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如何加强党的制度建设?
2019-04-06李贵文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强调“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将制度建设贯穿党的各项建设之中,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党的建设总体布局所作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对新时代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什么是党的制度建设?
党的制度建设就是把长期以来党的领导工作中和党内生活中的经验教训加以总结和概括,形成党的成员必须共同遵守的党内法规、条例、规则等党的制度,并狠抓贯彻落实。党的制度建设作用在于调节党内关系,指导党内生活,规范领导行为,保证党的事业顺利发展。党的制度建设主要包括:以党章为根本加强党的制度建设;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建立健全党的制度体系;提高制度执行力,切实抓好制度落实。
二、为什么要把制度建设贯穿各项建设之中?
把制度建设贯穿各项建设之中,是对党的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高度重视制度建设,是我们党管党治党的一贯做法。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包括制度建设在内的党的“五大建设”,十八大将“五大建设”写入党章并强调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十九大把制度建设单列出来,要求贯穿党的各项建设之中,明确各项建设都必须紧密结合制度建设进行和展开,都必须落实到具体制度建设上。如果说理想信念教育好比补足精神上的钙,是管思想、管灵魂的,那么制度建设就如同通经络、养血脉,通过把制度建设贯穿党的各项建设之中,以有效衔接、相互配合的制度体系保障党的各项建设系统发力、共同作用,从而有效增强党的建设系统性实效性。
把制度建设贯穿各项建设之中,为新时代推进党的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修订颁布了90余部党内法规,既有力推动党内法规体系建设,也为党的各项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制度支撑。十九大对党章作出修改,将5年来管党治党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成果以党内法规最高形态加以固化,使我们党在新时代加强制度建设有了根本依据,为新形势下推进党的各项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可见,党的其他各项建设的推进有赖于制度持久发挥作用,只有各项党内法规制度系统配套,制度笼子扎密扎牢,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才能越建越好。
把制度建设贯穿各项建设之中,是推动党的建设常态化长效化的重要举措。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一项长期性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党的各项建设的经验成果,最终都要靠制度来巩固和深化。如果不把好的经验做法固定下来,不立下长期遵循的规矩,很可能出现“抓一抓就紧、放一放就松”,甚至半途而废的情形。在推进党的各项建设过程中,既要坚持实践探索在前、总结提炼在后,及时把好的经验做法上升为制度规定,把管党治党规律体现在其中,更要狠抓制度执行,防止制度成为“稻草人”,只有把尊崇党章、依规治党落实在党的建设各个方面,才能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三、新时代如何加强党的制度建设?
站在新时代新起点上,广大党员干部要善作“加减乘除”四种方法,切实以实际行动加强党的制度建设。
一要善作“加法”,加强制度信仰。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从严必有法度。加强党的制度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的必然要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事关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当前,一些党员干部的党内法规意识比较淡薄,对党的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重视程度不足,缺乏依法治党、依法治理、依法治权的法治思维和法治实践,欠缺依法执政、科学执政、民主执政的领导水平和领导能力。对此,加强党的制度建设,广大党员干部要着力强化制度信仰,坚持在思想上把党的制度建设摆在党的建设的重要位置,不断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进一步提升法治意识、制度意识、纪律意识,提高对党的制度的学习教育和实践运用能力,努力在全党共同形成尊崇制度、遵守制度、捍卫制度的良好法治环境和制度氛围。
二要善作“减法”,减少制度盲区。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以党章为根本遵循,统筹推进各位阶、各领域、各层面、各环节的党内法规制度建设,逐步形成了“1+4”为基本框架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虽然我们党始终重视党的制度建设,党内一些主要领域基本实现了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但是在新时代新形势下,我们一些党内法规制度的建设规划还不够到位,一些党内法规制度的制定工作还滞后于时代发展和党建发展需要。对此,加强党的制度建设,广大党员干部要着力减少制度盲区,紧扣新形势下时代发展和党建发展之需,结合本单位本地区本部门实际,对党的制度规定进行全面梳理、查漏补缺,努力发现当前党的制度建设的缺位和漏洞,科学确定今后党的制度建设的工作方向、重点和着力点,为下一步更好地开展党的建设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要善作“乘法”,建设制度体系。长期以来,我们党大力加强党的制度建设,制定了大量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为规范党组织工作、活动和党员行为,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但是,我们也要客观认识到,当前党的制度十分庞杂、新旧并存,一些党的制度依然存在不适应、不协调、不衔接、不一致的“四不”问题。例如,有的制度规定可能滞后于实践发展和形势任务需要;有的制度规定可能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相抵触;有的制度规定相互之间可能交叉重复、冲突打架。对此,加强党的制度建设,广大党员干部要着力建设制度体系,一方面善于认真学习各位阶、各领域、各层面、各环节的党内法规制度,另一方面善于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摸清“家底”,结合本单位本地区本部门的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情况,建立健全各项党的制度规定,推动党的建设在实践中形成体系、取得实效。
四要善作“除法”,消除制度破窗。党的建设需要党的制度的约束,而党的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实施,制定制度是为了落实和执行,而不是使之成为摆设。我们党高度重视制度的制定,注重加强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逐步形成了一个以党章为统领,各项具体制度相配套的制度体系。制度一旦制定,就要严格执行。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有些政策规定是约束性的,有些明确是刚性要求,却成了“稻草人”,成了摆设。这样就会形成“破窗效应”。对此,加强党的制度建设,广大党员干部要着力消除制度破窗,认识到“制度的制定是基础,制度的执行是关键,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坚持一手抓制度制定,一手抓制度执行,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不断提高制度执行力,坚持钉钉子精神,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狠抓制度落实,不断让铁规发力、让禁令生威,确保管党治党的制度落地生根。■
相关链接
话说制度
一般来说,制度就是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规则。制度是人类社会基础性的部分,制度的优劣、制度的执行情况,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制度有好坏之分,好的制度之所以重要,主要在于:第一,制度让人们彼此信任,为分工合作提供了基础,最大限度地预防和避免行为中的机会主义;第二,制度能够给人预期,让人明白行为会产生的后果,特别是行为会给自身带来的收益和成本,可以说,制度将人类的行为导入了可预期的轨道;第三,制度能够产生秩序,能够让社会各个方面、各个部分有效发挥自己的功能,能够有效避免和惩处越轨行为,让社会在有序的状态下运行;第四,制度能够推动发展,好的制度能够有效激发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推动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发展。正因如此,制度建设从来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中心命题。
制度的生命在于落实。制度的落实,需要制度本身具有科学性、可行性,也需要用惩处的手段来予以保障,同时,也需要每一个人敬畏制度、自觉服从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