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校大学生网络信贷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

2019-04-03王一哲

青年时代 2019年4期
关键词:网贷高校大学生

王一哲

摘 要: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大学生网络贷款服务近年来蓬勃发展,它给大学生带来便利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我们通过问卷调查,从中发现大学生网络信贷现象的现状、特点、存在问题及原因,从而提出规避大学生网络信贷不良影响的对策建议,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消费观,确立正确人生理想,追求更高的人生价值。

关键词:大学生;网贷;高校

一、调查背景和目的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以及人们的消费需求越来越多样化,网络购物已成为人们尤其是青年人日常购物的主流行为。网络购物凭借着产品丰富、购买方便、快捷、价格较实体店更低的优势吸引着消费者,大家足不出户就能买到世界各地的產品。对于大学生而言,由于没有稳定的经济收入,生活费用有限且来源较为单一,但他们又有较强的消费欲望,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需求,网络小额贷款就成为不少大学生的一种消费选择,这也催生了大学生网络贷款现象。

大学生网络信贷是针对大学生群体,提供分期购物和现金消费等服务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网络信贷消费是当前大学生的主要消费方式,此次调查中我们主要探讨通过网络形式形成的校园贷款,即指大学生用于消费而使用的网络平台的贷款,不探讨线下形式的大学生校园贷款。

大学生群体中的大多数人已经成年,因为还在求学收入有限,但消费欲望尤其是网络线上消费的需求较大。这些网络信贷公司正是看中了“大学生分期消费市场潜力大、利润厚”的特点,采取各种措施来吸引大学生使用它们的产品。目前校园网络贷款行业正处在野蛮生长期,而政府对网络贷款还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监管力度不够,大学生又缺乏自制力,往往在购买欲的推动下欠下一笔又一笔贷款。悲剧背后,疯狂生长的校园 “网贷”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

二、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主要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采用随机抽样来发放问卷,主要调查对象为河南工学院在校大学生,一共收集到了368份有效问卷,其中男生人数为204人,占55.4%,女生人数为164人,占44.6%。

调查结果显示,近七成大学生的生活费在800-1500元之间,94.04%的同学生活费来自于父母。有70.86%的学生表示听说过校园网贷,且有18.54%的学生使用过。大学生了解贷款公司的途径大部分都是通过校园传单、朋友推荐介绍、APP推送等方式。但对于下发的传单,有42%的同学表示不会关注,36%的同学会留意看一两眼。这表明,虽然有不少同学是通过校园传单了解网贷公司的,但真正是否会用其公司产品,更多还是听从同学朋友的推荐。

在使用过网贷的同学中,64.28%的同学贷款金额在2000元以下。57.14%的大学生利用校园网贷购买电子设备,比例远远超过购买其他商品。这表明电子产品是大学生网贷的主要消费产品。除了电子产品,大学生校园网贷消费主要用于恋爱、服饰、旅游、聚餐等,还有17.86%的学生表示会用贷款购置学习资料、购买相关课程培训。

对贷款后如何还贷的问题,有78.57%的同学表示利用生活费还贷,50%的同学去兼职挣钱还贷。调查表明大学生只有一半会因为贷款而去兼职,而另外一半学生还贷只能依靠父母。对可接受的贷款限额,53.27%的学生选择在3000元以下,3000—6000元的为34.58%。近九成学生认为贷款限额应该低于6000元,不然会导致无法偿还。

关于网贷的利弊,有74.83%的同学认为大学生网贷弊大于利。半数以上的学生认为,网贷会增大开支、增加学生的压力,78.15%的学生认为会使大家产生错误的消费观念。但与其他贷款方式相比较,网贷方便快捷,借款灵活的好处得到大家肯定。这可能也是大学生选择网贷的主要原因。

关于大学生对网贷还有什么其他的认识,有很多同学的意见很中肯。他们认为网贷是个新兴事物,但对于没有经济收入的大学生来说并不适用,大学生贷款最终还是其父母买单,持不支持不反对的中立态度。学生可以接受网贷,但是应量力而为,别借太多钱。网贷公司应加强管理,增多限制。希望监管部门加大监督力度。诚信网贷,谨慎消费。

三、调查分析

大学生进入校园后接触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同学,有些同学消费欲望较高,并且存在攀比心理,仅凭每月的生活费难以满足个性化的消费需求,而网络信贷先消费后付款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大学生的消费冲动,而忽视了偿还能力和诚信担保。有一半以上的同学认为网贷弊大于利、近八成的同学认为会使学生产生错误的消费观念。这都表明,大部分学生对网贷有正确的认识。但从超过五分之四的学生对因网贷自杀的校园新闻不知道和不了解可以看出,相当比例的学生对网贷可能会带来的严重后果还没有足够的认识,缺乏必要的警惕。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身边的大学生基本上会理性贷款、理性消费,不会因为一时的冲动而消费,并且贷款数额不高,不会超过自己承担范围,往往可以合理安排自己的贷款费用,因为还不上贷款而出现极端事件也是一些个例。但我们也应该重视大学生网贷行为增长这一现象。高校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宣传教育,在深刻分析网贷的特点和其利弊的基础上进行理性科学的引导,让学生对网贷有一个正确认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但是单靠学校高校教育学生一味抵制是远远不够的,政府相关部门必须加大对网贷行业的治理和监管,对违法网贷机构要坚决查处,从源头上控制网贷风险的发生。

四、对策及建议

大学生网贷服务是时代的产物,有其自身的发展特点和利弊。大学生个人、家庭、高校、监管部门及网络信贷平台要形成合力,共同为大学生创造一个良好、合理的消费环境,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大学生是即将跨入社会的“准社会人”,在自己和家庭能力承受范围内,提早了解和接触信用消费知识,也是合理使用网络资源、杜绝不良诱惑、确立正确消费观的自我教育和锻炼机会。但大学生手中可控制的钱款主要是学费和每月的生活费,且主要来源于父母。这些难以使他们随意消费甚至满足自身一些不切实际的消费需求。因此,作为在校学生来说,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结合家庭和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好自己的消费规划,量力而行,合理消费。其次要明白自己的职责还是学习,警惕周围其他因素的诱惑。大学生应掌握一定的信贷消费知识,正确认识网贷,拒绝不良信贷的诱惑,在实际需要时,合理使用网贷。

虽然大学生远离家乡在外求学,但是绝大部分学生的生活费仍要从家长方面获取。作为学生家长,首先要担负起应有的职责,尽量加强对孩子学习和生活的关心,全面掌握孩子的情况,从而了解孩子在学习上、生活上及心理上发生的变化,尽可能避免孩子在网贷方面存在的隐患。其次要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成为学生养成正确消费行为的榜样,帮助学生树立有节制、不放纵的消费理念,树立良好的家风家训,将孩子的注意力从追求外在物质条件转移到重视自身内在修养提升上来。

高校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避免校园网贷悲剧的发生,学校也该有所作为。首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帮助大学生选择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纠正大学生攀比、虚荣和过分透支等错误消费理念,并对大学生中出现的错误消费行为进行监督与修正。其次要加大“校园贷”风险防范知识的宣传力度,让大学生认识到网贷的利弊,趋利避害,避免陷入网贷危机。最后,高校应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从传统和网络阵地出发建设优秀校园文化,传播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营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围,减少社会不良消费风气的侵扰。利用朋辈教育的优势,鼓励学生互相监督、互相教育。让大学生回归到真正的校园生活中来,发现校园生活中的真善美,而不是沉迷于网络的虚拟生活和奢靡的物质享受。

互联网金融业需要健康发展,必然离不开行政府部门的有效监管和行业自律。作为政府相关部门,首先,应制定互联网金融业的相关法律法规,引导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一系列校园网贷的悲剧和乱象背后,可以清楚看到互联网金融立法、监管和执法的缺失。政府相关部门,须在大学生网贷立法、部门完善、执法等方面有所作为,切实保障学生和企业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其次,确定一个监管网络贷款平台的主管部门,加强全方位监管。第三,提高准入门槛,加快制定行业标准,纠正那些不合理的市场经营模式,查处网贷中的违法违规行为。

作为网络贷款平台,首先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去爱护这个行业的声誉,正确认识和遵循金融业的基本规律,抛弃“赚快钱”、“赚快钱”的错误理念,应将那些破坏行业环境的企业清理出去,净化互联网金融领域的生态环境;其次网络信贷公司对大学生申请贷款,要严把审核关,避免盲目放贷、错误放贷。明确和如实的告知借贷者需要支付的费用,主动对借贷者进行还款风险、违约风险的提醒。

网贷满足了大学生日益增长的消费需要,提升了大学生的生活质量,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正面意义。但网贷也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大学生自身能够正确掌控,将网贷控制在自己实际能力范围内,那么能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大学生融入社会的能力,使他们的生活更加便利。但当它失控时,就会导致大学生不能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引起不正当消费心理,导致他们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改变,甚至产生信贷危机,影响大学生未来的发展,甚至发生犯罪。大学生网贷是运势而生的产物,它有它的使命和意义,我们不能因为它完成使命过程中所出现的矛盾而否定它。我们应当在加强对网络金融业的监管力度、确保互联网金融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同时,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和理性的消费观念,逐步提高大学生信用意识和防范风险能力,让信用消费这一新生事物成为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助推器。

参考文献:

[1]毛明震王姣黄丹妮.高校大学生网络消费信贷行为调查研究[J].时代金融,2017(1).

[2]吴瑛.大学生网络信贷情况调查与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2).

[3]岳磊.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消费信贷的分析与引导[J].高校辅导员,2016(5).

[4]黎四奇.我国网络信贷风险规制法律问题研究[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4(4).

猜你喜欢

网贷高校大学生
P2P网贷中的消费者权益保护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