合都标配一个埋头做工的同学,因为为了心中的作品,他们愿意受命于手中的美工刀。
這是北京建筑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科技活动周上,其中一组同学制作建筑模型的剪影。“科技活动周”已成功举办了五年,每一年都有不同的主题,2019年的活动主题是“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
每年迎新季,北京建筑大学土木学院楼的走廊里都会陈列着各式各样的微型“建筑”:蜂窝状的墙体,双曲抛物面,如浮世绘般爽朗清澈的线条,PVC板上郁郁苍苍的景色中则缀着淡红的山樱。在精致与美盛中,“科技活动周学生模型展”呈现了一组趣味十足的构筑物群像。从中央广播电视塔到北京新世界中心,从西红门地铁站到木樨园立交桥,同学们在60cm×60cm的尺度中呈现不同的结构和机理,采用镂空、切割等各种建筑手法,构想屋顶、台基、色彩和匀称的平面布置,并把想法变成实实在在的东西,而不是仅限于图纸上的概念上。
科技活动周上既是一次专业实践活动,同时也是大一同学一门课程的结课形式。因为结课在6月,成果展示在9月,所以他们的作品展又成了欢迎下一届新生入校的迎新展。水立方、国家图书馆、遵义会议旧址以及长征纪念馆等,这些古今建筑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典型建筑都在同学们的手中实现了解构和建构,模型效果惟妙惟肖。
北京大观园模型
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模型
模型制作现场
制作过程结束,最后的模型展示环节同样精彩纷呈,高端的建筑实体体现着祖国的蓬勃发展,而同学们以此搭建的模型则是新一轮的艺术建构,不仅拉近了公众与艺术的距离,也是历史存续与创造力的结合。看着图纸上的经典建筑以另一种实体的形象再一次出现,展现出历史发展的动态感和延续性,这个制作加展示的过程深刻启发着每一位参与其中的同学。土187班韩君陶回忆说:“看着我们的模型一点点成型,心中那份喜悦不言而喻。这几天被胶水粘住的手指,被刻刀划破的手掌,夜晚枕在南郊低垂星野上因思考制作方案而失过的眠,这一切在模型完成的那一瞬间都变得有意义起来。原来我比我自己想象的更加热爱这个专业。希望多年后我也能够寄匠心于楼宇错落之间,用石木谱一部凝固的乐章。”
北京建筑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的“科技活动周”已成功举办了五年,每一年都有不同的主题。活动要求同学们查阅建筑的历史故事,亲手制作具有时代主题的建筑模型,用自己的创作方式为祖国母亲献礼。
建筑是有生命的,科技活动周也紧扣时代脉搏。2015年主题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2016年主题为“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重走长征路”,2017年主题为“践行十九大精神,走进‘一带一路”,2018年主题为“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年”。一路走来,建筑模型在手中翻转,历史在眼前浮过,同学们在接受专业教育的同学,也受到了思政课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的浸润。
责任编辑:钟鑫
有位同学在仔细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