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个小故事”:用声音记录成长的美好
2019-04-03行走的鱼
行走的鱼
研究表明,孩子三岁以前的词汇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成年后表达上的差距。如何使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讲故事无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生活中,许多年轻的爸妈要么没时间难以坚持,要么故事讲得平淡不能坚持。90后女孩廖思琦创立的“读个小故事”APP,可以解决这些烦恼。平台汇集了大量优质的改编故事可供选择,特别酷的是还有录音播放和美化功能,家长和孩子可以自己创作和录制故事,普通人也可以变身故事大王。
宝妈入局亲子阅读
1993年出生的廖思琦是重庆人。小时候,廖思琦的夢想是当一名播音主持。因而从五年级开始,别的孩子疯玩的时候,她在练习发生、朗读。小学到初中,她参与重庆市大大小小的朗读竞赛,获奖证书一大摞。
2012年,廖思琦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广播电视学院,学习新闻专业。在大学里,廖思琦如鱼得水,她导演的创业者纪录片《操盘手》,获得大学生西部电影节纪录片大赛写实类一等奖;与央视刘建宏一同主持中国人民大学首届体育文明节,更是让她一夜之间成为学校里的名人。
大学毕业时,廖思琦没有像其他同学那样进入新闻单位,而是选择加入一个电商创业团队,负责运营方面的事务。
与众不同的是,早在读大四的时候,廖思琦已经是一位年轻的妈妈。所以,比起其他初入职场的年轻人,廖思琦还多了一个“甜蜜的负担”。为取得好业绩,廖思琦整天忙得团团转,陪宝宝的时间就特别少。怎么办?她只好买来早教机,下载一大堆故事,她不在家时让阿姨放给宝贝听。
有一天,廖思琦下班回到家跟宝宝“打招呼”,可他没有理会。过了一会儿,阿姨把早教机打开,播放故事《我是快乐小兔子》。在轻快的声音中,宝宝很开心,手舞足蹈“咯咯”地笑个不停。那灿烂的笑容,廖思琦从来没见过。
后来,廖思琦观察发现,孩子对早教机的声音越来越敏感,对她的声音却没一点反应。廖思琦有些失落,自己的声音居然没有早教机有魅力,这不正常。她要改变这一状况。
此后,廖思琦不再让宝宝听早教机,开始每天给宝宝讲故事。她先把要给孩子听的故事自己朗读,录下来,通过电脑进行专业的音频编辑,然后配上音乐和背景音效,制作成一个专业的故事音频,放给宝宝听。
一天一个故事,廖思琦坚持了一个月。当然,廖思琦学过多年播音主持,知道如何把一个故事“包装”得很美。这之后,廖思琦发现宝宝对她声音的敏感度又回来了,与孩子的亲密程度也大大增强。
不久后的一天,廖思琦与公司几位同事聊天,说着说着话题自然转到孩子身上,几位年轻的妈妈抱怨说孩子剥夺了她们的事业,打乱了职场规划,但不陪孩子又不行,所以非常焦虑,找不到解决的办法。
听了大家的话,廖思琦心里一动:既然许许多多的年轻爸妈和自己一样,都面临着职业发展与养育孩子的矛盾,能不能针对这个“痛点”创业?
让父母的陪伴更加温暖
当天回到家,廖思琦对老公说:“我要创业。”老公问:“你做什么项目?”廖思琦说:“我要做一款亲子阅读类的产品。”她接着分析说:“为什么很多年轻爸妈不能给自己的孩子讲故事?主要是工作比较晚,而孩子又睡得早,这中间有很多冲突。如果开发出一款产品,只需要点击一个按钮,就能够自动讲出一个美妙的故事,会不会受欢迎?”
学科学信息的老公一听,觉得很靠谱,当即表示全力支持。接着,廖思琦跟在美国宾大学学前教育的朋友聊了自己的想法。朋友告诉她,其实在国外父母特别重视给孩子讲故事,市场上每卖一本故事书会配一个录音机,当爸爸妈妈在给孩子读书的时候,就把这个故事录下来,之后如果有需要就反复放给孩子听。
廖思琦一听,脑洞大开。于是,2017年5月,廖思琦组建自己的创业团队,把项目命名为“读个小故事”,并着手研发APP,专门为年轻的爸妈提供适合0~6岁儿童阅读的电子读物。
如今市场上,有关亲子阅读的APP已经很多,如凯叔讲故事、爸比讲故事、村长讲故事、妈妈睡前讲故事等等,如何在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廖思琦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
她认为,亲子阅读的关键不在于故事的数量和专业水平,而在于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如果单纯通过APP给宝宝播放故事,似乎缺乏温度。因而在设计上,她要做的是让每一位爸爸妈妈的声音随时随地能够传达给孩子,做到有温度的陪伴。
带着这样的理念,经过反复设计、修改和验证,2018年1月,“读个小故事”APP正式上线。APP界面设计得富于童真和趣味,栏目设置有“搜索你想讲的故事”“今日推荐”“专题故事”等。具体还有“自由录制”“书架”“我的合录”等子栏目。
每个栏目都准备了许多故事供选择,如在“搜索你想讲的故事”里,列有“温馨伴眠”“亲子时光”“情绪管理”“爱的教育”“亲近自然”等方面的故事。在“专题故事”里,专门设置有“爸爸和孩子一起享受的阅读时光”栏目。作者写道:“对于宝贝来说,爸爸讲的故事,可能不那么精彩。但是,爸爸有磁性的声音,还有宽大的臂膀,能给宝贝带去更多的安全感。爸爸们,永远想象不到,宝贝多么期待爸爸能给自己讲个故事。”然后推荐了一些适合爸爸讲的故事。如《爸爸坐在一只鸭子上》《爸爸的吻》等。
也许有年轻的父母会问,录制故事这专业的事情,自己能行吗?其实,每一步廖思琦都为用户设计好了。APP为没有播音基础和音频编辑经验的父母,提供了傻瓜式的录音功能。只需要点击一个按钮,用户不仅可以快速纠正读错的地方,还可以对录音进行美化修饰。你只需要打开APP,点击“我要读”即可进入录制。录制过程中,APP会自动给故事添加背景音乐,比如故事中有鸟、河流,就可以自动地添加鸟叫声、水流声等等。如果觉得不过瘾,也可以添加自己喜欢的音乐。
更有趣的是,APP还具备合录功能,家人们可以一起录制故事,分成不同角色进行朗读,一人一角过足配音瘾,让家长和孩子瞬间变成故事大王。
养育也可以变得很“酷”
虽然未做大规模的推广,但因为“读个小故事”APP击中了众多年轻爸妈的“痛点”,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廖思琦收到大量宝妈宝爸的支持和肯定,很快积累了第一批种子用户。
有一位年轻的妈妈告诉廖思琦,她是在网络上搜索给孩子讲故事软件时,无意中发现了“读个小故事”APP。用过之后,觉得非常满意,就推荐给身边的朋友,大家都觉得不错。以前总是不能按时给孩子讲睡前故事,现在这个烦恼可以解决了。同时,一个故事可以反复放给宝宝听,节约不少时间呢!
特别让廖思琦感动的是,一位留守儿童的妈妈给她打来的电话。电话中她告诉廖思琦,因为生活所迫,宝宝刚4岁,她不得不外出打工。孩子是母亲的心头肉,对孩子的思念让她心烦意乱,担心时间长了孩子听不到自己的声音会产生陌生感。“读个小故事”APP,帮助她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每天给孩子讲故事,使宝宝觉得每天妈妈都在身边一样。
大量的正面反馈让廖思琦觉得自己做了一件对用户有价值的事情,觉得一年多的辛苦努力没有白费。随着用户越来越多,廖思琦开始考虑提升产品的品质,追求故事的内容质量。“现在很多讲故事软件故事内容分级不明确,有的不符合如今的主流价值观,有的则是不考虑年轻父母的喜好。”
为此,“读个小故事”对故事进行搜集和筛选后,进一步进行改编。根据孩子的年龄加入一些需要了解的知识,如学习礼貌用语、交往礼仪等。更为有价值的是,“读个小故事”团队对于故事并不是一读了之,而是结合每个故事内容开发故事延伸,以此来产生更多的亲子互动。
截至目前,读个小故事平台已经积累13万用户,每天平台上会诞生上千个由宝爸宝妈录制的新故事。2017年底公司获得了150万的天使投资,估值1000万元。
谈及未来打算,廖思琦说:“未来的教育更多的会以家庭教育为场景,而家园共育这个概念也会更普及。讲故事是父母能够参与进早教的最直接的方式,希望通过我们的品牌,用声音记录宝宝成长的美好,用故事温暖孩子的每一个夜晚,让养育也可以变得很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