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地方高校转型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与对策
2019-04-04刘静
刘静
摘 要:地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具有时代的大背景以及现实的紧迫性。各地方高校要通过探索与实践,逐渐摸索自己的转型和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
关键词: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转型;创新
科研立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体制研究,立项号:XTSK53.
2014年3月开始,教育部表示中国高等教育结构要进行战略性调整,全国600多所地方高校也就是1999年以后专升本的高校,要实行向应用技术型和职业教育类型转行。2014年4月,近200所地方高校在河南驻马店开会,探讨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做出的相关战略部署,达成“驻马店共识”,成立了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地方高校开始进入转型进程,开始了创新人才模式的探索。
一
各地方高校进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逐渐摸索自己的转型和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并就一些共性东西达成了一下几个方面的共识。
各地方高校应当在全面、准确理解“转型”政策背景基础上,科学把握培养模式创新,注意科学定位、注重特色发展,避免走入“千校一面”的误区和陷阱。中国地域辽阔,地方高校众多,办学历史长短也各不相同,学校类型、层次也就各不相同,拥有不同学科专业结构和不同教育教学资源,这就需要学校转型与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要求、策略与路径各不相同,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积极寻找与社会需求的对接点,根据学科专业结构体系等实际,充分利用优势学科专业教育资源,使的学科相互渗透,专业相互复合,共同支持应用性、创新性人才培养。
地方普通高等学校在探索转型和培养创新人才模式时,尤其注意在发展目标定位等方面不要混同高职院校,特别要合理设计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并将其融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并由此引导学校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基于地方高校现实状况,地方普通高校应从发展目标、发展定位、发展战略等方面,有效服务和充分满足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积极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性人才,同时也要针对性进行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以及文化传承与创新,还要在突出人才培养这一根本任务要求基础上,充分发挥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对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支持与促进作用。
学校的转型和创新人才的培养要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出发,进行准确定位,科学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全面调整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有效推进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根据新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去系统构建新的育人体系与环节。
地方普通高等学校在探索转型和培养创新人才模式,关键因素是师资队伍建设问题。既要注意引入实务部门专家参与人才培养模式设计以及实验实训教学等人才培养工作,也要通过多种形式引导教师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由此促使教师更新教育理念、调整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为有效推进“转型”,既需要政府主管部门自身努力进行政策调整和职能转换,也需要学校内部系统推进观念更新、制度调整和机制改革,还需要政府、社会和学校一起有效建构人才需求导向与考核评价机制。
二
新建地方高校一般办学时间不长,在探索转型和培养创新人才模式时,在教育观念,办学基础,办学经费,师资队伍,管理水平等诸多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与不足亟待解决。
在教育观念方:观念滞后,同质化相当严重,盲目地求全求大导致个性和特色不明显。人才培养模式不适合社会实际需求,人才培养与市场脱节,学生进入社会后竞争力不强。
在办学基础方面:一般都较薄弱,由于缺乏办学经费缺乏,办学条件难以满足发展的需要,校舍设施,实验室设备,大学生创新平臺,图书资料等建设等都与学校发展速度不匹配。
在师资队伍方面:教师队伍水平偏低,许多教师都是新人缺少必严格的训练,教育结构上普遍存在生师比过高的问题,一些学校问解决师生比偏高比例甚至还去企事业虚假的聘用教师。有的青年教师甚至不会写教案,导致教学中照本宣科现象的很多,教学效果不佳,另外由于学校缺乏学科领军人,致使学校竞争力不强。
在管理水平方面:管理水平与国家教育部评估指标存着较大差距。原来低层次的运行管理模式跟不上教育改革的发展需要。两级管理流于形式而使得质量监控不到位。建立新的办学理念、定位、模式是地方高校紧迫需要和任务。
在专业设置方面:许多地方高校都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不同步,由于学校内部的专业设置和调整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供求失衡,再加老专业调整后师资去向难以解决,造成师资专业人才的供大于求就是供小于求,最终造成专业调整艰难和教学改革雷声大雨点小。
在学生个体方面:现在的学生过非常强调个人价值而往往忽略社会需要。追随社会的时髦,追求高工资收入低劳动强度,毕业后不愿到艰苦的地方就业而造成产生供求矛盾,一些专业学生供求不足,而另一些专业毕业生则过剩就业艰难。
造成以上问题的主要愿因,首先,学校在于学校没有树立起全新的教育理念,没有从学校的教育理念多年以来的计划框架走出来,真正走到市场经济需求框架中,实现从只知追求培养基本理论知识到注重全面培养素质和能力的转变。
大多学校特色不鲜明,部分学校虽有一些人无我有的特色,但往往真正的实力不强,水平不高,是一种低层次的特色。其次,学校管理偏差与学校的学术氛围的缺乏,使的部分教师的没有责任心、事业心、上进心。在专业上缺乏开拓进取的敬业精神,不能做到长期艰苦奋斗做学问。第三,由于大多数地方政府对地方院校投资较少,办学资金的瓶颈制约造成学校改革有心无力,在探索转型和培养创新人才模式的道路上举步维艰。为了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行,部分地方高校只能通过不断扩招学生,不增加师资数量和质量,减少学校各项配备来维持运行。
三
地方普通高等学校要探索转型和培养创新人才模式发展,首先要注重争取国家政策支持,财力支持,在学校基础建设方面有突破发展和壮大,同时科学设计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新模式,走出自己一条特色办学之路,重点实现下面几点:
转变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新办的地方本科院校一般都是从多年的专科学校转变而来,这些学校在多年的自身发展历程中积淀多年的陈旧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往往成为一种阻阻碍新的教育理念和新教育创新模式的绊脚石。因此,结合学校发展实际,与时俱进,使新的人才观和办学观念不断深入人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教育思想为核心,把在探索转型和培养创新人才模式落实到教学和管理整个过程中。
科学定位,特色发展:新建地方本科大学都必须合理找准自己定位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拓展的自身生存和成长空间,从而造就出具有竞争力创新的人才。只有找准定位以特色求发展,转变传统方式通过错位竞争探索出培养创新人才模式,把创新人才培养作为自己的根本使命,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只有立足地方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将目标定位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服务当地社会实际需要,培养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和创新人才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正确选择。
积极创新教学手段与方法: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就必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改变传统的以灌输式讲授为主的教学,围绕核心培养目标,创设情境教学环境,从以“教”为中心转向“教、学、做”统一,充分发挥学生能动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与形式,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和能动性,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与形式。教学要明确每一单元、每一章节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任务,然后根据这些目标确定相应的目标任务确定教学内容,再根据教学内容、辅以案例教学法、项目导向法、任务驱动法、情景模拟法等多样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和组织相应的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