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教育应靠特色取胜
2019-04-04罗燕
罗燕
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韩平
对于民办教育来说,2018年可以说是规范整顿年。一系列政策法规发布,校外培训机构的治理密集开展,引起了极大的社会关注。
上海、杭州、成都等地出台了《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细则,“跨区域招生”“公民同招”等内容引发争论。
民办教育如何健康发展?就相关问题,《民生周刊》专访了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韩平。
民生周刊:您怎么看待现阶段民办教育的发展状况?它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韩平:我国民办教育发展差异还是比较大的。在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地区起步早,发展快,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迟缓。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认为在不同地区、不同发展阶段,对民办教育同样需要,并且这是一个趋势。
民生周刊:为什么不同地区、不同发展阶段都需要民办教育?
韩平:从群众对教育的需求看,民办教育是需要的。像东部地区已经解决了有学上的问题,群众对教育有一种多样化的需求,公办教育很难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的教育需求,民辦教育可以满足。中西部地区的入学率还没有很高,群众的愿望还是有学上,民办教育可以解决有学上的问题。
从国际惯例来看,经济再怎么发达,教育经费再怎么充沛,还有大量的社会力量办的学校,因为要满足不同社会群体对教育的不同需求。
这也是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如果只有公办教育,就会活力不足。有民办教育,就能相互竞争、相互促进。这对公办教育是一种推动,整个教育的发展水准可以提高。所以民办教育是必须的,也将长期存在着。
民生周刊:在您看来,我国民办教育目前存在什么问题?
韩平:我认为主要问题是我们对民办教育的定位不准。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发展水平,对民办教育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每一个区域对自己兴办民办教育也应该有不同的定位。
另外,现在我们对于民办教育是鼓励有余,支持不足,引导不到位。
从中央到地方都大力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但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东部地区,有些政府官员把兴办民办教育当作一种政绩,或者当成手中的一种资源,不经过市场调研就批了民办学校。中西部地区,可能有一些地方政府为了甩包袱,少投入,就去办民办教育,没有切合当地的实际,这是一个问题。
办了民办教育以后,对民办教育怎么支持,要有相应的政策,并且这些政策要到位。但有一些地方政府让民办教育办起来后,就不管了,有时候这些民办学校很难维持。
我们现在对民办教育的引导不够,民办学校现在是自由生长,结果就是不规范的。不规范了之后,要来管了,但我们现在的管理往往是运动式的,不是一种持久的依法的管理。
民生周刊: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样让民办教育更健康地发展呢?
韩平:第一,我们要端正办学思想,也就是我们要考虑到老百姓对教育的多样化需要。作为举办者来讲,它是公益性的,并不是为了去赚钱而去办这个学校。
第二,要明确价值定位。民办教育存在的价值在哪里,如果说一个民办教育按照像公办现在一样的办法,你就失去了价值定位。民办学校的价值在于高质量、有特色、更有活力,要往这个方向去办。这个价值定位就是办好民办教育的一个根本点,也是民办教育能够健康发展的一个关键点。
比如,现在有一些民办学校,像公办一样办学,无非就是挑一些好的生源。这样公办教育起来后,老百姓就不愿意到你这里来了,那时怎么办?你存在的价值在什么地方呢?
另外,要形成一种良好的生态,协调好公办、民办教育,这个很重要。管理就是为了把生态搞好,任其自由生长,就把生态破坏掉了,最终吃亏的是老百姓。
民生周刊:良好的教育生态应该怎么建设?
韩平:要了解区域的需求怎么样,就是到底需要多少民办教育,根据老百姓的需求来定。如果民办教育的量适当,就是协调的。不适当以后,就不协调了。
要解决办什么样的民办教育,如果民办教育跟公办教育互为补充,相互促进,这个生态是良好的。所以,办民办教育关键不是抢生源,而是自己要有特色。比如,个性化教育,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培养方案,这个公办教育是无法跟你竞争的,老百姓也需要。这是育人的质量。
另外,就是怎么管理的问题。我国要从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型,而现代教育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那就是人本化、个性化。我希望的民办教育在这种转型当中走在前列,办出一个高质量的民办教育,而不是一个低层次的甩包袱的民办教育。
民生周刊:近期,上海、杭州等地实施的“公民同招”等招生政策引发争议,您怎么看?这是今后的政策方向吗?
韩平:其实《民办教育促进法》非常强调公办、民办有同等的权利。现在很多地方是公办先招,民办后招。但也有的地方是民办先招,像上海等地。这样弊端就出来了。一个是家长的压力非常大,因为公办在后面,民办在前面,所以家长和孩子要跑很多学校。另一个是生态的问题,有一些学校招生越来越早,还有一些跟培训机构挂钩。再加上民办学校没有学区,这样就造成招生秩序的破坏。我认为应该回归到同等权利,公办民办同步招生。民办学校不用挑拣生源,关键是怎么把学生培养好。
如果民办学校光靠挑生源办学,日子不会太长了。同步招生实际上能够防止这种势头继续蔓延,这也是我们管理部门的一个方法。所以我们杭州现在是小学同招,下一步初中也要同招,以后整个浙江都有可能这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