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蒙古自治区能源产业紧缺人才培养研究

2019-04-03雅玲

青年时代 2019年4期
关键词:主导产业内蒙古人才培养

雅玲

摘 要:内蒙古自治区不仅有煤炭、石油等丰富的传统化石能源,还有风能、太阳能等清洁性能源。凭借优越的自然资源条件,能源产业已经成为内蒙古地区的优势产业和主导产业。本文主要对内蒙古高校能源产业人才培养现状进行分析,并根据高校能源产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完善对策。

关键词:内蒙古;能源产业;主导产业;人才培养

内蒙古自治区地域辽阔、物产丰富,盛产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和各类金屬矿产资源在内的各类能源资源。近年来,随着内蒙古地区经济快速发展,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不断提高,市场能源需求量大,拉动了内蒙古自治区能源产业的迅速发展。另外,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内蒙古自治区利用区位优势和自然资源优势增加能源输出量,带动了能源产业的发展,能源产业发展不仅对内蒙古地区经济而且对能源输出国家的经济做出了极大贡献。在生态文明发展观的背景下,低碳节能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促使内蒙古地区能源产业优化升级,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成为内蒙古地区未来新的经济发展趋势。

一、内蒙古能源产业发展现状

据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发布的“内蒙古自治区2017年主要经济指标”统计,2017年内蒙古地区工业增加值5109亿元,比上年增长3.6%。从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看,全区原煤产量达90597.3万吨,比上年增长7.1%;焦炭产量3046.4万吨,增长8.2%;天然气产量299.5亿立方米,增长0.1%;发电量达到4435.9亿千瓦小时,增长12.3%,其中,风力发电量551.4亿千瓦小时,增长18.8%;钢材产量2002.7万吨,增长18%;铝材产量214.6万吨,下降9.1%。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比上年增长13.7%,实现利润增长1.2倍。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98.2%,产成品库存额增长8.8%。

二、内蒙古高校能源产业人才培养现状

人才在产业经济发展过程充当着重要的角色,而地方高等院校作为主要的人才培养机构单位,承担着为社会输送高质量专业人才的责任。随着内蒙古地区资源的进一步开发,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内蒙古能源产业得到了更大范围的发展,对能源专业方面的人才需求也越来越多,所以高校对能源专业人才的培养成为当务之急。表1是内蒙古高校有关能源专业设置情况,从表中可以直观看出内蒙古地区高校大部分都开设了能源专业,该专业主要分布在化学化工学院、矿业学院、能源与动力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但是设置新能源专业的学校仅为内蒙古农业大学和内蒙古工业大学。

通过对内蒙古高校能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相关资料查询,内蒙古高校人才培养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

(一)内蒙古地区高校能源专业课程体系比较完善

内蒙古地区有关能源专业设置的高校数量比较多,大部分高校都在化学化工学院或者能源与动力学院下开设了采矿工程专业、电气自动化专业,并且建立了煤炭、冶金重点实验室。内蒙古大多数高校都制定了本校特色能源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与目标,建立了完整的能源专业课程体系,同时也建立了能源专业特色实践教学体系。因为能源产业实践性比较强,大多数学校与能源企业共同合作,建设好校外实习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另外,实验室教学已经在能源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成为一个重要的环节,比如在实验科研课题研究方面,教师带领学生参加大学生能源科技创新创业项目来增强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

(二)内蒙古地区部分高校能源专业突出自己的办学特色

内蒙古各个高校在能源专业设置方面侧重点不同。内蒙古大学注重对煤化工和稀土材料方面的研究,内蒙古农业大学设立了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研究所,赤峰学院建立清洁能源研究所,呼伦贝尔学院注重对采矿工程专业的建设。内蒙古工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为国家级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建有风能太阳能利用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内蒙古科技大学秉承“培养高素质能源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目标,主要为我国煤矿地下开采和金属矿开采方面输送高素质的工程复合型人才,其中采矿工程系下设的采矿工程专业是内蒙古自治区品牌专业和教育部特色专业,设有采矿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

(三)内蒙古地区部分高校开设新能源专业

从表1可以看出,开设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专业的高校有内蒙古农业大学和内蒙古工业大学,随着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开发力度的加大,加上内蒙古地区能源结构的调整,新能源产业发展成为未来发展的新趋势,内蒙古部分高校能够适应当地经济发展形势开设新能源专业,培养新能源领域的专业人才,符合国家提出的生态可持续发展战略,也是内蒙古地区改善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实现能源转型升级的方式之一。

三、内蒙古高校能源产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内蒙古高校尚未建立能源互联网研究所

能源互联网是一种将诸如风能、太阳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与互联网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新型能源产业体系。它以特高压智能化电力系统为核心,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将能源生产端、传输端、消费端的各个环节紧密联系起来并使其升级为一个整体性的能源共享网络,以此来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率,推动能源变革,加快构建清洁低碳的新型化能源体系。习近平主席在2015年提出倡议要积极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以绿色清洁的方式提供电能,满足全球电力需求。在2016年之后我国各地陆陆续续开展能源互联网的试点工作。

由于能源互联网是最近几年才兴起的一种新事物,高校建立能源互联网研究所的数量十分少,我国所有高校中只有清华大学与四川省联合建立了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研究所,其他高校仍处于探索阶段。而内蒙古地区能源互联网的发展是在2017年申请到能源互联网试点并积极推进电力体制改革,截至到目前为止,内蒙古地区尚未建立一个能源互联网研究所,这不仅不利于高校培养掌握能源互联网技术的高素质人才,也会对内蒙古地区未来能源产业发展造成极大的限制性。

(二)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专业在内蒙古高校中设置数量少

一方面,随着能源产业结构的调整,即由传统的非可再生能源向新能源产业转换,新能源在未来的发展中具有巨大潜力,内蒙古地区高校要根据能源结构调整合理设置学科专业。但是在内蒙古地区高校能源专业中,煤炭、石油与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专业占很大比例,并且煤炭、电力科研院所比较多,高校培养了大批从事煤炭、火力、水力发电的专业人才,而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专业设置过少,导致掌握新能源开发利用技术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数量少,这种情况不能满足市场上新能源产业人才需求。另一方面,新能源專业教育在内蒙古地区起步相对较晚,其相关的专业教育也比较薄弱。通过查阅内蒙古高校资料,新能源专业在内蒙古高等院校开办的时间不长,如果具体到每个方向进行设置专业的高校数量更少,尽管有部分高校设置了新能源专业,但只是在传统能源专业的课程中增加了一些与新能源相关的选修课程,这只能看作是对新能源领域知识传授的一种补充,并非是专门开设的新能源专业,而且内蒙古高校新能源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不完善,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内蒙古地区高校新能源类专业人才的培养。

(三)主要集中于对能源产业低端产业链的研究

煤炭、石油是内蒙古地区的富集资源,一直以来,内蒙古高校主要将对传统的化石能源的研究作为重点,并且主要集中于能源产业中低端产业链研究,对高端环节的技术研发成果较少,如果出现产业转型技术支撑不足的情况时,能源产业链终端环节的产品创新和质量提升缓慢,就容易出现能源产业后期发展不足的问题。以煤炭行业为例,煤炭产业链有上游、中游、下游三大环节,每一环节又分别细化为不同的部分。上游环节包括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中游环节包括煤炭生产、运输、存储,下游环节包括火电、钢铁、建材、化工行业。从整个产业链条中可以看出,上游与中游是生产产业链的初端与中间部分,下游是生产产业链的终端部分。内蒙古高校开设的采矿专业和煤化工专业主要集中于对煤炭产业链的中低端部分煤炭开采与洗选业的人才培养,而对产业链终端环节的火电、钢铁、建材和化工行业的技术研究比较少,也没有确定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这种情况容易导致煤炭产业链终端环节人才缺乏问题。此外,从内蒙古传统化石能源的利用率及深加工角度看:内蒙古煤炭转化率不足40%,全区主要工业品中,电解铝深加工比例仅为50%,稀土原材料深加工比例不足30%,能源产业资源利用率及深加工程度低,总体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环节,这说明了高校能源产业深加工生产技术水平仍然有待提高。

四、完善内蒙古高校能源产业人才培养的对策

(一)内蒙古高校联合建立能源互联网研究所

由于内蒙古地区尚未建立能源互联网研究所,从本区域来看没有可借鉴的经验,但是我国国内的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于2015年在北京挂牌成立,这是我国首个高校联合四川省建立的能源互联网研究所。内蒙古地区可以借鉴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成立以及建设方面的经验,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可以采用内蒙古高校联合建立能源互联网研究院的方式,依托内蒙古各个高校电气工程自动化和信息技术学科的优势科研力量,汇集电气工程以及计算机信息技术领域的专家学者,建设一个具有影响力的新一代能源互联网发展战略的优秀科研团队。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内蒙古要获得国家审批并在其支持下资助成立地方能源互联网研究所,这个能源互联网研究所是地方政府性科研事业单位,重点任务是攻关内蒙古地区能源产业发展方面的高级技术难题。其次,能源互联网研究所建立一支电气工程以及信息技术领域的优秀国内外智囊人员队伍并成立能源互联网决策智库。再次,内蒙古能源互联网研究院要主动承担省级以及国家级“互联网 +”智慧能源的科研课题,并积极参与地方政府倡导的发展能源互联网技术及产业的政策制定。最后,内蒙古能源互联网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科研运作机制,成立实验室和科研辅助研究中心。

(二)加强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专业建设

在新能源专业开设方面,内蒙古工业大学设立了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并在国家教育部的支持下建立了风能太阳能利用技术重点实验室。内蒙古农业大学设立了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建立了新能源技术研究所和可再生能源技术研究所。内蒙古其他高校可以借鉴这两所高校在新能源技术开发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经验,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设立拥有自身特色的新能源专业或建立新能源重点实验室,完善新能源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首先,应加强学生对新能源专业的认知能力,让学生能够对新能源产业的未来发展有更深层次的了解,结合相应的实习环节来提高学生掌握新能源应用技术的技能;其次,应细化完善各类新能源的专业课程,使学生在完成新能源相关基础专业课程的学习后,能够自主选择深入学习某一类新能源课程,使学生的专业性更强,方向性更加明确;再次,在课程设置中应减少课程数量,增加课程学分,同时增加实验课程,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过程相结合,更牢固地掌握新能源相关的知识;最后,学校老师带领学生系统学习某一新能源项目的研究工作并积极参与新能源开发技术课题研究,建立一支新能源科研创新团队。

(三)加强对能源产业链优化升级研究

内蒙古能源产业总体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部分的能源开采与生产环节,而在能源资源的开采过程中生产技术落后会导致能源资源消耗高,利用率低,能源资源浪费问题。所以要解决内蒙古地区能源产业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内蒙古地区高校要对症下药,加强对能源产业链优化升级的研究。第一,加强对低碳经济产业链与发展循环经济方面的研究,通过发展新技术新工艺及节能环保技术完成对传统能源产业的升级改造,这样可以延长能源产业链,提高资源深加工程度,提升产业链附加值。同时对能源循环经济模式的研究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第二,新能源产业是能源革命未来发展的新方向,所以内蒙古高校要注重新能源领域的人才培养与技术研发,积极开设新能源专业,建立一套完善的新能源专业教学体系。第三,实施积极开放的人才引进政策,集聚高端人才。内蒙古地区高校要积极主动引进能源领域急需紧缺的科技领军人才和高级专业研究人员,集中对清洁能源、现代煤化工、高端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领域继续开展关键核心技术科技攻关,以此来推动内蒙古地区在能源领域应用基础研究、重大科研攻关、战略规划设计等方面取得突破性成果。

参考文献:

[1]赵传奇,范虎军,张秋霞.如何培养煤矿机电人才[J].科技与企业,2012(21):85-86.

[2]司咏梅.“十三五”内蒙古能源产业转型升级战略研究[J].北方经济,2015(7).

[3]王晓惠,崔景芳.内蒙古自治区能源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十三五”规划后的发展对策.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7(16).

[4]李楠.内蒙古新能源产业发展基础[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2(5).

[5]吴文良,薛海波.“一带一路”视域下能源行业人才培养刍论[J].社会科学家,2018(4).

[6]霍骥川.数字化矿山的建设与实施[J].河北煤炭,2011(16):80-84.

[7]王希.“十三五”期间内蒙古能源产业发展战略分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8(2):58-59.

猜你喜欢

主导产业内蒙古人才培养
在内蒙古,奶有一百种吃法
这是美丽的内蒙古
可爱的内蒙古
爱在内蒙古
外资流入与资源型区域主导产业升级──以山西为例
福建省生产性服务业主导产业选择研究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核心先导区潜在主导产业选择研究
主导产业