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四力”做好广播突发新闻报道
2019-04-04林军
林军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新形势下突发新闻的特点,就广播突发新闻报道面临的挑战提出应对策略,阐述了广播记者如何学好功夫、勤练功夫、下真功夫、下对功夫,进一步提升突发新闻报道能力,实现功到“突发报道”成。
【关键词】突发新闻 广播记者 学好功夫 勤练功夫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
一、突发事件以及现场新闻报道的特点
突发事件,指的是在短暂的时间里发生出乎意料的事件,对周围社会和人们生产、生活产生较大影响,带有异常性、突发性、灾难性和不可预料性等特征。如台风、暴雨、地震等不期而至的自然灾害,以及交通事故、火灾、安全生产事故、特定事件等。
突发事件常在短时间内迅速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作为受众,有权利第一时间获取到记者来自第一现场的客观、真实报道。但是,突发事件的发展过程又瞬息万变,在事件发生后,如果新闻没有及时发布,可能就会产生不实传闻。在社会化分享的大背景下,这种“事件变传闻”“传闻被反转”的情况更容易发生,这给报道突发新闻的记者带来很大的挑战。
作为突发事件详情的报道者和传播者,新闻记者这一特殊群体在突发事件处理中肩负光荣而艰巨的职责使命,伴随着其快速反应和实时准确的现场报道,现场情况得以在第一时间传至场外,场外救助资源得以在第一时间聚集至场内,治安局面得以在第一时间得到稳定控制,社会舆情得以在第一时间得到正确引导。①
那么,作為广播记者,怎样做到及时准确报道突发事件?笔者认为,应着眼大局,正确引导舆论,还原事件本来面目,揭示其发生的原因,满足受众深入了解事件起因、经过和走势等深层信息需求。
二、突发新闻的广播报道策略
“内外兼修,术道并用”是中国功夫的最重要特征,是中国武术追求的最高境界。非凡脚力出眼力,勤想多思著华章,突发新闻报道里也有“功夫道”,要下真功夫,练好脚力、眼力、脑力和笔力。
(一)练脚力:先人一步,快人三分
突发新闻报道要见人见事见细节。记者对突发事件的调查了解、采访核实、传播报道,都需要有一双勤跑能跑会跑的腿,用双脚去丈量新闻。
而“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突发新闻报道也要先人一步,快人三分。最快得到一手线索,最早出现在现场,最先对突发事件进行采访。
当记者不运动脚力,就很难掌握第一线的真实情况,很难做好“第一落点”采访,很难发现关键细节所在,很难找到现场采访对象或知情人,以致最终失去最有新闻价值的报道亮点。
例如:2018年11月28日,厦门市禾祥东路万象城商场的车库内发生突发事故,一部用于运送板材的货车在行驶过程中撞到车库拐角墙体,导致车辆驾驶室变形,车内人员被困。记者第一时间赶到事故第一现场(车库门口),并在救援过程中及时赶到第二现场(车库里边)、第三现场(医院),完整了解事故情况和伤员救治情况。这时如果没有很好的脚力,新闻也就不够新,内容就不够全面。
(二)练眼力:记者要眼观六路
报道好突发新闻,广播记者要练好眼力,用眼睛“采访”——平时多看、多观察、多发现,练就敏锐观察力、现场判断力、信息辨别力、细节捕捉力,实现眼力渐长、观察渐精、明辨是非、分清真假。
练好了眼力,突发事件发生时,记者进入新闻现场,就有了一双敏锐明亮的“火眼金睛”,去观察现场,紧盯不断发生变化的事件过程,发现问题。
在灾难面前,救援尤其牵动人心。双眼能否盯牢行进式的救援过程,直接决定了报道能否客观还原现场,把救援中遇到的巨大困难和救援者大无畏的精神、奋不顾身的场景都翔实记录下来,进行生动的再现。
(三)练脑力:用头脑去萃取精华
1.发动脑力,突发新闻报道要有“魂”
所谓“魂”,就是新闻的导向,是发动脑力找对方向的关键所在。突发事件报道敏感度高、难度大,把握不好容易产生负面影响,甚至给社会稳定造成危害。身处瞬息万变的移动互联时代,记者在报道突发事件时,要从政治大局、社会大局考虑,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要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原则,有探求新闻真相的决心;要践行媒体的社会责任,有尊重事实的笃定,保证报道客观全面;要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掌握话语权、占领主阵地,表达正能量。
2.发动脑力,勤学苦练是基础,制胜法宝是思考
记者要勤于学习,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社会洞察力,不断增强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记者除了平时要处处多留心多注意社会热点,还应注重日常专业知识、行业法规、法律知识的学习和积累。
(四)练笔力:创新话语方式
报道好突发事件,要求广播记者既要有熟练驾驭连线播报的能力,也要有独特的写作能力、报道方式和讲述视角,不论从标题、内容还是呈现形式,都要主题鲜明、结构完整、逻辑严密、详略得当、脉络清晰、表达流畅、用笔精炼、文风朴实,这就要求广播记者要在锤炼增强笔力上下功夫。
1.学会减法,力求报道“精短平快”
广播记者在突发事件的报道上,要练好轻功,学会减法,做到“精短平快”,也就是利用好笔力使选材更精、剪裁更严、编排更精,报道细节要反复打磨,推动文字去繁化简、短平精干、事实精准、表述稳妥、浅显易懂、深入浅出。例如:笔者曾采写过一篇《福园公寓店面突发煤气燃爆事故》,笔者在事实准确、时效性强的基础上,报道时提炼精华,突出重点,从时度效、精短平快着手,用口语化的语言,从爆燃事故现场见证描述,到消防官兵搜索救援、转移液化石油气罐,再到目击者讲述和事故最新情况,只用了500余字,时长只有1分29秒,在有限的篇幅内呈现了真实的新闻事件,又层次清晰地展示了典型音响,报道内容分寸恰当,达到了较好的传播效果。
2.学会乘法,多角度让报道变得不同
在突发事件报道上,不同的角度切入报道,贯穿事件全程,也能起到不一样的效果,发挥新闻的不同价值。对于突发新闻事件而言,单纯的新闻事实本身也许并不复杂,就事论事也并不难。但是,广播记者在突发事件报道时,既是记录者又是观察员,既是事件进程的参与者又是事件的目击者和追踪者。面临事件的多种角度多个落点,只有练好笔力,才能找准找好报道角度,寻求差异化报道,体现出广播报道的优势。
因为切入角度和落点不同,报道会呈现出不同面貌,往往更具独家特色,更有影响,多种角度也有利于视野范围扩大,助推报道深度。
3.学会加法,注入人文精神和正能量
在突发事件新闻报道中,广播记者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在笔端注入“人文关怀”的精神,将“人文关怀”体现在最需要的地方。同时要关注事件中的正能量,调动笔力,让正能量的精气神感染更多人,让主旋律得以弘扬;还应重视总结经验教训,引导人们正确看待突发事件的发生,把突发事件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三、结语
笔者所在的厦门广播电视集团新闻广播近年来进一步畅通突发事件线索信息来源渠道,与地方政府部门、相关系统、各类专家加强联系,建立广泛、可靠、准确、权威的信息源网络,利用自身的公信力以及资源整合能力,深挖新闻落点。目前,通过平台实现了“移动优先、新媒体优先”,实现了“第一时间发布、第一媒体传播、第一平台展示”。
随着突发事件在受众视野中关注程度的提高,当突发事件发生时,广播记者只有找准定位不缺位,才能确立地位,学好功夫、勤练功夫、下真功夫、下对功夫,才能实现广播突发新闻的传播价值。
注释
① 张文汇:《突发事件现场报道对广播记者的素质要求》,《科技传播》, 2014年第12期(下) 。
(作者单位:厦门广播电视集团新闻广播)
(本文编辑:林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