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厕改须防止二次污染
2019-04-04郑智维
郑智维
农村厕所革命关系到亿万农民群众生活品质的提升,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一项重要任务。2018年2月印发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提出,开展厕所粪污治理,合理选择改厕模式,推进厕所革命。
今年1月,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等8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专项行动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到2020年,东部地区、中西部城市近郊区等有基础、有条件的地区,基本完成农村户用厕所无害化改造;中西部有较好基础、基本具备条件的地区,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左右。
“农村厕所改造要坚持规划先行,以农村厕所革命为切入点,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加强厕所粪污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有效衔接,防止出现二次污染。”全国人大代表、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赵立欣说。
施工质量良莠不齐
利用春节职工返乡机会,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做了一次关于农村厕改的调研,共收回520多份调查问卷,地域覆盖东中西部,包括寒冷、干旱地区。
谈及调查内容,赵立欣说:“包括干部对农村厕改政策的了解程度、居民对厕改工作的意愿、政策落实情况、资金筹措方式、后期维护管理情况,以及农民对厕所舒适度的满意度、对废物的处理等。”
由于工作机制不完善,部分正在进行改厕的村庄存在施工建设质量把关不严、缺少改厕过程实时监督和纠错机制等问题,导致农村改厕施工质量良莠不齐。
赵立欣调研发现,有些已经改厕的农户对改厕政策了解不透,对厕所运行维护知识缺乏了解。还有部分农户因行为习惯难以改变及嫌麻烦、怕花钱,有了政策也没有改。
“部分地区对农村改厕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到位,有些村干部甚至没有听说过改厕政策,导致改厕工作政策措施难以落到实处。”她说。
由于关键技术跟不上,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单一,缺乏配套的资源化利用设施、机具。“有些农户反映,改厕就是简单挖个坑、埋一下,没什么技术含量。”
此外,大多数厕所建成后,在管理、运行、维护和粪污资源化利用等方面主要依靠农户,缺少必要经费和工作机制支持,改过的厕所闲置不用,难以长期发挥作用。
3个标准
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做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为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指明了方向。
“农村改厕工作近年来取得一定进展,卫生厕所缺乏的状况有所缓解,相关疾病发生、流行得到一定控制,农民群众卫生素质有所提升。由于经济条件、自然环境、文化差异等原因,农村改厕面临诸多问题。”赵立欣说。
在她看来,评判农村改厕成功至少要达到3个标准。一是农民如厕环境得到改善。环境直接影响人的健康,卫生程度可以阻止疾病传播。“并非要高大上,清洁、舒适、好用、耐用即可。”
二是改造后的厕所要好用。有的地方采用双瓮式化粪池,但未考虑冬天上冻问题,造成堵塞,影响农户使用。还有一些踩压式冲水器由于产品设计压力太小,需踩踏三四次。
三是粪污收集完以后要妥善处理。一些地方将未经处理的粪污直接拉到山沟里倒掉,造成二次污染。
“不仅仅是如厕环境问题,农村厕改其实是一系列的问题。”赵立欣说,通过调查看,其他相关问题绝对不比改厕本身的问题少,如后续粪污处理,如果处理不好,会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
粪污协同治理
如何补齐厕所这块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要强化政策支持。”赵立欣建议,落实《关于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专项行动的指导意见》。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企业承包等多种形式,推行厕所粪污与农村生活污水等第三方环境治理,拓展企业发展空间,从而保障农村厕所建管护一体化发展。”她建议。
不同区域的改厕技术模式不同,如何才能研发出成本低、使用方便、经济性好的农村户用厕所?赵立欣建议,加强科技支撑,特别是加强粪污资源化利用的科技支撑,将厕所粪污与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散养畜禽粪污等统筹协同处理,遴选、推广绿色环保、节本高效的实用性技术,尽快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效实用技术模式,提高粪污协同治理水平。
“完善改廁过程中监管和纠错机制,避免返工浪费。”赵立欣提醒,要强化厕所质量监督与验收机制,严格按照施工和验收标准进行改厕和验收,确保建设质量。建立群众监督机制,通过第三方群众满意度测评,设立举报电话、举报信箱等方式接受农民群众和社会监督,推进改厕工作顺利进行。
厕所改造与农村群众能否真正享受到高品质的美好生活息息相关。赵立欣呼吁,组织开展农村厕所革命公益宣传活动,多层次、全方位、深入农户宣传农村改厕的重要意义,注重宣传效果。
“加强基层党员干部对改厕工作的重视程度,尽快转变农民群众传统思想观念,引导农民群众主动改厕。加强改造厕所使用与维护、粪污资源化利用等方面的技术培训,提高厕所建设及运行维护水平。”赵立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