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初中数学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2019-04-07蒋家春
蒋家春
非智力因素是人在活动时,除智力因素之外的一切心理活动因素。主要是指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虽然它不直接介入学习过程,但能引导和激发智力因素,发挥着动力、定向、引导、维持和强化等一系列相互联系着的作用,推动着学习过程的顺利进行,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是学习活动的“动力机制”,属于一种“软件”。对于初中阶段学生来说,发挥上述非智力因素可以推动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提升。
一、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
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应该贯穿到数学知识讲解与教学的全过程中。结合这一实际情况,教师可以通过营造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发挥班集体对学生个人的带动作用。宽松的学习氛围是指学生能够降低对于教师的戒备心理,更加轻松地完成具体的学习任务。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更加高效,尤其对于数学学习来说,如果教师能够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与学生进行友好的沟通,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那么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会提高。由于初中阶段的数学知识难度有所提升,部分学生会出现理解不准确、题目作答准确率低的问题,在对具体知识进行讲解时,如果学生不理解,教师不要出现不耐烦的心理,而是要通过细致的讲解与耐心的分析,以反复讲解的形式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
二、激发创造性思维
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指他们能否在具体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通过更加有效的手段掌握学习方法,在具体数学题目的作答过程中,能否通过更加直接的方式找到题目的作答方法。创造性思维是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欠缺的一种能力,尤其是初中阶段的学生。他们正处于学习能力提升的过渡性阶段,对于知识理解和题目作答有一定的自我意识,但这种意识不强,没有形成系统化的理论。为了有效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数学教师可以采取相对应的教学方式,通过互动和设置探究性活动的形式,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并发挥这些因素对于学生数学学习的推动性作用。例如,在组织学生学习“数形结合”这一数学思想的具体应用时,为了使学生掌握以数代形、以形代数的相关应用,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讨论探究的形式发现不同类型数学题目的作答方式。由于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比较广泛,学生在具体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也需要结合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完成具体题目的作答,借助这一实际情况来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是非常有效的。
三、引导学生进行实践
任何一门学科的任何一项教学内容对于学生来说,进行实践都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一项重要因素。引导学生进行实践,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学生在自己实践的过程中收获到比听教师讲解内容更多的知识性内容。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结合数学知识进行实践,教师要结合具体知识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相关的教学活动。由于不同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侧重点有一定的差异,在组织学生进行实践过程中,实践内容和形式也有所不同。结合初中教学实际,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将部分理论性知识通过亲身实践的方式进行验证。在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时,教师要注意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参与感,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实践过程中,教师只扮演引导性角色,不对学生具体的实践提供实质性的辅助,这对于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也有极大的推动性作用。例如在教学“勾股定理”时,除了引导学生了解定理的具体内容以及适用于哪些问题,教师还要通过必要的讲解,使学生了解勾股定理的来源及通过相应的证明来解释这一定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内学生的基础数学知识掌握情况,按照某一标准把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然后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完成具体的实践过程。教师只需要将实践的内容和目的告诉学生即可,具体的实践过程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行自主思考。由于初中阶段学生年龄有所增长,通过讨论,他们可以找到最简单有效的实践方式,这对于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
针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不同方面以及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不同内容,采取相对应的教学方式,培养其知觉、感受等各项个人能力,发挥非智力因素对于学生数学学习的推动性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友好的互动创造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融入到班级学习氛围中,发挥班级对于学生个人的带动性作用是比较有效的。除此之外,通过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进行实际的实践都是符合初中阶段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