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为功,建设浙江美丽乡村
2019-04-04严碧华
严碧华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硬任务,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
2003年,浙江开始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15年来,浙江充分发挥村民主动性,坚持有序推进,久久为功,成效显著,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探索出宝贵经验。
乡村巨变
几十栋白墙黑瓦的民居依地形分布,错落有致,一派浙北田园风光。
这是浙江省安吉县灵峰街道大竹园村,2016年村里在老村旁规划建设新村时,遵循自然肌理,大树不砍,河塘不填,道路不截弯取直,于是有了今天的美丽乡村。
前些年,安吉山川乡马家弄村还是个环境脏乱差、生活不便利的地方,眼看着几百米外的高家堂村村容村貌不断提升,乡政府和村两委十分焦急。在乡、村干部多次动员下,几个自然村的生产队长主动请缨,“要把环境改善好”。道路拓宽需征用部分田地,村里党员纷纷站出来,“占多少地从我们家划”。河道两侧整治、公共场所绿化资金不够,村民不仅不收一分钱土地征用款,还起早摸黑投工投劳。
如今,村里的农房改造成了江南民居樣式。乱堆的水缸,统一布置种上了鲜花,穿村而过的鸬鸟溪上,修建了亲水平台……
《民生周刊》记者获悉,在农村人居环境改善过程中,安吉以标准化为要求,编制了涵盖卫生保洁、园林绿化、公共设施管理、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管理等长效管理办法,县里还专门成立风貌管控办,强调因地制宜开展乡村规划设计,保护好农村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让全县188个行政村都呈现灵动的空间和浓郁的韵味。
安吉县委书记沈铭权表示,自2003年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千万工程”开始,安吉就把人居环境整治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将生态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城镇化建设高度融合,努力实现村庄美、农业强、农民富的发展目标。
受访专家表示,“干部辛苦干、群众背手看”是一些地方改善人居环境时经常碰到的尴尬。但在浙江安吉,要不要整治、什么时候整治、整治什么内容,都是村民先投票、村里自主定、县乡再配套。
10余年的不懈努力,有了今天的农村宜居环境。一幅幅乡土画卷,让人联想起《诗经》中“安且吉兮”的意境。
安吉地处浙北,金华市金东区地处浙中,该区江东镇六角塘村,曾是杂物乱堆、垃圾乱倒、鸡鸭散养的“脏乱差”村。在区、镇支持下,六角塘村决定创建美丽乡村精品村。
从最初环境卫生大整治,3个月内集全村之力改变“脏乱差”面貌,到家家户户自觉爱护环境、维护环境,再到美丽庭院、文化礼堂相继建设,这个曾经普普通通的小村庄俨然已成为全区的明星村庄。
如今,六角塘村垃圾分类蔚然成风。有村民表示,全村几乎找不到一只苍蝇。村集体还大魄力腾出旧厂房,建成垃圾分类会展中心,一方面传播垃圾分类理念,另一方面展示美丽村庄建设成果。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金东由点及面,串珠成链,变盆景为风景,变一处美为处处美。
近年来,金东区围绕“全域美丽、全面小康、全民幸福”的奋斗目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推进,党员干部带头、广大群众参与,深入持久开展声势浩大的“拆治整创”大会战。从村庄单点整治到全域连线成片提升,实现“点上出精品、线上是风景、面上可示范”,高质量建设金义都市区核心区“中央大花园”。
今天的金东乡村,寻常巷陌,流水潺潺,干净整洁,绿意盎然。
七方面经验
安吉县和金东区,只是浙江多年整治农村人居环境的一个缩影。2003年,浙江开始全面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
15年来,浙江省委、省政府始终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一以贯之地推动实施“千万工程”,村容村貌发生巨大变化。
目前,浙江省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建制村全覆盖,卫生厕所覆盖率98.6%,规划保留村生活污水治理覆盖率10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无害化处理率97%,村庄净化、绿化、亮化、美化,造就了万千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为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树立了标杆。
“千万工程”被当地农民群众誉为“继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党和政府为农民办的最受欢迎、最为受益的一件实事”。
2018年9月,浙江“千万工程”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
安吉余村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深入学习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报告》,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通知指出,15年来,浙江以实施“千万工程”、建设美丽乡村为载体,聚焦目标,突出重点,持续用力,先后经历了示范引领、整体推进、深化提升、转型升级4个阶段,不断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新进步。
浙江15年推动“千万工程”的坚守与实践,总结出七方面经验,即始终坚持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始终坚持高位推动,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始终坚持有序改善民生福祉,先易后难;始终坚持系统治理,久久为功;始终坚持真金白银投入,强化要素保障;始终坚持强化政府引导作用,调动农民主体和市场主体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