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暖洛甘村

2019-04-07黄宁兰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19年1期
关键词:吉塔吉娜大凉山

黄宁兰

村长吉塔站在教室外面,黑里透红的脸笑眯眯的。谢蓉将作业布置了,又强调了放学路上的安全问题,才拍拍手说,同学们再见!学生们站起来大声喊,老师再见!叽叽喳喳的笑闹声顿时如麻雀闹林。

谢蓉出教室门,吉塔迎上来,恭敬地叫了一声谢老师。然后说,怕明天下午下雨,想明天上午送她下山去。

谢蓉愣了一下,她在大凉山支教五年,最近被市里评为最美老师。这荣誉是对她最大的肯定,当然应该盛装出席。可是——

吉塔看她难为情的样子,便问她有什么困难。谢蓉用手指捋了捋油腻腻的齐耳短发说,我本來想放了学去背水,明早起来洗头发,晚上洗了不容易干。

悬崖陡壁上近乎挨着天边云彩的洛甘村是大凉山最偏远的村庄,缺水、缺电、缺蔬菜。但谢蓉是个不怕吃苦的女孩,在军队大院长大,听得最多的就是: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原本只有一学期支教计划,她硬是在村里待了整整5年,而理由只有一个,她心疼村里的孩子。

简陋的土坯房学校只有一个四年级班,十个彝族孩子。第一次摸底考试,谢蓉惊讶地发现,学生试卷上有的是大片大片的空白,有的只有几行歪歪扭扭的汉字,有的甚至连自己的名字也写不出来。她望着孩子们羞涩木讷的眼神,心如刀割。她在心里暗暗对自己说:我要留下来!我要做彝家孩子们的好老师!她筹资改善学校的环境,她去深山里一家一家走访,她告诉逃学在山上放羊的吉娜,你是姐姐,你要带头学习,弟弟妹妹才会以你为榜样。聪明的吉娜大大的眼睛望着她,眼里布满了泪水,点头回校上课了。她给孩子们每人一个保温饭盒,确保孩子们早上从家里带来的饭食中午吃时仍是热乎乎的;她给孩子们梳头洗脸修剪指甲,让他们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她和孩子们一起采蒲公英,将白的黄的花絮吹得漫天飞;她给孩子们讲蒲公英的故事,说每年春天,风儿就会带着蒲公英的孩子们去远方旅行,看缤纷的世界。她告诉孩子们,老师就是风,要带领他们在书海里汲取知识,等他们成了长大的蒲公英,就走出大山去看山外的世界。孩子们木讷的眼神有了光亮,谢蓉知道,孩子们的心灯亮了,有了向往的世界,向往就是孩子们学习的动力。她手把手地教他们握笔写字,一笔一画地纠正;她教他们说普通话,用普通话叫自己的名字,她还将课文排练成情景剧,让每一个孩子都有角色扮演。她让这大凉山深处的学校里,笑声一天比一天欢快,诵读课文的声音一天比一天流利,唱歌的声音一天比一天嘹亮。她像一团温暖的光,照亮了孩子们童稚的笑脸。第一学期结束的时候,吉娜和孩子们送了她一程又一程,就是不说再见。最后,她拦住了相送的他们,吉娜紧紧拉着她的手,流着眼泪说,老师,下学期您还来吗?望着孩子们期待的眼神,谢蓉重重地点头,一定来!我不会忘记,风和蒲公英的约定。孩子们这才放心地笑了。因为这个约定,谢蓉一学期又一学期,在洛甘村待了一年又一年。

谢蓉和吉塔分手后,孩子们也散了,她回到教室整理教案,又把没改完的作业认真批改完,眼看太阳落山了,她才想起,得赶紧去溪边背水,明早早点起来,把头发洗干净,再坐吉塔的摩托车去镇上赶车。

谢蓉拉开教室的门,一下子愣住了。门口齐刷刷地站着十来个孩子,他们有的背着水壶,有的抱着一捆柴禾,吉娜托举起晃荡着水波的水壶说,老师,您洗头发吧,我们帮您!

山尖最后一抹斜阳金光灿灿地照耀着谢蓉和孩子们,谢蓉激动地望着孩子们,那一双双亮晶晶的眼睛,暖暖的,比山上夜空的星星还要闪亮。

猜你喜欢

吉塔吉娜大凉山
为了梦想,倾尽全力
郎朗与吉娜 在婚姻里活成孩子
千万别算计人
精准扶贫 关注大凉山
《摔跤吧!爸爸》三幕式结构解析
《摔跤吧!爸爸》叙事学解读
大 凉 山
大凉山女人
当代大凉山彝族诗人的民族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