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视角下的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探讨
2019-04-04赵琴霞
摘 要: 文章以供给侧改革的视角,分析了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存在的问题,对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供给侧;地方本科;院校;转型
地方本科高校是区域经济发展、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合理布局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主体性作用,促进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是高等教育结构优化的重要战略。原教育部长袁贵仁在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记者会上说,转型发展究其本质来说,是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供给侧改革要求高校必须主动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精准研究经济社会发展和就业市场的需要,主动调整专业设置和招生规模,努力提高就业率和提高就业质量,提供高质量的高等教育,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促进高素质人才的输出。
1、供给侧改革视角下的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1 办学定位模糊
长期以来地方高校基本是按惯性化发展办学,既缺少鲜明的学术型办学特征,更难以体现技能型的办学特点,即使近几年高校了一些改革,但实质性的变化并不大,很多专业性强的大学有日益向综合性大学发展的趋势。一些高校盲目铺摊子,缺少向高精尖,提高特色和质量方面发展的导向,与现实需求脱节。高校的转型发展首先要明确向什么方向转的问题,只有合理的明确的定位,学校才有明确的发展方向,教师才知道应该怎样教,学生才知道应该学什么。
1.2 专业设置同质化
我国高校本科专业目录的设置缺少灵活性,没有体现不同教育类型的特点,一些地方高校并未深入了解和科学预测市场的实际需求和发展趋向,没有根据自身优势和特色设置学科专业,而是盲目跟风导致专业设置趋同化现象严重,缺少办学个性和特色。如对教学设施条件要求不高的学科专业,例如法律、财会、新闻传播、工程管理等一哄而上地争相设置,造成专业雷同千校一面的同质化现象,导致人才培养的学科专业结构与产业行业结构严重错位。
1.3 课程体系陈旧
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就是要树立质量第一的理念,扎扎实实地从抓人才培养质量入手,回归大学根本,主动回答并破解难题,做到以自身发展引领社会。地方高校普遍存在课程体系未突出应用型特点,理论教学过多,实践实习教学力度不足,教学内容陈旧或理论脱离实际,教学方式方法僵化呆板,课堂教学未能真正做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满堂灌,填鸭式,照本宣科你说我听的教学仍然普遍,未能真正实现“以学生为本”,将之作为"社会人来培养,只关注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而忽视人文素质教育,导致人才素质结构存在较大缺陷。
1.4 双师型教师队伍不足
地方本科院校在过去较长时间内强调以高学历主要指标选拔配备专任教师,形成了以高水平院校高层次毕业生为主体的教师队伍,但由于教师承担的教学任务普遍较为繁重,缺少足够时间和精力到生产一线锻炼,造成地方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比例不高。
2、供给侧改革视角下的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思考
2.1转变发展理念,以转型发展解决学校办学的瓶颈问题
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树立应用型大学办学理念是前提。目前,在政策层面,国家和教育部出台了系列政策,显示了中央政府推动地方本科高校转型的坚定决心,也表明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教育发展战略。同时,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也积极响应,纷纷出台了相应政策引导和推动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对地方本科高校来说,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是响应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更是改变学校发展困境的理性和现实选择,一定要树立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的理念自信和道路自信。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公共服务快速发展的阶段,需要大量的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地方本科高校应抓住这一历史发展机遇,进一步树立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加大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力度,努力解决学校办学中的瓶颈问题。
2.2对接产业需求,优化专业设置
根据供给侧理论,地方本科院校要面向社会和市场需求,以社会、行业及产业的实际需求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所需的学科基础为导向,促进应用性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推进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型产生了一批更高技术要求的新职业,行业企业生产管理一线技术技能型人才结构性短求,而不是有什么样的教师就开什么样的专业,哪个方面的教师力量强就扩大这个专业的招生数量。要立足长远,形成学校常态化专业调整机制,通过区域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调研,科学预测和分析区域人力资源的未来需求,联合利益相关者构建地方未来人才需求模型,使学校的学科专业设置更具科学性和前瞻性。地方本科高校应强化对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改革的认识并付诸实践,需要对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和未来产业对人才需求的趋势进行市场调研"分析,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链主动调整专业设置,增强专业设置的针对性与实用性,增加课程体系设置与职业标准的有效对接,推动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大学的转型。
2.3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供给侧改革的核心理念就是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所以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与应用型教学模式相匹配,地方本科高校应紧紧抓住产学研用深度合作这条主线,实现产教融合协同发展,大力探索多方位、多層次、多领域的学校与行业,学校与企业,学校与科研院所等多种合作模式。如地方本科高校可以通过“引企入园”共建生产经营实体,“订单培养”等多种合作模式培养应用型人才,还可邀请行业企业参与到学校的专业建设,建立校企合作实践基地。在教学模式上,由以教师教学为主转变为以学生实践为主,即减少理论课程的上课时间,增加实践、实训课程的上课时间,真正把课堂教学与学生实践实训结合起来,增强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建立产学研用培养评价指标体系并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确保人才供给质量。
2.4师资队伍建设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关键
地方本科高校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不仅需要应用型专业课程体系,更需要应用型的教师队伍来落实,培养为数众多的“双师型”教师是转型的必然选择。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和教师的综合素养与教学能力是转型发展成功的关键,也是供给侧改革在高等教育领域结构优化的具体体现。通过技术开发项目、协同创新项目、政产学研合作共建平台汇聚人才,打造师资队伍,如选派中青年教师到境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和大型科技企业访学研修,也可以外聘企业或行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为学生提供工程案例教学、生产实践指导,不断完善机制导向,使“双师型”教学师资和技术研发师资协调发展。因为,实践证明,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只有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老师才能够培养出来,拥有一支高质量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地方本科院校确保人才供给质量的关键。
2.5完善评价制度,促进转型发展
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要充分发挥评价制度在学校发展动力方面的导向作用,引导和激励教师努力把课堂理论环节和实践环节有机统一,相互对接,引导教师重视应用型科研,以此支撑教学,并把社会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带到课堂到来,使地方院校真正成为地方科技与经济发展的中心。在教师关心的职称评聘、学生评价方面都注重以实践成果为导向促进转型发展。比如,可以通过社会第三方评估,客观评价学校专业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引进国际质量标准,立足应用型人才的核心理念,从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多方面向应用型发展。
3、结束语
经济的变革必然带动高等教育的改革, 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供给侧改革在高等教育领域结构优化的具体体现。地方本科高校应强化对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改革的认识并付诸实践,实现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有效供给。
作者简介:赵琴霞(1967.11--),女,汉,内蒙古包头人,辽宁科技学院资土学院教授级高级实验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及测绘工程实践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