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和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2019-04-04史伟刚

科学与财富 2019年4期
关键词:弘扬中华中华民族

史伟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自觉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重点做好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工作,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成为全社会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

一、深刻理解总书记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系列讲话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建设作出了一系列精辟论述,把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到治国理政的历史新高度,体现了深刻的文化战略思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高度肯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精神和当代价值,赋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一是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提升到了一个新阶段。文化是软实力,文化兴,则民族强。文化是标志,是区别一个民族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习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等。总书记把文化上升到精神基因,基因承载的是遗传,释放的是性状和作用。学习总书记讲话,使我们对文化的认识又有新的收获与撞击,对文化的定位、作用、影响都有了新看法,特别是对文化引领风尚、凝聚人心、服务群众、推动发展上的作用,有了新理解。二是把两对关系阐述到一个新高度。两对关系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论述与中国梦的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优秀传统文化。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因此中国梦的实现同时也是中华民族价值观、价值理念追求仁爱、正义、大同等理想的实现。总书记指出了中华文明史就是一部核心价值观的传承史。中华文化是根,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基。这就把中华文化与民族复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统一起来了。

二、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源泉

价值观属于文化范畴,它的形成、发展,一刻也离不开历史文化传统。核心价值观是在一个国家、民族的长期发展中孕育形成的,反映这个国家、民族的文化积淀和精神基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必然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首先,在表现形式上,党的十八大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概括为“三个倡导”,这个概括言简意赅,通俗易懂,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简洁、明快的语言风格和大众化、通俗化的特点,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烙上了传统文化的独特印记,展示出雄浑深厚的文化底蕴,具有鲜明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其次,在具体内容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3个层面的倡导直接或间接地继承了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华。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借鉴了传统文化中“自强不息”、“以和为贵”等思想。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借鉴了儒家“天人合一”、“允执厥中”、“隆礼重法”思想。“自由”在古代多指人通过发扬善心,进而知性、知天,“参天地之化育”,最终实现天道与人道交融互通,达到物我为一、天人合一的境界。“中则正”,一个人如果能守护善性,言行不偏不倚,就会保持公心,体现公正。“法治”在传统文化中作为德治的重要补充,受到不少思想家的推崇。个人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传承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美德。“爱国”是中华儿女矢志不渝的信念,是我们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诚信”思想最早来自儒家,《中庸》讲:“诚者,天之道”。天道至诚、真实,所以,人道也应如此,人性真诚善良。“信”为人言,人要言必信,行必果。由“诚”到“信”,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儒家认为,仁义礼智信是每个人都应遵守的道德规范。“仁”的推行表现为善待他人,推己及人,即“友善”。“义”的推行表现为处事得体,办事尽心,即“敬业”。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中闪耀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源泉。

三、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和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考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精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把握好一下几点。

一是坚持继承转化与创新发展相结合。价值观属于社会意识范畴,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长期发展过程中的文化积淀和思想结晶。我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根植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土壤基础上,结合时代特点和时代要求加以创造性转化发展起来的。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认真汲取中华文化的思想精华、道德精髓,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求大同的时代价值,继承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思想和精神,在坚持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大力推进文化体制创新、文化内容创新以及传播手段创新等等。只有建立在继承基础上的文化创新,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在弘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中固元气、展特色,进而充分发挥文化引领风尚、凝聚人心、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独特作用。

二是坚持情感认同与理性认同相结合。优秀传统文化是在民族发展过程中长期积淀和形成的,深深镶嵌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社会生活和社会文化之中,获得了整个民族的情感认同。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充分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在市场经济中的价值,对传统文化进行重铸再造,并成为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支撑,使时代精神和传统文化相互交织,做到情感认同与理性认同相互结合。可以说,民族复兴呼唤民族精神,现代化呼唤时代精神;民族精神立足于民族的情感认同,时代精神强调时代的理性认同,二者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缺一不可。

三是坚持充分挖掘与辩证对待相结合。面对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我们吸取什么,扬弃什么,直接决定着民族精神的延续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取向。要始终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弘扬,为我所用。是始终按照习总书记提出的“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的要求,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四是坚持组织推动与群众参与相结合。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必须紧密结合时代特点,根据时代需要合理汲取,与时俱进,努力寻求切实可行的途径和方法,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要加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建设,对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作出通俗易懂的表达,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使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要依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做好讲清、挖掘、阐发、宣传文章,从国家、社会、家庭、个人等多个层面和维度,着力构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机制和氛围,彰显文化优势。要采取组织推动与群众参与相结合的方式,依托各类场馆、讲堂、社会团体,借助重要节庆日、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运用新兴媒体、公益广告,以灵活多样、品位高雅、创意新颖的形式,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用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社会主流价值,培育文明风尚。要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通过音像视频、“演展赛”“讲听学比”“道德讲堂”“传承家风家训”“讲好中国故事”、道德人物评选、精神文明创建、企业文化建设等活动深入推动,使其进矿区、进班组、进岗位、进现场、进家庭,真正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有利于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使其真正起到精神导航的功能和助推剂的作用。

猜你喜欢

弘扬中华中华民族
弘扬爱国精神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弘扬雷锋精神,既不左,也不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