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课程实施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

2019-04-03林良明

青年时代 2019年4期
关键词:体育课程核心素养研究

林良明

摘 要:学科素养是近几年我国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如何在平时的体育课程中融合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来进行体育课程教学,是广大一线体育教师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旨在就体育课程核心素养概念定位、体育情感与体育品格、运动能力与运动习惯以及健康知识与健康行为三个主要部分以及培养的途径与方法这等面进行提出一些意见及建议。

关键词:体育课程;核心素养;研究

2014年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并要求“各级各类学校要从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出发,把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要求落实到各学科教学之中”。核心素养是立德树人的灵魂,再加上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核心素养体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成为下一步深化教育工作的关键因素。这也其实是和党的十九大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极为一致。

核心素养在体育课程实施发展中学生的“灵魂如何体现?这是个问题。知识终究在道德的作用下,才能产生无穷的正能量,而核心素养,就是给学生人生准备好必要的“桨”,让他们在遇到风浪的时候能够把握方向,能找到知识与道德的平衡点。也就是说,只有找到对学生终生发展有益的DNA,才能在给学生打下坚实知识技能基础的同时,又为未来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道德支撑,这也是体育课程实施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要义体育教学作为学校体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无疑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为了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切实贯彻落实到学校体育教学之中,本文针对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

一、学生核心素养的概念与内涵

随着我国学术界关于学生核心素养研究的逐步深入,核心素养的概念与内涵逐渐明晰。概括地讲,学生的核心素养,指的是涉及学生的知识、技能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方面能力的要求,是学生个体适应未来社会,实现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学科课程学习所形成最基本、最重要的素养,是学生在课程学习和实践活动中养成的具有该学科特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品质和基本经验的综合。由于每个学科的特点和性质不同,不同学科的核心素养也存在一定的差别。具体到体育学科而言,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整合,是以学生发展素养为核心价值追求,具体包括:体育情感与体育品格、运动能力与运动习惯以及健康知识与健康行为三个主要部分。本文在研究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途径与方法这一问题时,就是从这三方面进行探讨的。

二、体育情感与体育品格核心素养的培养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因素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情感目标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相当活跃的因素,促使教师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兴趣、态度、自信、价值取向等非智力因素,有利于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并激发其内在发展动力,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和谐发展。体育情感是指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所产生的持续的、稳定的态度体验,是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和进行体育学习内部动力,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积极地情感,这是学校教育的基本要求。体育情感目标主要包括体育思想、体育价值观和审美观等因素。积极的体育情感的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学生了解体育活动的价值,形成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能够自觉积极地用顽强的意志品质来克服体育学习过程中的种种困难,正确体验和欣赏体育美,使体育教学成为一个将积极地态度体验内化为学生具有终身体育意识和终身体育能力的个性品格的过程。

《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体育品德是指在体育运动中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以及形成的价值追求和精神风貌,对维护社会规范、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具有积极作用。体育品德包括体育精神、体育道德和体育品格三个方面:体育精神包括自尊自信、勇敢顽强、积极进取、超越自我等;体育道德包括遵守规则、诚信自律、公平正义等;体育品格包括文明礼貌、相互尊重、团队合作、社会责任感、正确的胜负观。体育品德的具体表现形式为体育精神、体育道德、体育品格。”體育运动既是身体的活动,也是心理和社会的活动,不仅能促进学生的身体发展,也能培养学生的精神意志和促进其社会化发展,这是本课程具有的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特征。因此,要充分发挥体育课程的健身育人功能,体育教育教学不仅要重视学生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的提高,而且要重视通过运动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和品格。良好的体育精神和品格既有助于学生在运动中的良好表现,也会影响其一生的发展。

三、运动能力与运动习惯核心素养的培养

《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指出:“运动能力是体能、技战术能力和心理能力等在身体活动中的综合表现,是人类身体活动的基础。运动能力分为基本运动能力和专项运动能力。基本运动能力是从事生活、劳动和运动所必需的能力;专项运动能力是参与某项运动所需要的能力。运动能力的具体表现形式为体能状况、运动认知与技战术运用、体育展示与比赛。”由此可见,运动能力反映的是一名学生在运动中的综合表现,而不仅仅是某一方面的表现,一名学生只有体能、技战术能力和心理能力协调发展,才能有良好的运动表现。因此,每堂体育课都应该是重视体能、技战术能力和心理能力三个方面并将三个方面有机结合的教学,而不是将三个方面割裂开来分散在每一堂课中进行教学。

生命在于运动这是众所皆知的道理,但是人们往往存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思想,只有健康在受到威胁的时候,才会想到平常应当经常运动,进行体育锻炼,纵然有一时的兴趣和激情,但坚持长期锻炼的人只有少数。 科学进步使人们的劳动条件和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身体肥胖,体质下降,糖尿病、颈椎病、高血压等一些现代病也接踵而至。特别是社会竞争容易使人精神紧张,压力增大,心理疾病困扰着人们的正常生活。而运动则是对付这些现象最好的良方,我们不仅可从运动中得到快乐,而且可以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提高生活的质量。健康体质的形成不是一日之功,不能指望一蹴而就。要让运动成为一种习惯,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比如说跑步,挑选一两个自己喜爱的体育项目持之以恒地进行锻炼,就能筑牢预防疾病的第一道防线。

四、健康知识与健康行为核心素养的培养

《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健康行为是增进身心健康和积极适应外部环境的综合表现,是提高健康意识、改善健康状况并逐渐形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关键。健康行为包括养成良好的锻炼、饮食、作息和卫生习惯,控制体重,远离不良嗜好,预防运动损伤和疾病,消除运动疲劳,保持良好心态,适应自然和社会环境的能力等。健康行为的具体表现形式为体育锻炼意识与习惯、健康知识掌握与运用、情绪调控、环境适应。”本课程强调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重视以增进高中学生的身心健康为课程目标,培养学生的健康行为就显得非常重要和必要。学生健康行为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不仅需要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还要学生懂得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学生体能和运动技能的学练,而且要重视健康教育的教学。体育教学与健康教育教学有机结合,有助于促进学生健康行为的形成。

五、体育课程实施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建议

借鉴过去成功的经验和反思,可以从以下途径来培养体育课程的核心素养。

第一,体育课分项目走班教学并加大管理力度。实施新课改以来我校大膽尝试改革,体育课实行分项目走班教学制,无论从学生兴趣还是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上面都起到显著效果。学生掌握技能的情况有明显的水平提升,能通过项目联系真正掌握该项技能。但由于走班教学在管理难度上比传统课堂加大,出现部分学生集合慢、甚至不到的现象,对此类现象要常管不懈,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规范意识。

第二,体育大课间的质量提升。通过大课间的集合、解散,规范学生行为和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通过“协作式”跑操提高学生体能,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协作意识以及提升个人的专注力。不断提升其跑操质量,在音乐的指挥下真正能达到无人看管、做到无需评价、班班一个样,充实活动内容提升学生多方面能力。

第三,主题式运动会的开展。通过开展主题式运动会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和丰富体育文化生活、增设大量趣味项目旨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积极主动参与到比赛中,让每个学生能通过活动增强彼此之前交流的同时达到身心都得到锻炼的目的,进而为学生生活留下美好的回忆。

第四,体育社团活动的开展。通过学生社团培养学生学会自我管理的能力和进一步实现运动技能水平的提升。

第五,校本课程。结合场地和学生需求以及体育學科计划开展各项目的校本课程。目前,越来越多的学生体育测试达不到中学生健康体质标准,不注重体育锻炼,体质越来越弱。体育锻炼也需要科学的方法和途径,这样才能让学生根本上认识到体育锻炼的益处,纠正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

六、小结

通过科学的体育核心素养培养,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意识,多锻炼身体,增强体魄,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应对来自学习等方面上的压力。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树立良好的体育精神。制定《中学生健康体质标准》,来考查学生的体质情况,使学生对自身情况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了解自己的体质现状,而且可以起到良好的督促作用。除了科学的方法、摆正体育锻炼态度、培养良好的体育核心素养,更要迈开步子,付之于行动,这是通向健康、增强体质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陆秀云.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J].体育师友,2017(5).

[3]朱小明.紧扣个性发展特点 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J].科学教育,2017(8).

猜你喜欢

体育课程核心素养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拓展训练纳入中学体育课程的可行性分析
对高职护理专业体育课程改革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