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强化国家认同的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探析
2019-04-04郑婷陆阳
郑婷 陆阳
摘要:当今世界现代国家的国家认同在全球化、多元主义等浪潮的冲击下出现裂缝,种种因素改变着国民对于国家政治、文化、历史多方面的观念,造成国家认同危机。档案具有见证历史、传承记忆等作用,有效地开发档案信息资源能够强化国民的国家认同。论文针对强化国家认同对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提出的三点要求,提出了以下三条实施路径:建设开发富有国家特色的档案资源,加强国民自豪感;严格遵循历史真相开发档案资源,形塑国民归属感;深入挖掘档案资源,建构文化共识,增强国民凝聚力。
关键词:国家认同档案信息资源信息资源开发
Abstract: The national identity of the modern world in todays world has cracked under the impact of globalization and pluralism. Various factors have changed the peoples views on the countrys politics, culture and history, and caused a crisis of national identity. The archives have the functions of witness? ing history and inheriting memory, and effectively de? veloping archives information resources to serve the nationals can strengthen national identity. In order to strengthen national identity,thereare three require? ments for the Exploitation of archives information re? sources, the following three implementation paths are proposed: building and developing archives re? sources with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to strengthening national pride; strictly following the historical truth to exploit archive resources and shaping the sense of national belonging; exploiting deep into archive re? source and constructing cultural consensus to en? hance national cohesion.
Keywords:National identity; Archives information? resources; Exploitation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认同”研究涉及哲学、社会学、历史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认同是指主体在社会活动中对自身或群体特征、差异性的认识,是否定与肯定的辩证统一。张军认为:“国家认同,是指在有他国存在的语境下,人们构建出对某一国家的身份感。”[1]贺金瑞、燕继荣认为:“国家认同,是指一个国家的公民对自己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道德价值观、理想信念、国家主权等的认同,即国民认同。”[2]一个现代国家的构成包含了领土、国民等有形资源,也包含了政治制度、社会结构、历史文化等无形资源。国民通过认可、接纳、服从和忠诚这些构成要素并形成对国家的认同感,国家认同是国家合法性的重要来源。国家认同是一种在多方因素作用下产生的复合型认同,它是促进国家内部各成员之间交流、融合的重要内在因素,具有维护国家正常运转,保障国家繁荣稳定发展等作用。国家认同是现代国家的生命所在,失去了国家认同,现代国家也就失去了所有意义。[3]
在全球化的时代,资本快速流通,逐渐模糊了传统的国家界限,国家认同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国家认同并不是天然形成的,它是在不断构建并动态发展的。档案作为政治、文化和记忆的承载物起到建构、强化国家认同的作用。加拿大档案学者特里·库克认为“档案从支撑学术精英的文化遗产转变为服务于认同和正义的社会资源。档案工作者自己的身份确定为:作为专家引领社会借助基于证据的共同记忆找到社会的认同。”[4]然而封闭保存在档案馆中的档案是无法发挥作用的,只有高效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提供利用才有助于强化国家认同。档案资源建设是指档案部门为本区域、本部门的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分工协调,形成档案信息资源库而开展的一系列创造性工作,它是檔案工作永恒的主题,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实施的系统工程。[5]强化国家认同对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提出了三点要求,本文在分析了档案信息资源强化国家认同的两个维度之后,针对性地提出了三条强化路径。
一、强化国家认同对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提出的要求
(一)明确国家区分界限
科学技术的发展加快了全球化进程,人口、资源、信息不间断流通,在这样的浪潮之下,传统国民的社会生活与观念发生剧变,并引发了对国家认同的解构。从政治角度看,越来越多的“小共同体”、国际组织和超国家体产生,已有的国家认同发生转移,向上转为超国家认同,向下转移为次国家认同。全球化造成国家权力开始分层化和中空化,国家在权力体系中的中心地位受到一定程度的动摇。[6]全球化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也不是世界经济中唯一的参与者,资本全球化、市场全球化束缚了国家权力的管理范围,“国家的整合能力被削弱,有关国家的整体性观念被消解”[7],这使得国民对国家的管理能力出现信任危机。
认同是相同与差异的辩证统一,认定“我是谁”排除“我不是谁”,之于国家认同就是“我是哪个国家的国民”“我不是哪个国家的国民”两个问题,国家认同实际上是国家认异。强化国家认同要求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具有明确国家区分界限的功能,档案作为国家发展进程中的原始记录,通过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有助于国民明确国家认同边界,建构关于国家的集体记忆。20世纪末香港、澳门回归以后,虽然出现过一些不和谐的声音,但现在两地人民关系融洽,坚决拥护“一个中国”原则,这其中档案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澳门中央图书馆与澳门历史档案室共同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出版了《中葡关系四百五十年》,书中对于中葡关系历史、澳门主权移交等都有详细说明,推动了澳门人民正确认识其与内地同胞的关系,强化了国家认同。
(二)准确还原国家历史
明确国家认同中国家区分界限是分清自我与他者的区别,是认同中对“异”的强调,同样,认同中对“同”的理解也需要借助档案。档案是国家社会生活的产物,是对历史事件的原始记录,具有较高的真实性与客观性,从某种程度上说档案构造了历史。强化国家认同还要求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必须真实、准确地还原国家历史,国民通过档案在国家历史中找寻血脉根源、矫正错误观念,实现空间、时间上的追溯与认同。
身处信息化社会,人们每天都要面对海量信息,然而这些信息却难辨真假。尤其是网络上充斥着大量碎片化、零散化的信息,在这个人人都能发声的自媒体时代,经“有心之人”拼接、曲解之后形成的虚假历史信息,一旦被大范围传播将会造成国民集体记忆的混乱,削弱国民凝聚力,弱化国家认同。比较典型的就是历史虚无主义,它通过消解和解构历史,否认一些人们已经普遍接受的事实,强调历史是一种可以随意涂鸦的“空”或“无”。[8]2018年10月11日,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沈淑静老人辞世,网友“无限派_”在这条微博讣告下留言“南京大屠杀不存在”而引起公愤,据悉目前该账号处于封号状态。该网友的言论引发社会恶劣影响的原因在于公然否认南京大屠杀这一被公认的史实,伤害了民族情感。早在2015年,《南京大屠杀档案》就已入选《世界记忆名录》,文字、胶片、照片等档案真实还原了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场景,具有极高的权威性和真实性。
(三)突出国家文化取向
全球化的过程也是多元文化互动、碰撞、融合的过程,现代公民意识觉醒、个人利益得到尊重,单一的价值取向被多元价值取向取代,削弱了传统文化在国民中的凝聚作用,出现国家认同危机。公民对于国家背后价值取向及文化传统的坚持开始动摇,对所属国家的立场感也有所混淆。[9]
多元文化冲击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维系根基,文化认同是共同体最稳固而长久的黏合剂[10],一旦国民文化认同出现裂缝,国家认同必定会受其影响。档案是人类社会活动的衍生物,不仅真实记录着国家发展的历史进程,也保留、传承着发展过程中的优秀文化。在这样一个多元文化背景的时代,档案肩负着教化国民、继承传统文化的使命,把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档案资源开发建设中,既有利于传统文化发挥新光彩,也有助于在多元的文化取向中突出国家文化,开发富有国家特色文化的档案资源,以兼容并包的态度积极消除认同差异,以此唤醒国民对国家历史、传统文化的认同,达到建构文化共识、强化国家认同的目的。比如,在中国台湾问题上,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自1984年向中国台湾学者开放档案后,先后编辑出版了《台湾“二二八事件”档案史料》《台湾光复和光复后五年省情》《台湾光复档案》《馆藏民国台湾档案汇编》等档案编纂成果,以坚持“一个中国”为原则,为促进两岸同胞携手共进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强化国家认同的维度分析
(一)纵向维度强化国家认同
档案的起源几乎与国家起源处于同一时期,档案从萌芽到成熟是为了适应国家管理的需要,早在殷商时期的甲骨档案就是作为一种记录政治生活的工具而出现。因此,国民通过档案信息或档案本身能了解国家建立初期的历史,回答国家认同中“什么是国家源头”的问题。档案也连接着过去,是记忆的载体,档案所记载的信息是建构国家记忆不可或缺的素材。档案被视为关于过去、历史、遗产、文化,关于个人根脉和家族关系以及关于“我们是谁”的被建构的记忆,它们连接着过去,使我们得以窥见人类共同的轨迹。[11]历史档案是关于国家认同的关键性叙事,档案信息资源是反映社会变迁的重要资源,它是中国几千年来历史的见证者。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从纵向维度来说,就是要再现中国历史、传承国家记忆。
档案信息作为一种真实、连续的历史线索,在历史的纵向维度形成普遍的国民记忆,以此来建构、强化国家认同。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是将档案信息具象化并呈现在国民眼前的过程,这有助于国民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获得国家归属感。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是对档案的一种再造,开发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如选材、编纂、注释等都将零散在历史中的档案重新整合,使之成为一条完整的记忆链。
(二)橫向维度强化国家认同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任何一个时期的横向截面上的档案都记载了当下社会的全方位信息,档案在横向维度通过比较“我”与“他”的区别来感知对“我”的认同。档案信息是关于国家的综合性记载,档案记录和反映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档案信息覆盖全体国民,小到个人成家立业大到国家政治选举,在横向维度上为国民提供关于国家认同的不同视角、层次的基础资源。
在横向维度的国家认同中最基本的认同是国民对于国家政治体系的认同,它是维护现代国家稳定的基础。2007年底,国家档案局印发《关于加强民生档案工作的意见》,要求建立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2008年5月,《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开始施行,这也标志着国民的信息权利开始受到保障。全覆盖的档案资源体系以及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有助于国民在政治体系中找到自己的角色定位,充分了解自身是如何参与到国家运转中的,并获得归属感、参与感与成就感,通过形成对所属国家与非所属国家的差异感而强化横向维度的国家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