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课堂中学科素养的渗透方法分析
2019-04-07杨雪红
杨雪红
前言:历史是对过去历史事件、文化等方面进行讲解的课程,该课程本身具有文化气息,而且在高中历史中不仅有我国历史,而且还包括了整个世界的历史,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对整个社会的发展情况都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形成良好的学科素养。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将学科素养的培养当作是课堂教学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以此来转变教师自身落后的教学理念,通过采取多样化的方式,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探究,提升对历史知识的分析能力,从而培养学科素养。
一、改革教学方法,加强思维能力培养
对高中历史学科进行培养,是一个由低到高的过程,每一个个体在学科素养上都与个体天赋都拥有紧密联系,但是也需要依赖于后天的培养。思维素养是学科素养中非常重要的构成部分,也是在进行学科素养培养时的重点内容。但是,在学科思维当中,每一个个体都应当拥有良好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学科素养培养的重中之重。在对学生进行思维素养培养时,应当根据高中生自身思维所具有的特点,并尊重每一个个体的个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感悟历史[1]。因此,教师应当创新以往使用的教学方法,满足当下历史教育的需求,如在教学过程中插入相关的图文资料,以此来提高对相关历史事件与概念的认识。例如,在对《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这一节内容进行讲解时,其中会讲述到明清阶段皇权已经发展到了巅峰,此时可将这一阶段的管理制度与之前各个王朝的管理制度进行比较,然后将专制中央集权具体的形成情况更加清楚的呈现给学生。之后,再借助相关的史实资料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进行详细分析,让学生对该制度对我国历史进程的影响进行探讨,从而让学生在独立思考过程中不断学习,从而锻炼自身学科思维能力。
二、基于学科素养,科学设置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以学科素养为基础,对教学目标进行科学且合理设计。教学目标是否合理将会对学科素养培养将会产生直接影响,从而影响学生自身能力的提升与发展。教师在设置教学目标时,不仅要对历史教学所使用的标准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还要更加深入认识和理解学科素养,然后融合这两方面内容[2]。例如,当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进行讲解时,里面涉及到一个重大历史事件,即“五四运动”,教师应当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情况合理设计教学计划,并将教学工作划分为以下几方面内容:(1)让学生对“五四运动”发生的具体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2)对“五四运动”发生的具体原因进行讲解;(3)分析“五四运动”对于我国社会的发展所具有的意义;(4)当了解“五四运动”的所有情况以后,促使学生深深体会到的当时学生所具有的爱国情怀,以及为了抵抗外来者侵犯而不断奋斗的精神。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爱国主义情感,这对于我国未来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三、提高学生情感体验
在教学过程中,学科素养的培养与课堂教学中所形成的感悟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并将其逐渐转变为学生内在的品格以及外在行为。所以,教师应当采用多元化方法,将价值观与情感完美融入到历史教学工作中,从而起到陶冶情操的作用。教师在教学时要借助多媒体工具以及教师自身的语言,让教学工作能够得到良好开展,并充分发挥出多媒体工具所具有的作用与意义[3]。当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得到更多的情感体验与感悟,那么其自身学科素养也就能够得到较大程度的提升。例如,当对《抗日战争》这一节进行讲解时,教师通过网络对抗日战争的相关资料和素材进行搜集,然后通过多媒体进行播放让学生能够切实感受到在抗日战争过程中,我国军民所经历的苦难,并体会到解放军当面对各种艰难险阻而不退缩的精神。在培养学生自身学科素养时,需要对如何将历史知识转变为学科素养进行研究,所以教师要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形成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良好精神,推动学生高素质人格,从而为培养学生学科素养加强引导,让学生能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还能够在学科素养上得到提升。
总结:总之,在当下历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学科素养对于其自身发展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培养学科素养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实现的,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历史教师能够根据教学具体情况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加强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在教学工作中能够处处体现学科素养培养,并且教师还应当用热情和饱满的情绪以此来感染学生,促使学生学科素养这一目标得到培养与实现,从而实现学科素养这一培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